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许多人居环境的经验。从原始初民的“巢居”、“穴居”到现代社会人居环境,讲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都表现人类有目的选择适宜的人居环境。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场所,人居环境离不开建筑风水理论的指导。风水是中国传统的环境文化思想,它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认为人类应该尊重环境,其主张“天地人合一”的原则,至今仍然是建设人居环境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风水,起源于人居环境的选址、布局、营造与调适。后来由于受祖先崇拜的影响。又从中发展出为死去的祖先选墓葬的“阴宅风水”。现代实行殡葬制度改革,废弃土葬而实行火葬,所谓“阴宅风水”的理论依据已不复存在,应予以摒弃。而原本的人居环境选址、布局、营造与调适。即“阳宅风水”,仍有其理论与实践价值。用现代科学与人文观点加以诠释,可以称之为生态和谐人居环境学。这是我们的现代风水观。我们以此观点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风水文化”,并加以现代诠释与应用。本文试以此观点.对香泉湖国际度假区作一概要评估。  相似文献   

3.
所谓人居环境,即是人类生存以及生活的场所.人居环境需要建筑风水理论的指导,指导建设人居环境的理论依然遵循传统建筑风水学"天地人合一"的原则,它对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和尊重自然生态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风水理论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风水学的建筑价值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黄帝陵.“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恰恰与西方的现代生态建筑理念不谋而合,又由于风水环境观的实用价值和哲学意义,再度唤起了近代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相关领域对它的祟拜和信赖.通过对风水理论的再发现,从风水理论的哲学思想、审美价值、建筑环境、生态观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它对当今世界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人居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湖南邵阳新邵县爽溪村为例,探求风水学理论下人居环境约束性指标,尝试将风水学理论融入乡村振兴的人居环境建设中,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不断提升乡村空间品质,找到属于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之路. 一、风水学理论 风水学是基于山水的环境学,与人居环境密切相关,通常来说,好的风水才能产生好的人居环境.因此,风水学中的约束性指标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人居环境产生相应作用,从而对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6.
风水与人居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密  石铁矛 《山西建筑》2005,31(24):17-18
介绍了人居环境的划分,从地形、形貌理论,山水城市理论,建筑的朝向、藏风聚气理论三方面阐释了风水对人居环境的影响,表明从风水术中的地理层面来讨论人居环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张丽娟  井渌  蔡明明 《山西建筑》2011,37(25):13-15
对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思想的价值取向:儒、道、释"天人合一"思想与环境模式"风水思想"进行了辨析,并探讨了在其观念影响下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规划中,关于实现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的智慧,这将为我们提供思考生态问题的新视域,以及对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产生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聚落注重风水格局,追求天人合一“生气”充盈基间,生机盎然。探析其选址模式,“自然生态型边缘界定”为关键所在。吸取其科学运作之理念,用于规划,建设中,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生态观与结合自然的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易 《时代建筑》1995,(3):45-47
本文试图运用生态学中的再生与共生原理,结合传统中国文化基因及风水理论,探讨如何在当代建设结合自然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刘金梁  韩华  杨剑 《安徽建筑》2012,19(1):49-50,97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伴随我国人居环境改善活动两千余载,是我国古代城市、乡村、建筑选址、规划设计的理论指导。随着全球进入城市快速化阶段,导致乡村地区各种问题凸显。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风水理论再次受到关注,文章期望从这门古老的学科中得到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对“人本主义”思想的探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平  周波 《四川建筑》2003,23(3):3-5
阐述人居环境面临沉重压力的现状下,在人居环境建设中,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从人居环境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出当代“人本主义”思想的新意义,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了“人本主义”思想对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是“中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发展推进工程”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2003年底在应对快速城市化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针对规模住区规划建设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品牌活动,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实践中运用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理想风水格局村落的生态物理环境计算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村落在人居环境营造方面具有丰富而优秀的经验与做法,值得今人研究与借鉴。本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对理想风水格局村落的生态物理环境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理想风水选址模式下的村落的确具有优良的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4.
刘冰  张扬 《建筑与环境》2009,3(6):46-48
在中国城市化急速发展,城市面临规模激增、环境恶化、特色消退、这种危机的时刻,一系列强调生态、环境、文化的新概念被引进城市,像“生态城市”、“风土城市”等等,令人耳目一新,为中国城市发展解开了新的篇章。风水理论在摒弃了迷信色彩的成分后,对于当代城市设计呈现给我们的是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5.
风水学作为中国古代相宅择地的准则,对我国古代民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村镇通过外部空间的设计结合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来完善村镇的人居环境。通过"择"和"补"这两种方式,使村镇的人居环境与理论相互趋于一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人居与自然和环境的整体关系,从生理和心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顾强 《居业》2015,(16)
在现如今的人居环境设计中,中国的传统风水对于整体的环境设计有着较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风水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着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感,也在很大程度上与现代生态学有着一些不谋而合的观点。在下文中笔者就传统风水与现代人居环境设计进行一些浅要的探析,在中国传统的风水之中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现代农村建房封建迷信,“风水”定朝向建设观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农村大部分农民建房,通常请“风水先生”来定朝向以求达到居住趋吉、避凶、纳福,视科学规划建设无“风水”,不吉利,建房中一味跟着“风水先生”转的现象极其严重,这种随封建迷信“风水”不按科学规划建设,完全影响了现代农村改造和美化村镇环境的发展进程。 二、对现代农村建房中存在封建迷信“风水”定朝向建设观念现状及问题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海岛的人居有其特殊的形成环境,在此过程中风水等文化传统也起到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史料和考察,选取定海城与沈家门港——舟山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人居聚落,分析海岛特色的风水形制对聚落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规划书市     
《城市规划》2002,26(3)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1年 10月出版 ,定价 :5 5 0 0元。本书是吴良镛院士基于多年来的理论思考和建设实践著述而成。内容包括上下两篇。上篇“人居环境科学释义”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来由、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观念、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 ,以及在保护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方面的研究实例。下篇“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绍” ,是吴良镛院士指导研究生对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思想的译介。《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倪鹏飞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 0 0 1年 6月出版…  相似文献   

20.
金敏丽  江晓薇  程秋怡 《园林》2022,(4):108-115
义乌市美丽乡村“画里南江”山水休闲精品线是将“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观融入乡村线性景观中的实践探索。以南江流域的乡村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调研沿岸现状,发现生态、生产、生活、人文等方面的问题,以“诗意栖居”的人居思想为理论基础,追溯南江历史文化,提炼传统人居环境的构成要素,从生态、生产、生活、人文4个层面营建主题场景,提出乡村线性景观的“诗意栖居”营建策略和方法,最终对沿线山水生态修复保育、乡村生活场景优化营造、特色产业带动发展、人文古韵传承彰显,以及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