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基于CAN总线的数控机床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CAN总线作为一种可靠性高、价格低廉、技术成熟、实现简单的现场总线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讨论CAN总线在数控机床远程监控系统体系结构中的作用,并将CAN总线网络与Internet结合,建立一种通过浏览器即可对数控机床进行远程监控、完成加工任务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基于CAN总线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N总线是串行总线,利用CAN可以实现较传统方式更开放、更有效、更经济的、控制点数更多的数据通讯。本文采用了CAN的技术,提出了实现现代数控加工系统的新方法,使现代加工控制更加方便、经济、可靠。  相似文献   

3.
高频淬火机械手分布式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自由度气压式圆柱坐标型高频淬火机械手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基于CAN总线的两级分布式机械手控制系统体系结构,阐述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组成,并对下位机CAN总线智能节点的硬件设计、CAN节点通信控制程序以及在Windows平台上用VC 6.0开发的机械手上位机监控软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该控制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高频淬火机械手装置中,性能稳定、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4.
现场总线在基于Web的CNC远程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通过网络实现CNC的远程监控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建立了一种使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对远程的数控机床进行监控、完成加工任务的系统,讨论了CAN总线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该监控系统体系结构中的作用,最后以实例说明了本监控系统中CAN通讯功能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5.
微机数控系统开放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开放式微机数控系统中,体系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论文讨论了开放系统的特点和内涵,根据国际上影响较大的三个开放系统体系结构,提出了具有可实现性的微机数控系统开放体系结构,并研究了实现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两种结构。  相似文献   

6.
传统自动内焊机的控制原理一般是根据“与”“或”“非”等逻辑关系进行硬件接线控制继电器,或者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来实现动作逻辑的控制,功能可扩展性差、智能化程度低。针对传统内焊机控制器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Linux平台和CAN总线通信的内焊机控制系统。文中给出了控制器分层系统体系和模块化功能单元组成的控制系统体系结构,根据该体系结构设计了内焊机的伺服系统和控制器的硬件结构;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和模块化思想开发了系统的控制软件。  相似文献   

7.
吕九枝 《机床电器》2012,39(6):42-43
CAN总线网络即控制器局域网络(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属于总线式串行通信网络,可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及全网广播几种方式发送接收数据,应用范围从高速网络到低成本的多线路网络,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中的各种检测和执行机构之间、在现场、在微机化测量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讯系统,是一种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是一种高速的、具备复杂错误检测和恢复能力的高可靠性强有力网络。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段划分的CAN总线拓扑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N总线以其优越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等各个领域,在CAN网络系统设计过程中,CAN总线的拓扑结构将会影响到网络性能以及成本投入,所以优化网络拓扑结构非常重要.文章从分析CAN总线协议入手,通过计算CAN总线的总线负载率,得出单个CAN总线传输报文帧的上限值.由于总线上节点数量日益增多,且节点提供的信号量也越来越多,针对存在单个CAN总线不能满足通信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将网络节点划分为两个同质网段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制定了遗传算法求解策略,并在matlab中编写遗传算法程序实现求解,为CAN总线的使用以及CAN总线的拓扑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介绍了一个本方法应用于车载网络CAN总线节点拓扑优化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基于PC总线的开放式CNC系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阐述了开放式CNC系统的含义、特点及数控系统实现开放的意义,介绍了基于PC总线的开放式CNC系统硬件和软件的体系结构,指出了发展开放式CNC系统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和数控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宾涛 《电焊机》2013,43(1):15-18
针对CAN总线技术在数据传输中具有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并能构成分布式系统和成本低等优点,设计了以CAN总线为通信、以ARM为控制芯片的数字化CO2焊接电源系统。实现了整个焊接系统的运行数据与CAN总线控制电路的通信,以及CAN总线与上位机的通信等。根据CO2焊接工艺的特点,编程实现了整个焊接系统的数字化控制。详细说明了CAN总线电路、CAN总线的通信协议设计。本研究对实现焊接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石墨烯凭借其优异的物理阻隔性、化学稳定性、导电性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等综合性能,成为防腐涂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石墨烯在有机防腐涂层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首先,围绕防腐涂料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从涂层的物理屏蔽性、自修复性、附着力以及阴极保护功效四个决定涂料耐蚀性的重要因素入手,结合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相匹配的片层屏蔽效应、多活性位点、与基材的结合强度以及导电性等优异特性,对石墨烯在涂层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其次,针对石墨烯在涂层应用中所面临的分散性差的问题,对多种分散方式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比较了不同分散方式的优缺点.同时,提出石墨烯的有序排列是在充分分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涂层屏蔽性的方法,发挥其屏蔽性的前提是石墨烯材料呈平行于基材的方向分布,因为垂直或者呈杂乱方向分布的石墨烯/石墨烯衍生物无法满足涂层的结构致密性需求,有悖于屏蔽理念.另外,针对石墨烯在涂层应用中所面临的电偶腐蚀问题,结合石墨烯的分散性,探讨并总结了关于石墨烯在涂料体系中的用量规律,并提出可通过石墨烯的绝缘化以及引入自修复基团来减弱和消除电偶腐蚀效应的建议.最后,从分散稳定性、电化学防腐性、环保性、经济性等方面,进一步总结分析了未来石墨烯在防腐蚀领域中的发展趋势及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向含有45 g/L Cu2+、185 g/L H2SO4、10 g/L As和0.5 g/L Bi的铜电解液中加入Sb(V),研究五价锑对铜电解液中砷、锑、铋杂质脱除作用机理。过滤电解液,采用化学分析、SEM、TEM、EDS、XRD、FTIR等方法对沉淀渣的结构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淀渣呈尺寸为50~200μm的不规则块状,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砷、锑、铋和氧。红外光谱检测表明,沉淀渣主要特征官能团为As—O—As、As—O—Sb、Sb—O—Bi、Sb—O—Sb和Bi—O—Bi。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检测结果表明,沉淀渣由AsSbO4、BiSbO4和Bi3SbO7组成。锑酸盐的生成是五价锑脱除铜电解液中砷、锑、铋杂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添加Mg和Cu对Al-Fe-V-S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M、SEM、XRD、力学拉伸实验、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单独添加Mg及同时添加Mg和Cu对铸态Al-Fe-V-Si合金及其热挤压棒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g可以明显细化Al-Fe-V-Si合金的铸态组织,改善铝铁相的形貌与分布,还有利于提高合金的硬度与强度;同时添加Mg和Cu时,Cu部分抵消了Mg的细化作用,但经过热处理后,Mg2Si、Al2Cu和Al2CuMg相的形成,使合金的硬度与强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铼元素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以及新型科技领域的重要战略资源。铼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极低,是一种稀散金属,需要通过高效的分离富集才能获取。介绍近年来铼金属的冶炼/回收工艺流程及进展,综述近年来铼金属的冶炼/回收工艺流程及其进展,重点介绍可应用于铼富集分离的块体材料、纳米材料、生物质材料、介孔硅材料等新型吸附材料及其在铼一次资源与二次资源的开发与回收中的应用,并对铼富集与分离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油气需求的不断增加,井况严酷的油气田相继投入开发,加之强化采油措施的不断应用以及油气井开采年限的不断延长,套管服役工况越来越苛刻,套管损坏(简称"套损")日趋严重,套损井次逐年加速上升,严重影响了油气正常生产,甚至导致油气井报废停产,引起安全和环保风险。腐蚀,尤其是点蚀,是造成套损问题的主要诱因(套损腐蚀井次有的高达19/36),也是影响套管工作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基于此,简述了油气田套损的定义,概述了国内外油气田套损现状,阐述了套损腐蚀失效的形式、特点及其危害,重点从材质和环境(温度、CO_2、H_2S、Cl~-、矿化度等)两方面综述了套损腐蚀机理、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影响权重和因素类别,并针对不同的阶段归结了耐蚀材料、表面技术等相应预防与治理措施,同时对套损的研究关注点及其采用的研究手段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有效遏制套管因腐蚀而损坏的增长势头以及保持油气安全、绿色可持续开发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轮机和螺旋桨等过流件的尺寸和转速不断提高,气蚀损坏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易施工涂覆且便于设计调控的聚氨酯涂层始终是耐气蚀领域的研究热点。系统回顾了聚氨酯材料在气蚀防护领域的研究发展历程,深刻指出了这类材料作为耐气蚀涂层使用时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耐水性、附着力、机械性能、耐磨性能和防污能力等较差,系统分析了这些因素导致涂层损坏失效的机理。针对上述问题,重点根据聚氨酯独特的分子结构,分别从表面能、电负性、化学键合、接枝改性、添加功能填料等方面,提出了改善聚氨酯涂层在复杂工况下应用性的解决办法。最后,鉴于我国对能够在海洋等苛刻环境中长期稳定服役的高性能气蚀防护涂层的急迫需求,对发展以自愈合聚氨酯为代表的集防污抗气蚀耐磨损自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聚氨酯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Pd、Ru / Ti催化电极超声电催化降解废水中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静  杨庆良  王艳  尹臣  冯易君 《贵金属》2004,25(1):24-29
介绍了超声电催化降解废水中苯酚及用Pd、Ru制作催化电极的方法,并用SEM和XPS测试了电极表面结构,研究了pH值、电压、处理时间、电解质等因素对苯酚降解率、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Pd、Ru为催化材料,采用超声电催化降解,苯酚降解率可达100%,COD去除率>90%.  相似文献   

18.
磷酸盐涂料是在磷酸盐粘结剂中添加金属及金属氧化物骨料而形成的一种水性无机涂料。由于磷酸盐涂料固化后所形成的涂层具有机械强度高、防护性能好以及与基体附着力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海以及汽车等工业领域。相比于金属涂层和有机涂层,磷酸盐涂料因其独特的优势而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介绍了磷酸盐无机涂料及其组成,并综述了其在腐蚀防护、耐磨减摩、耐高温隔热等领域的应用。首先,详细阐述了粘结剂、固化剂、骨料等组分在涂料中的作用,同时对各组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随后,报道了国内外有关的磷酸盐涂料固化成膜理论,分析了磷酸盐在高温和常温条件下的成膜机制。然后,针对磷酸盐涂料所存在的固化温度高、脆性大、韧性差、表面易存在缺陷等不足,总结了有机溶剂、缓凝剂、硅溶胶、石墨烯等对磷酸盐涂料的改性研究。最后,展望了磷酸盐涂料的发展趋势,指出常温易固化涂料配方的开发以及发展有机-无机复合涂层将会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钛及钛合金因为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得到广泛使用。通过表面处理后,可以在钛金属基体表面获得氧化钛纳米管阵列。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管径和长度尺寸可控,通常具有大表面积、强吸附性和超亲水性,可以提高钛及钛合金基体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能,为进一步赋予其更多的生物功能性奠定了基础。对钛及钛合金表面纳米管再次表面改性后,可使其具有更好的促进骨整合、抗菌消炎、药物响应可控释放、生物荧光成像等功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介绍了钛及钛合金表面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分析了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生物学特性,探讨了纳米管的物理特征对细胞行为的影响,对二次表面改性(包括碱处理、水热处理、电化学沉积、溶胶-凝胶法)影响氧化钛纳米管生物功能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总结了氧化钛纳米管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缓释、响应性释放和疾病检测等生物功能化方面的进展情况,提出了对氧化钛纳米管生物功能化研究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可控柔性表面抛光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光电通讯、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性能、高精度、高集成的零件及模具不断涌现,其不仅结构复杂,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而且大部分都属于硬、脆难加工材料,传统的抛光方法难以胜任。基于可控柔性理念的抛光技术,为上述零件的高效率和高精度抛光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逐渐成为超精密抛光的重要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可控柔性抛光技术的基本概念,并就柔性执行装置、柔性"研抛模"、柔性控制系统三种可控柔性抛光方法的柔性可控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分别进行了综述;其次,对以上可控柔性抛光方法的加工原理、材料去除、抛光精度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比较,进一步阐述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可控柔性抛光方法基本理论的系统研究、抛光精度和效率的提高、抛光工艺的复合化和智能化以及智能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