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闵敏 《建筑知识》2014,(6):87-88
越南某炼钢主厂房所在区域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类别Ⅱ类。基本风压0.55KN/m^2(5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B类。基本雪压0.00KN/m^2(50年一遇)。年平均相对湿度82%。极端最高温度39.90C、最低温度-0.30C。  相似文献   

2.
通过1∶2比例穿斗式木构架结构和轻型木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对这两种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穿斗式木构架在峰值加速度在0~0.5g的地震激励下,柱顶水平加速度反应会减小,动力放大系数在0.46~0.57之间,柱顶位移会增大,在输入峰值加速度大于0.4g后,柱与础石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滑移,卯榫节点也会产生较大变形,从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使得该结构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轻型木结构模型则在峰值加速度大于0.4g地震激励下,柱顶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大于1,且轻型木结构模型在峰值加速度0.5g地震激励下,仍处于弹性状态。  相似文献   

3.
1前言 上个世纪以来,在我国境内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占全球1/3,死亡人数高达70万,占全球1/2。我国有8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其中约6.5亿人口居住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0.05g(相当于基本烈度Ⅵ度)的地震危险区,地震造成的伤亡人员近65%为农村人口。纵观我国西鄯农村地区,情况更为严峻。由于西部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发展滞后!且地震灾害频发,民众抗震防灾意识淡漠!大多数民居房屋自行建造!未经正规设计、施工,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房屋抗震能力普遍低下,直接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利用汶川地震获得的地震动记录及峰值加速度数据和收集整理的近3 000个崩滑点数据,对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如下认识:(1)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诱发崩滑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性,随峰值加速度增加,地震滑坡灾害也逐渐严重。(2) 在龙门山震区存在0.2 g的峰值加速度分界线,大于此值时,地震滑坡灾害比较严重。(3) 整个区域峰值加速度的下限为0.05~0.07 g,小于此值时,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很小。(4) 不同地质区域对应斜坡临界加速度有所不同,一般在0.05~0.15 g之间变化,平均为0.1 g,说明震区斜坡承受地震的水平较差;峰值加速度超过局部场地斜坡临界加速度后,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增加。得到的峰值加速度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表明利用地震动参数研究地震滑坡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依据峰值加速度与地震滑坡的对应关系,可以对震后滑坡灾害作快速评估,也可以将其应用到地震滑坡灾害预测/区划工作中,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形成很好的衔接。  相似文献   

5.
液化土层地震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际地震记录分析 ,研究液化土层上的地表地震动特征 ,讨论液化对地震波波型、加速度反应谱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研究表明 ,理论计算与实际记录的分析结果定性上十分相符 ,一些重要的定量指标一致。两者的结果都说明 :液化使地表水平地震动的频率成分明显下降 ;地表水平加速度反应谱中 ,液化使特征周期至少延长 0 .1s以上 ,平均延长 0 .3s ;地表水平加速度反应谱周期 0 .8s左右是液化减震加震的分界线 ,小于此值有一定程度减震 ,大于此值则有明显加震 ,出现反应显著放大的频段为 1~ 3s。  相似文献   

6.
1工程概况 扬州京华城表演教学楼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中心东路以西,孙庄支路以北,属于长江北岸冲积平原地貌。建筑基地场地平坦,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其历史最高水位约-1.4m。本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汕头市规划区由市区、达濠镇和经济特区的龙湖片、广澳片组成,面积85km~2。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影响小区划于1986年至1989年期间分三次完成。三次工围内的地面加速度(g)划分档次列于表2,其中广澳片区划为四档,其余划为三档。当遭遇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影响时,场地加速度值大体在0.17~0.23g之间,平均值约为0.19g。  相似文献   

8.
《土工基础》2017,(1):96-99
以京沪高速铁路液化土地区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concrete波为地震波,分析了在该地震作用下路基的动力响应规律及地基液化区域分布。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对地震加速度存在放大作用;中、低频段加速度反应谱值较大,主振频率范围为0.5~3.0Hz;当地震加速度为0.1g时,仅路基坡脚附近地表发生小面积液化,当地震加速度为0.15g至0.20g时,地基几乎全部液化,该区域路基地基需进行抗液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含有屈曲约束支撑的框架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屈曲约束支撑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减震效果。选用3条天然波和1条人工波进行加载,记录了模型的加速度反应,分析了BRB在试验中的力学性能,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台面输入加速度为0.6g和1.0g时框架底层BRB的滞回曲线。探讨了不同台面输入下输入能量在模型中的分布情况。试验及研究结果表明,当台面输入加速度小于0.6g时,屈曲约束支撑可以为结构提供稳定的侧向刚度;当台面输入加速度大于0.6g时,屈曲约束支撑通过自身塑性变形来吸收能量;当台面输入加速度为1.0g时,屈曲约束支撑可以吸收台面输入的20%~40%的能量。  相似文献   

10.
三门核电站60年基准期下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三门核电站主厂房的抗震性能,确定设计基准期为60a厂址的地震动,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按工程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选取三门核电站工作区域内的历史地震记录,并根据该地区地质构造情况划分了潜在震源,分别给出了设计基本期为60a时三门地区63%、10%、2%、0.2%和0.01%超越概率水平的峰值加速度,计算出地震动参数,为该核电站建设提供了抗震设计依据。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基准期为60a时,三门核电站厂址水平地震加速度峰值较小,且厂址所在区域地址构造条件相对简单,不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条件,适合三门核电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强震诱发了大规模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汶川地震诱发崩滑分布受发震断层影响明显,而且在断层两侧不对称分布。分析表明汶川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烈度存在相关性,但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与震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关系较为密切。利用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获得的近40个台站的强震记录,对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如下结果: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存在正相关性;水平向地震动水平对斜坡稳定性影响更大;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存在0.2g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界线,大于此值时崩滑明显增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地震诱发崩滑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第三代核反应堆AP1000核安全壳模型水平与竖向地震响应的耦合效应,对该结构模型在单向和三向激励下的加速度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刚性地基:无隔震时,在结构频率附近,上部结构在三向地震输入下的加速度响应大于单向地震输入下的加速度响应;有隔震时,上部结构在三向地震输入下的加速度响应大于单向地震输入下的加速度响应。对土性地基来说:无隔震时,在2~10Hz范围内,上部结构在单向地震输入下的加速度响应大于三向地震输入下的加速度响应;有隔震时,在隔震系统频率附近,上部结构在单向地震输入下的加速度响应大于三向地震输入下的加速度响应。  相似文献   

13.
长周期地震动特性的研究对自振周期较长的大型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震级大小和震源机制对长周期地震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震级对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较为明显,震级越大,长周期地震动的成分越多;与走滑型地震相比,倾滑型地震的垂直向长周期成分更为丰富;走滑型地震的水平向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值高于正断层型地震的水平向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值。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活动断层探测项目管理与工作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前言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占全球陆地面积7%的国土发生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大陆地震,全国58%以上的国土面积、50%以上的城市和70%的百万以上人口大中城市,都处在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基本烈度Ⅶ度)及以上的地震高风险区,地震多、分布广、强度大、震源浅、灾害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高孟谭,2015)。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城镇化和大城市群建设不断  相似文献   

15.
SMA-MR阻尼器在大跨度挑篷结构中的减振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作提出的SMA-MR复合型阻尼器应用到大跨度挑篷结构的减振控制中,建立了挑篷结构的理论模型,编制了减振控制分析程序.通过输入三向El-Centro地震波,分别研究了阻尼器在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2g、0.4g和1.0g情况下的减振性能,结果表明,阻尼器对挑篷结构的节点位移和杆件轴力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然后系统进行了SMA-MR复合型阻尼器在挑篷结构中的减振控制参数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给出了实用性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实际地震案例和相关文献建构之Lee曲线 ,探讨台北盆地之地盘震动特性。研究显示 ,最新建筑技术规则指定之台北盆地岩盘最大地表加速度 0 .2 3g会在盆地内平原地区之不同地点造成最大加速度有 2 .9倍以上之差异性 ,故有订定盆地平原地区震度微区图的必要性 ,以作为都市防灾规划和建筑结构设计之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地震被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与不足,在平面滑裂面假设下,提出采用拟动力法计算填土表面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地震被动土压力,同时得到被动土压力沿墙高的分布曲线。通过分析墙土摩擦角、填土内摩擦角、水平向和竖向地震加速度系数对被动土压力值及其分布的影响,得出地震被动土压力随墙土摩擦角及填土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水平向及竖向地震加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拟动力法计算得到的地震被动土压力值大于Mononobe-Okabe理论的计算值,且所得的地震被动土压力沿墙高呈非线性分布。  相似文献   

19.
碟形弹簧竖向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碟形弹簧竖向隔震支座(DSB),性能试验结果表明,DSB具有较低的竖向刚度和20%左右的竖向等效阻尼比。采用不同地震波进行了1/2比例的基础固定模型及DSB竖向隔震模型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DSB的竖向隔震效果显著,随着输入地震加速度幅值的增加,DSB竖向基础隔震模型的隔震层发生较大的竖向变形,而上部结构的层间相对位移变化不大,输入加速度幅值为0.4g时DSB竖向隔震模型的加速度反应降低了50%以上,结构顶层的位移反应降低了40%以上,具有明显的竖向隔震效果。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时程分析法对相同工况时模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并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溧阳市昆仑南苑15号楼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7层,异型柱框架结构,底置为半地下车库。该工程采用隔震技术进行结构设计,隔震层由橡胶隔震支座组成。本工程在底层车库顶板下设置隔震支座,隔震支座布置在车库层柱的柱顶。对隔震体系空间模型的时程分析表明:采用隔震措施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采用隔震技术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主要出现在隔震层,上部结构发生的变形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