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渗透试验是工程勘察中一项重要试验,分为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试验.该文介绍了室内渗透试验和现场原位渗透试验的理论、适用范围、计算方法,着重研究了室内渗透试验的操作过程、数据处理及试验注意事项.结合工程实践,对三种渗透试验得出的土层渗透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三种试验结果存在的异同,研究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种确定土层...  相似文献   

2.
目前矿用自卸车电传动系统组合试验暂无标准可依,试验方法及试验项目仅由主机厂或者生产商提出,导致无法确认电传动系统组合试验是否充分,试验方法是否合理。设计了一种矿用自卸车电传动系统组合试验系统,分析了矿用自卸车电传动系统组合试验应至少进行的项目,并基于该试验系统,对矿用自卸车电传动系统组合试验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试验曲线。该研究成果可以为矿用自卸车电传动系统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岩体结构理论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介绍了目前注浆模拟试验研究现状与进展,根据试验模拟的岩土体结构进行了注浆模拟试验分类,指出了当前模拟试验的不足,提出了注浆模拟试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元江硅酸镍矿开发新技术半工业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工业试验是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别进行了氯化剂种类及用量试验、离析时间试验、还原剂炭粉用量试验、离析回转窑温度试验,进行了球团离析与不球团离析—磁选试验的比较。最佳条件综合试验得到了镍精矿品位为10.33%、回收率为87.22%,钴精矿品位0.46%、回收率80.21%的镍钴混合精矿。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热机碎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阐述了热机碎岩试验的基本方法,试验设备、试验钻头以及试验岩样;对试验数据以及试验工艺参数的关系做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热机碎岩的最佳工艺参数及结论。  相似文献   

6.
均匀设计在室内大型注浆试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均匀设讣试验方法的特点及优越性,利用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的均匀分布,能夫大减少试验次数且获得较好的试验效果。将均匀设计方法引入到注浆试验研究中,并对试验进行了详细设计,实践表明,均匀设计试验法是一种有效、可靠的试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制了吊盘稳车机构模拟试验系统,描述了系统硬件结构设计和软件系统的开发,给出了系统运行状态的测量方法。为了验证所构建的模拟试验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进行了吊盘调平试验和吊盘提升试验。试验表明,建立的吊盘稳车机构模拟试验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反映了工业现场稳车的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浮选小型试验到工业试验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特别强调指出工业试验磨矿粒度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以确保工业试验接近和达到小型试验指标。文中还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云南某菱铁矿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通过磨矿试验、脱硫浮选条件试验、脱泥磁选试验、碱浸条件试验及最终的磁选试验,获得铁品位为37.46%,硫含量为0.064%的铁精矿,铁回收率为77.34%,得出了一个相对较好的试验流程。试验结果为碱浸理论在菱铁矿选矿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浮选小型试验到工业试验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特别强调指出工业试验磨矿粒度对浮选指标的影响井提出了对策以确保工业试验接近和达到小型试验指标。文中还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某铅锌银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浸出的试验方法,考察了浸取时间、振荡频率、液固比、初始pH值等因素对尾矿中黄药浸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静置体系黄药浸出量先增加后持续下降,而扰动体系(振荡频率为50、120、200 r/min)浸出量不断增加后趋于平稳,当浸出时间为4.5 h时,浸出量为静置时的1.62~3.36倍,浸出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初始pH值越低,液固比越大,提高振荡频率,黄药的浸出量越大,且液固比和初始pH值显著影响黄药的浸出;初始环境为中性,液固比从6 mL/g增加到40 mL/g,浸出量呈线性增加,从2.833 mg/kg增加至16.508 mg/kg;初始环境为酸性时促进黄药的浸出,碱性时抑制黄药的浸出,液固比6、10、20、40 mL/g,初始pH值由4增加至9时,黄药的浸出量分别下降了87.9%、92.7%、91.6%、85.2%。研究结果可为了解矿山尾矿残留浮选药剂的释放与迁移规律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A pH dependent leaching test (CEN/TS 14429) and a percolation leaching test (CEN/TS 14405) developed in CEN/TC 292 have been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characterise the release behaviour of different sulphidic mining wastes. Geochemical speciation modeling using LeachXS Orchestra provides another type of partitioning between mineral and sorptive phases than is currently practised in the mining industry. Comparing new leaching test data for seven tailings and two waste rock samples with model predictions gives new insights into release behaviour. In leaching, mineral transformations on the surface of waste rock or tailings particles, rather than bulk mineral composition, dictate release, which implies that mineralogical examinations are not necessarily relevant from a leaching perspective. Kinetic aspects of release from sulphidic waste can be addressed by testing material in different stages of oxidation or exposure to atmospher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
细菌浸矿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昌汉  李开文 《铀矿冶》1992,11(4):24-30
本文首先扼要地介绍了国内细菌浸矿技术的发展历史及近况,较详细介绍了60年代初铜官山有色金属公司松树山铜矿应用细菌浸矿技术回收地下铜矿的情况和近三年国营711矿应用该法进行原地留矿破碎浸铀的成功经验;接着简单地说明了细菌的生物化学特性及细菌浸矿原理;然后阐述了细菌浸矿技术的发展和建立浸矿数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原地爆破浸出率的时间序列预测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原地爆破浸出工艺的浸出动力学特点,结合现场实例,建立了某铀矿山原地爆破浸出率时间序列预测的短期等维新息GM(1,1)模型和长期等维灰数递补GM(1,1)模型。分别采用这两个模型进行了短期和长期预测,其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4.4%和10%,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方法合理,预测精度可靠。  相似文献   

15.
重点总结了伊犁某矿床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钻井布置、施工、监测井布置与监测、采区酸化与开采运行以及特殊情况处理等环节中有关地下水控制的具体措施。近30年的地浸开采实践、退役采区所做的地下水污染调查以及相关历史数据表明:地浸采铀过程中可通过适当的控制措施,做到不对采区外围及上下含水层造成污染,使地下水各项离子浓度均处于环保要求之内;地浸溶液的扩散运移范围处于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16.
韩静  刘光萍 《金属矿山》2012,41(10):33-35
将混沌理论引入到铀矿堆浸工艺中,分析工艺中产生的数据,得出铀矿堆浸工艺具有混沌特性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新的局部预测方法,对铀矿的累计浸出率进行了几组多维预测分析,为建立合理的堆浸工艺数学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地下采空区存窿矿石细菌浸出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寿王坟铜矿采空区存窿矿石进行了室内化学浸出与细菌浸出试验。通过摇瓶与柱浸试验研究了不同浸出剂、矿石品位、矿石粒度与浸出的关系。试验表明,寿王坟铜矿采用细菌浸出回收铜资源是可行的,为进一步进行现场工业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某含硫、砷难处理金矿的浮选金精矿,采用常规氰化及硫脲浸出,其金浸出率均较低,仅分别为31.52%和33.71%。为此,笔者进行了细菌氧化预处理研究,并考察了硫脲浸出的条件以及磁场对硫脲浸金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采用细菌预处理和磁场强化浸出联合工艺,金浸出率可达90.06%。  相似文献   

19.
HDS 废催化剂碱浸取提钒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空气焙烧-碱浸取的方法从HDS 废催化剂中提取钒, 研究了分别用Na2CO3-H2O、NH4HCO3-H2O 及NH3·H2O 浸取焙烧产物中钒的动力学规律。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 得到了3 种碱液浸取提钒的动力学方程式。由动力学方程式计算的钒浸取转化率与实验值绝对偏差不超过6%, 平均偏差小于3%。通过比较化学反应与内、外扩散过程阻力的大小, 证实了在实验条件下, 浸取过程的控制步骤为化学反应控制。3 种碱液浸取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0.50 kJ/mol、45.74 kJ/mol 和42.31 kJ/mol。  相似文献   

20.
根据矿石性质,分析了提金氰化过程中矿泥对矿浆的物理化学性质扩散系数的影响。试验表明,低品位细晶—泥晶岩型金矿石应尽量减少破碎磨矿所造成的矿泥,采用-100 mm粒度的矿石进行柱浸时,柱浸浸出率为77.67%,与原矿裸露金占80%的性质基本吻合,与原矿全泥氰化浸出指标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