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筋简称"PC钢棒",是高层房屋建筑高强度PHC基础桩中的主要材料之一,原材料选用低碳30MnSi合金钢热轧盘条.采用感应加热技术生产的盘条具有强度高、塑性好、低松弛等性能.近年来,随着PC钢棒在建筑业中的大量使用,"PC钢棒生产线"也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1-2]."PC钢棒生产线"的兴起,在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故此,PC钢棒的质量稳定性、规范化生产、技术创新等应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相似文献   

2.
安俊杰  吴爱新  刘战英  赵文成 《热加工工艺》2012,41(12):205-206,209
讨论了PC钢棒的生产工艺流程,对断裂的PC钢棒进行断口、化学成分、夹杂物及金相组织分析。结果表明:PC钢棒断口呈脆性断裂特征,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热处理后没有形成回火索氏体组织;原材中存在夹杂物、表面裂纹也会引起PC钢棒断裂,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影响PC钢棒质量的主要因素和降低延迟破坏的可能性。提出PC钢棒用钢的成分配比原则是:0 25% ~0 .40%C, >1%Si, <1%Mn,≤0 .010%P,≤0 .005%S。指出目前国产PC钢棒生产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并提出PC钢棒力学性能预报与控制经验公式。建议对国内PC钢棒产品行业标准YB/T111—1997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某公司生产的30MnSi盘圆为母材的PC钢棒在存放、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延迟断裂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寻找PC钢棒延迟断裂的原因,以延迟断裂钢棒及30MnSi母材为研究对象,借助金相光学显微镜、酸洗低倍、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PC钢棒延迟断裂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发现,引起PC钢棒延迟断裂的原因主要有钢棒内部夹杂、表面缺陷及热处理工艺等几个方面,并通过延迟断裂的形成原因,有针对性的作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的解决了PC钢棒延迟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高强度预应力钢棒生产线中的加热线圈-钢棒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加热线圈的形状结构参数中以及影响加热线圈-钢棒系统电气参数的主要因素及规律,并提出了感应加热线圈结构参数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生产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板用低松弛PC钢棒的原料要求,以及生产低松弛PC钢棒的设备情况.通过比较不同原料生产的PC钢棒的屈强比及松弛率,可知原材料中Si/Mn值增大,屈强比增大,松弛率减小.同时,实践中发现钢棒的伸直性受淬火冷却均匀性的影响很大,与加热时钢棒的抖动及施加的应力关系不大.通过比较刚热处理后及放置7个自然日后钢棒的力学性能,可知PC钢棒经自然时效一段时间后,其塑韧性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夹杂物检测的方法对开裂的PC钢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钢棒原料30MnSi盘条存在表面裂纹、夹杂物以及金相组织不均匀是引起PC钢棒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PC钢棒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镦头开裂。对未经镦头的PC钢棒进行宏观(低倍)、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夹杂物检测。结果发现,PC钢棒组织内部存在表面脱碳、表面裂纹、块状碳化物和纵向夹杂物等缺陷,这些缺陷是导致PC钢棒镦头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满足高强PC钢棒对强度、屈强比和延伸性等力学性能指标的要求,系统研究了合金元素碳、硅、钒等的含量对高强PC钢棒热处理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含量达到0.17%时,淬火后抗拉强度开始显著提高;硅元素含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钢棒的延性,但屈强比也随之提高;钒元素的存在会有利于强度和塑性的整体提高,但也使钢棒屈强比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满足高强PC钢棒对强度、屈强比和延伸性等力学性能指标的要求,系统研究了合金元素碳、硅、钒等含量对高强PC钢棒热处理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含量达到0.17%时,淬火后抗拉强度开始显著提高;硅元素含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钢棒的延性,但屈强比也随之提高;钒元素的存在会有利于强度和塑性的整体提高,但也使钢棒屈强比提高。  相似文献   

11.
徐鑫  裴娟苗  许富青  吴兵 《机床与液压》2020,48(14):119-124
针对预制混凝土PC构件传统生产线依靠人工绑扎或单一机械成型设备成型网片以及需要人工转运投放网片至模台所造成的占用空间大、效率低等问题,研制PC构件产线钢筋网成型移送缓存装备。整套装备主要由钢筋网成型装备、钢筋网移送装备和钢筋网缓存装备组成,运用CREO软件设计整套装备结构,利用三一控制器构建自动控制系统,通过PC构件生产中央控制系统和钢筋网片作业控制系统数字化驱动生产线,实现钢筋从原材料成型为钢筋网片、网片放置到模台的全流程高品质PC构件智能化生产。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传统生产需用2人钢筋下料、4人钢筋绑扎搬运,该装备成型投放单个模台所需网片用人为0人,用时12 min,作业效率提高了3倍,并具有结构紧凑、生产网片质量好的特点,为PC构件全自动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核电高强钢筋连接套筒的质量检测都是由人工完成,存在着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以市场常见钢筋连接套为研究对象,设计一款核电高强钢筋连接套筒智能检测生产线。依据模块化设计理念,制定钢筋连接套筒智能检测生产线总体设计方案,对该生产线各个工段进行三维建模研究,并进行样机调试。该检测生产线实现了对32 mm规格钢筋连接套筒的结构尺寸、螺纹牙型、螺距、内螺纹中径、大径、内螺纹小径等指标的一体化检测,效率可达8个/min,相比传统手工方式提高了约10倍。该生产线结构合理,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地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郑州永通特钢公司在长度仅185m的厂房内原有1条轴承钢棒材生产线的基础上欲再增加1条不锈钢高线的情况,北京科技大学轧钢研究所对其进行了设计改造,本文分析了其技术难点,采用了吐丝机与散冷辊道垂直布置,以及导管加侧活套的方案。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合理可行,为其他厂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钢筋矩形环在手工成型及焊接时出现的种种问题,设计了一套全自动的矩形环成型及焊接生产线.经过钢筋校直、切断、送进及端头成型和对焊等工序实现了整个矩形环的成型与焊接.设计的生产线能满足各种规格和不同长度钢筋矩形环的生产.利用电阻对焊的方法实现了对成型的矩形环结点的焊接,利用各种传动机构实现了整个生产线内部的有机连接.结果表明.研制的生产线运行可靠,能生产出合格的钢筋矩形环.  相似文献   

15.
高丹  张会华  张宏 《机床与液压》2021,49(10):103-107
为实现超高强汽车板拆带生产线的全自动化,以镀锌产线入口的钢卷拆带作为控制对象,通过研究生产工艺,设计了一种全自动高强汽车板拆带生产线。详细阐述生产线的组成和工作流程、电气控制系统和软件系统设计方法。针对现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建立智能诊断专家系统;采用贝叶斯判别方法进行智能诊断并报警。实践表明:所设计的生产线的平均拆带时间比传统人工平均拆带时间减小了3.3 min,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现场安全记录显示该智能诊断专家系统运行正常,报警无误差,为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徐冲  杨和来 《轧钢》1998,(6):23-25
介绍了南通宝钢新日制钢有限公司轧钢车间新建半连轧棒材生产线的简况,包括平面布置、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性能参数、自动控制系统等情况,以及生产线的设计特点(如除定尺剪外还设有非定尺装置等)。  相似文献   

17.
李光辉  田飞 《上海金属》2010,32(1):55-58
针对冷轧电工钢板的质量要求,深入分析了涟钢酸轧联机生产冷轧电工钢板的技术难点,对酸轧联机如何批量生产冷轧电工钢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几种成分钢号的热处理试验,摸索生产PC棒的合理热处理工艺制度,包括淬火温度、回火温度以及回火后的冷却方式,研制的钢种在合理的成分范围内和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制度完全能达到日本同类钢的力学性能指标,为国内生产同类产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新东  陈兴伟  陈红卫 《轧钢》2021,38(4):103-107
针对大型型钢产线工艺布置及设备特点,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开发了30#特大角钢及热轧U型钢板桩、电极扁钢等系列产品,主要介绍了系列新产品的化学成分及孔型设计;围绕大型型钢产品的特点,介绍了该产线的技术创新,如首台无级可变不等节距双支撑矫直机功能的优化,全液压式步进冷床功能的完善,型钢生产全流程综合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多项智能制造工艺模块的设计等等,并与国内外同类技术进行了对比,产线综合生产效率提高30%,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