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格局的初步形成和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交往日益密切,语言的交流作用愈发明显,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研究随之受到了社会的热烈关注,中韩语言对比性关系研究亦是如此。在国际上,中韩两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开展对中韩语言对比性关系的研究不仅很好地满足了对外汉语界、对外韩语教学界、翻译界的现实需要,而且对语言学的发展来说更是一种繁荣。在此主要从中韩语言对比性关系及其汉韩翻译这两个方面详细而有序地展开。  相似文献   

2.
受不同理论的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经历了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中介语三个阶段。其中,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是中介语理论形成的基础,对探究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分别分析了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优点和局限性,并得出两种理论的区别和联系,以期能更好地指导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错误分析是现代英语语言学,语用学,及第二语言习得(SLA)中常用的方法。由于汉语和英语在形式特征和表达方式上有诸多差别,故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母语干扰较为明显,错误频敏,从错误分析的特点,来由入手,结合教学实例分析,本阐述了错误分析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错误分析是用来检验语言学习者问题的重要方法.实践证明,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同时受到母语语言和目的语的干扰影响.文章通过研究得到以下启示:教师要重视语内错误,在对其进行分类基础上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多语言应用和锻炼机会.  相似文献   

5.
错误分析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弥补了对比分析的不足,其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错误分析将语言学习者作为研究中心,揭示了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丰富和充实了外语学习理论,使应用语言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论的议题,也是众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分别介绍了语言迁移的研究方法,如对比分析方法、错误分析方法和标记性差异假说,分析了它们的局限性,并指出要确定母语迁移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何时发生、如何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对学习者的母语、中介语和目的语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增强语言艺术表达效果的重要修辞手段之一。每种语言都各自有其丰富多彩的比喻,不同语言之间的比喻既有相似性,又各有其特色。本文从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文化背景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比喻的共同之处及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英汉比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上来看,语言学习在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所有的语言都叫做过渡语言(interlanguage)。学习在构建这种非标准语言的过程中,伴随着这样那样的错误发生。错误表明学习在进步,这贯穿于过渡语言的整个过程,不同的错误代表过渡语言的不同阶段。错误分析能显示语言学习对语言的欠系统性的使用,对外语教学中研究学习的学习英语的过程意义重大。本详细阐述了英语教学过程中错误分析的四个步骤:分别为(1)错误识别;(2)错误描述;(3)错误解释;(4)错误更正。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 重点分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 并讨论这些理论研究对我们的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0.
利用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来解释翻译语料中的语言现象的研究已不少见。但是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翻译语言特点的研究却鲜有人涉及,且在分析的语料方面,对于经贸语篇的分析探讨略显不足。在此试图从语法隐喻入手对翻译过程中原语与译语的隐喻化特点做归纳分析,以期挖掘功能语言学理论在翻译语言研究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二语学习者词汇使用的心理过程,利用心理词库的组织构建模型对英语作文文本中出现的错误分别从概念层、词目层和词位层做出认知分析.发现学习者受词汇近义关系使用的混乱及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的影响,会造成概念层模糊;母语负迁移、教师归纳性受训迁移及泛化句法结构会引起词目层出现错误;英汉不同的正字法系统会造成词位层的拼写错误.最后认为应该加强学习者词汇的纵聚合和横组合的语义关系,完善其心理词库的语义网络,以提高词汇提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会出现一些语言错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少错误的发生,本文从母语干扰和非母语干扰两个角度,就错误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对待这些错误,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人们对一种语言所产生的直觉的理解能力,鉴于它在英汉翻译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被英语学习者所重视。通过论述语感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旨在提醒广大的英语学习者在长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语感的培养,因为敏锐准确的语感将会使英语学习者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更加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14.
运用"投入量假设"的理论,对翻译活动和二语词汇附带习得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考查翻译活动对二语词汇习得的作用与价值。82名高校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参与了这项实验。在阅读完一篇含有目标词的文章后,他们中的一半做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练习,另一半做英汉互译练习。对受试者进行的即时词汇测试和延时测试的结果表明,翻译练习能够促成二语词汇的附带习得。而且,相对于阅读后做理解题及填空题,翻译练习能够获得更佳的词汇习得效果,尤其在词汇的产出性知识方面。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会出现语言偏差,这种差异现象被称为语言偏误。三种语言偏误研究理论:行为主义的对比分析、心灵主义的偏误分析和认知主义的中介语研究为语言偏误研究提供多视角的研究范本,但以上理论局限于对偏误现象和过程的分析,没有解释偏误产生的深层原因。基于ERP技术测量语言产生过程的实时研究,试图从神经认知角度研究语言偏误产生的原因,揭示语言偏误产生的神经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原版英语影视视频日趋广泛地运用在英语教学中,所以在视频模式下对词汇附带习得对于学习者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无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国内外尤其是国内学者主要是研究在阅读环境下的二语词汇附带习得,而在英文影视欣赏模式下的词汇附带习得的著作甚少。本文在研究了国内外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相关的理论基础上,采用观看电影后词汇即时测试和延时测试的方式,试图探究学生在不同观看任务(例如随意记笔记、回答问题和复述大意)下的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隐喻和二语习得同属语言学研究领域。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介绍了隐喻的本质、特征和功能,并从两个方面探讨了隐喻概念对我国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亦即隐喻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作用和隐喻表达的文化内涵及在二语习得的文化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外语学习者常犯错误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对比分析理论,分析了该理论的方法、以及 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且指出对比分析可以预测错误、诊断错误,从而达到帮助外语学习者避免或减少错 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法律语言学的研究为基础,论述立法语言的特点及翻译技巧,并提出立法语言的翻译应该是一个囿于法律、语言、文化等因素构成的框架内的积极而有限制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