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产生的失地农民问题的实质与要害并不在于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失掉了什么,而在于他们得到了怎样的补偿。以建构社会保障体系换取土地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方法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中,要特别关注已成为新弱势群体的失地农民,尽量减少失地农民在市场经济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关注民生,关注土地制度改革下农民社会保障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新的视角,阐述了现阶段如何构建西部农村多元化的社会保障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原来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从物质贫困、权力贫困、文化贫困、资源贫困以及社会保障贫困等方面探讨了解决失地农民贫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土地产权关系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由于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土地征用必然损害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要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及其它配套制度,处理好失地农民的补偿、再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工业化伴生了一个特定群体——失地农民。目前的土地安置政策存在补偿标准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和农民拿不到足额补偿款、缺乏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等关键问题,侵犯了失地农民福利。因此,必须考虑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培训和安置机制等相关政策和措施来保障和提高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保障模式创新研究——以淮安市经济开发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做好失地农民的保障安置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以淮安市经济开发区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政府主导型失地农民保障模式,以货币补偿为前提,维持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关键,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以土地换股权,让被征地农民有长久的资产性收入;以促进就业、扶持创业为重点,增强失地农民的谋生能力;建立居住安置机制,提高失地农民生活质量;建立面向农民的法律援助中心,便于农民寻求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7.
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镇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进城就业缺乏竞争能力、社会保障不足,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在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在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政府要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涌现出了大量失地农民,他们被排斥在传统的土地保障与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失去原有社会支持网,他们从正式与非正式的渠道都难获得支持与保障。构建小康社会,解决失地农民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涌现出了大量失地农民,他们被排斥在传统的土地保障与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失去原有社会支持网,他们从正式与非正式的渠道都难获得支持与保障。构建小康社会,解决失地农民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导致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目前,在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中普遍存在征地补偿相对较低,参加社会保障的能力差等问题。特别是一些新建的开发区,开发区发展起来了,失地农民的日子却苦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市农民工的日益增多,他们面临着养老、失业、看病、工伤等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妥善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也是维护农民工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及工业用地的增加,在土地征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剖析了基层政府和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及利益互动关系,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长株潭两型社会构建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必然导致该地区相当数量农村土地被征用。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保障问题不单单是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经济学观点出发,全面论述了失地农民的培训机制与形式,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失地农民再就业保障制度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三农”问题的现状,并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包括树立科学的发展现,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乡村人文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河南省失地农民集体上访量持续上升,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我们应完善法律制度,分清补偿款的归属,把握好分配原则,解决好农地权属,从而来减少征地补偿分配纠纷。  相似文献   

16.
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政策是我国政府协调平衡城乡利益关系的基本工具,在价值指向上应当以平等性和正义性为利益取向。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一部分,“三农”政策合法性的社会基础源于农民的政治认同和支持。社会转型期,“三农”政策遭遇合法性危机,根本原因是农民政治参与权利缺失和社会公正原则被忽视。解决矛盾、化解危机的最终路径在于以公正为价值导向,重构农民政治参与这一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动因研究的状况,分析了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采用oprobit回归检验对江苏省两个县142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土地转入、转出行为与其家庭保障水平、以农为主的劳动力人数、以非农为主的劳动力人数、农业资产价值、拥有土地年数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就如何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地征用法律制度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被征地产权不明、征用范围过宽、征用程序不健全、补偿滞后,使其不能够有效调控土地资源分配,因此需要从政府监管、征用程序保障、程序监督、实体补偿、利益落实等多方面进行完善,为失地农民构建权利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原动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分析了由于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致使广大农民主体性缺失,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为广大农民构建其主体性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