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r12MOV钢的隐晶马氏体及其强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Cr12MoV 钢的隐晶码氏体及其强韧化进行了研究。电镜分析表明,Cr12MoV 钢的淬火隐晶马氏体的微观形态与亚结构随淬火奥氏体化温度不同而异。950℃及其以下奥氏体化温度淬火,可获得单一的板条状位错融隐晶马氏体;而经950~1100℃奥氏体化温度淬火,则获得了由针(片)状孪晶马氏体与板条状位错马氏体构成的混合隐晶马氏体组织,并且孪晶马氏体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而增多。经机械性能试验发现,隐晶马氏体的微观形态与亚结构对钢的强韧性有直接影响。因此,为了使Cr12MoV 钢得到最有效的强韧化效果,不仅要均匀化和细化钢中的碳化物,而且要控制钢中隐晶马氏体的微观形态与亚结构。  相似文献   

2.
马氏体时效钢具有很高的强度和优良的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军工装备、汽车动力、精密仪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介绍了马氏体时效钢的发展历史、成分与性能特点、强韧化机理、制造工艺等,并重点分析了马氏体时效钢的疲劳性能与影响因素。马氏体时效钢以析出强化为主,屈服强度可以超过2 GPa,但超高强马氏体时效钢在一些情况下会发生疲劳强度随抗拉强度提高而降低的情况。提高钴含量,降低钛和铝含量,表面氮化、喷丸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马氏体时效钢的疲劳强度。为满足耐超高周疲劳器件的制造需求,通过调整合金元素含量,严格控制杂质元素,结合适当的热处理调控析出物,抑制疲劳裂纹萌生,从而进一步提升高强马氏体时效钢的超高周疲劳性能,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一种提高齿轮的强韧化性的新方法。对低合金渗碳钢齿轮,经渗碳后采用低温短时间加热淬火,可获得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并能得到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并从马氏体形态学的观点出发进一步发挥零件强韧性潜力。  相似文献   

4.
前言自六十年代来,双相钢问世以来,世界各国对其强韧化机制,性能控制方法,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研究工作大都偏重于低屈强比(σ_a/σ_b≈0.5)奥氏体或铁素体为基,分别以铁素体和马氏体为少量相的变形双相钢,而对高届强比(σ_a/σ_b≈0.8)马氏体—铁素体铸造双相钢的研究报道甚少。事实上,低碳Cr13型钢-适当控制化学成份及工艺条件-就是典型的马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为了与该钢种在  相似文献   

5.
张苏星  刘隽 《一重技术》1998,(4):54-58,29
本文利用力学,金相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行德国轴承钢100CrMo6的热处理基本性能和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并着重探讨分析了马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的强韧化问题。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淬火温度,通过强韧化对比提出了最佳回火温度。复合组织的力学性能试验证明,与普通淬火+回火相比其马氏体,下贝氏体复合组织或完全下贝氏体组织可使钢的强韧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国燃油喷射系统中的精密柱寒偶件的热处理一直采用100Cr6或Gr15钢的马氏体淬火工艺。马氏体组织硬度较高,但韧性较低,淬火过程中畸变量大。随着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对零件的强韧性、畸变量及尺寸精度等综合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马氏体为基体组织的100Cr6或Gr15钢的性能已远远不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的要求。因此,为了让精密柱塞偶件获得比马氏体组织综合性能更优越的儿氏体组织,对其进行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37Si Mn Cr Ni Mo V钢强韧化研究,综合考察了现代主要强韧化工艺的强韧化水平,论述了热处理制度、微区成分、显微组织与断裂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及其模拟计算,提出了试验用钢中孪晶马氏体的形成条件,分布状态以及对断裂韧性的影响。强调指出微区成分是热处理中最重要的结构参量。应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热处理制度与微区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微区成分越均匀,材料的断裂韧性就越高,这是因为微区成分决定了马氏体的亚结构。根据设计的各种热处理工艺所获得的微观组织及所具有的断裂性能,并结合对微区成分、原始组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遗传热处理新工艺。与现行工艺相比,在保持材料等强度条件下,提高断裂韧性值25%,在等强、等断裂韧性的条件下,比超高温淬火工艺样品的冲击韧性值提高65%以上。达到了工艺、成分、组织的优良配合并使之材料的强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掘进机盘形滚刀的使用寿命,更充分地发挥基体钢(6Cr4W2Mo2V 钢)的性能,在经过充分锻造、无链状沿晶界分布的粗大碳化物的基体钢上,研究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热处理对6Cr4W2Mo2V 钢的相变过程,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_s 温度附近等温处理可获得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适量的先析贝氏体或马氏体,分割了过冷奥氏体晶粒,细化了随后转变马氏体或贝氏体的领域尺寸和条片大小,减小了有效晶粒和单位破断长度(unit crack path),从而使强度与韧性潜力得到更好发挥,是基体钢强韧化热处理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强力螺栓原用40Cr钢经调质处理达到技术条件。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延长使用寿命,笔者试验,选用25~#低碳钢进行低碳马氏体淬火,获得低碳板条马氏体组织的亚结构高密度位错,碳在高温快速冷却淬火时偏聚到位错和板条边界上,产生高强度固溶强化,使材料强韧性大幅度提高,且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代替40Gr钢调质工艺,简化了工序,生产成本降低一倍多,有明显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低碳马氏体钢是一种新型的低碳合金钢,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优异的冷加工性、焊接性,以及热处理形变小等优点。因此,低碳马氏体钢在机械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发挥钢材强韧性潜力,延长机器零件寿命的一个重要途径。低碳马氏体钢在高强度螺栓方面也得到突出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上使用的15MnVBN高强度螺栓,  相似文献   

11.
碳氮共渗淬火适用于要求表面高硬度、高耐磨性,以及心部有一定强韧性的零件,在汽车零部件柴油机喷油泵调速器中应用非常广泛。低碳钢如SPCC钢、10钢、20钢经渗碳淬火后形成的正常淬火组织从表面至心部依次为:碳氮化合物、马氏体+残留奥氏体、低碳马氏体、铁素体和托氏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残余奥氏体对WC-钢复合材料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此类复合材料的基体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时,其强韧性随着残余奥氏体量的增加而提高。这是由于残余奥氏体量增多,引起断口形貌发生较大变化的缘故。但是,残余奥氏体量愈多,残余奥氏体的含碳量愈高,引起的回火脆性愈严重。残余奥氏体对WC-钢复合材料强韧性的影响,因马氏体状态及应力状态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自卸车车斗上底板材料,开发了一种新型28钢,研究了热处理工艺条件对其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奥氏体化后在空冷条件下即可得到下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组织,并在860℃奥氏体化空冷条件下获得最佳强韧化效果,具有很好的耐磨粒磨损性能,是一种很好的车斗底板材料。  相似文献   

14.
装甲车辆用间隔环材质为45钢,探讨了采用亚温淬火工艺对装甲车辆用间隔环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80℃亚温淬火,其内部组织为细小马氏体,其强韧性好,亚温淬火后残留铁素体呈细小针状,且钢的强度、硬度降低不多。与传统的淬火工艺相比,亚温淬火能够有效避免间隔环淬火裂纹的产生,大大降低淬火变形。对于尺寸较小、结构复杂的零件,亚温淬火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技术信息     
中文文献 Z60K128 【篇名】38SiMnVB弹簧钢的强韧化与应用研究【关键词】弹簧钢,强韧化,力学性能,汽车【文摘】38SiMnVB钢是超高强度新型弹簧钢,大量应用于汽车悬架弹簧上,应用难点是在超高强度下保持较高的塑韧性,重点研究了38SiMnVB弹簧钢回火转变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和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氏体的回火转变是时间过程,不同的回火时间对应着马氏体的分解和不同碳化物类型之间的转变,对钢的力学性能和  相似文献   

16.
随着马氏体形态学的发展,低碳马氏体强韧化处理已在国内机械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在兵器制造中仍未得到实际应用,可是,对于某些兵器零件,是可采用低碳钢并经马氏体处理,使其零件机械性能和工艺性都有较大提高。这里介绍一下用20~#钢经低碳马氏体处理,制造冲锋枪表尺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无缝气瓶用34Mn2V钢特点,对提高该钢强韧性的亚温淬火和低温淬火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工艺及组织变化对34Mn2V钢强韧性的影响,推荐了亚温淬火和低温淬火两种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8.
刘平 《江西机械》1999,(5):22-22
本文对65N6钢应用于刀具方面的强韧化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探讨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65N6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提出了65N6钢强韧化最佳配合的热处理工艺,为65N6钢在刀具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工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T10A钢冲头进行了球化退火加渗硼淬火复合强韧化处理。结果表明,新工艺使冲头淬火后的板条马氏体增多,碳化物球化,表面硬度增高,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随着钢的强韧化理论的发展,低碳马氏体钢已在很多领域获得应用。但是以往,弹簧及其他弹性元件绝大多数采用含碳量中等(0.50~0.70%C)的各种弹簧钢制造。近年来,沈阳市弹簧厂及其所属研究所的试验研究和装车道路实验已证明,用低碳马氏体钢制造的汽车板簧具有很多优越性,并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一、钢种的选择弹簧材料需具有较大的弹性比功。因此,材料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是极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