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复合吹炼中,炉底供气砖是技术关键。钢铁研究总院和唐钢研制的采用镁碳质缝隙式和毛细管式供气砖作为炉底供气元件,并在唐钢第二炼钢厂30吨转炉上进行了七个炉役共2811炉复吹试验,共冶炼了普碳钢、低合金钢103534吨,获得圆满成功。该供气砖的体积密度为2.87~2.88克/厘米~3,显气孔率6.3~6.6%,耐压强度450~700公斤/厘米~2,透气量可控制在0~55标准立方米/小时范围。使用寿命基本上与转炉炉  相似文献   

2.
技术信息     
《钢铁》1991,(12)
柳钢转炉采用复合炉衬USE OFCOMPLEX LINING ON LD AT LIUZHOU IRON AND STEEL WORKS柳州钢铁厂有15吨氧气顶吹转炉3座,其中两座已改造为LBE复合吹炼。1988年起,除炉底外,炉衬全用镁碳砖砌筑,1989年平均炉龄1002炉。采用全镁碳砖炉衬,与原来用焦油白云石砖炉衬相比,炉龄大幅度提高,但下炉拆炉十分困难,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影响炉子周转。此外,由于炉衬浸蚀不均,炉缸等部位残砖仍有相当厚度,未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了DC炉底阳极的最新材料--导电镁碳砖.导电镁碳砖作底阳极具有耐侵蚀、易修补等特点.通过研究不同石墨加入量、不同预处理温度对镁碳砖导电性的影响,发现石墨加入量为8%~14%时,才能使导电、导热之间取得平衡.经过1300~1500℃预处理,可使镁碳砖内形成一连续的石墨和半焦炭三维网络,从而使这种砖成为导电体.  相似文献   

4.
徐成章 《钢铁研究》1992,(1):64-64,22
据《铁钢》1990年11期报道日本复合吹炼转炉的耐火材料,使用镁碳砖已成主流。镁碳砖起初试用于转炉底吹的风口处,因其耐剥离性特别好,很快在风口上推广使用并占主导地位。随着复合吹炼法的开发,MgO—C砖不仅使用于风口,也推广  相似文献   

5.
武钢第二炼钢厂3座50吨顶底复吹转炉炉衬,自1983年以来,采用武钢耐火厂自产镁碳质系列产品逐年扩大,到1988年3月止,镁碳砖的使用比例已达100%,整炉实现了全镁碳砖化。转炉的炉衬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作炉衬砖的材质。镁碳砖对于提高炉龄和增进炼钢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实现全镁碳砖化是转炉发展的一个方向。武钢转炉炉衬用镁碳砖,随使用的部位要求不同而各异,对耳轴、渣线部位,采用电熔镁砂镁碳砖;炉帽(包括装料侧)、熔池、炉底等部位,采  相似文献   

6.
鞍钢转炉原一直采用单一材质砌筑炉衬,因局部损坏造成停炉,导致炉衬寿命在500~700次间波动。镁碳砖在转炉易损部位上试用成功,使易损部位蚀损速度减为0.26~0.4mm/炉,若有相应的配套砖,其炉龄可以稳定在800~1000次。本文叙述了镁碳砖的生产工艺和在转炉上试用的情况,并提出了在使用目前生产的镁碳砖条件下,限制炉龄提高的因素是配套砖。因此,今后必须生产出高强度抗冲击的镁碳砖或二步锻烧镁质白云石烧成砖,实行综合砌筑,以获得更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初步探索转炉顶底复合吹炼供气砖的生产工艺,以及介绍它在首钢试验厂6吨转炉中的使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微孔式供气砖的颗粒成份中,<0.5毫米的细粉应≥15~≤40%,其中<0.2毫米部分应>5~≤20%为宜。配料中加入某些外加物和添加剂,可显著降低制品的烧成温度,减少能源消耗,同时还可大大提高制品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我厂研制的第一代微孔式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呈块状或片状脱落,  相似文献   

8.
戈文荪  纪根瑞 《炼钢》1993,9(2):31-36
含钒钛的转炉钢渣对C_固含量12~21%的四种中档镁碳砖渣侵结果表明,铁氧化物在渣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砖中配入的石墨量愈高,其抗渣侵性能愈强;根据渣侵后镁碳砖的岩相和渣侵前后钢渣成分的变化,阐述了中档镁碳砖的渣侵机理。  相似文献   

9.
转炉溅渣护炉的炉渣控制及炉衬侵蚀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副枪在转炉吹炼过程中取样、测温和对炉衬残砖的化学成分、岩相、流动温度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宝钢转炉溅渣护炉炉渣的控制及炉衬侵蚀机理。结果表明:转炉终渣MgO含量应控制在10 % 左右、溅渣层的熔损主要发生在炉温较高的吹炼后期,而镁碳砖的侵蚀是由于炉渣渗入镁碳砖的气孔和裂缝中,使其脱碳和渣化,在高温下流入渣层所致。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镁碳砖具有优良的抗热震性、耐剥落性、抗钢渣熔融和冲刷性能。武钢1981年底开始在转炉上试用以来,转炉炉令成倍增长,转炉作业率大大提高,产量大幅度上升,炉衬砖的消耗明显下降,这充分显示了镁碳砖使用于复吹转炉的强大的生命力。武钢二炼钢原设计三座公称容量50吨的顶吹氧转炉,匹配三台弧形板坯连铸机,年产钢150万吨(其中连铸坯120万吨,模铸钢锭30万吨)。十多年来,通过采用各种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南钢15吨氧气顶吹转炉采用镁碳砖和白云石砖综合砌炉;出钢口由两块合成镁大砖砌筑,为了提高出钢口的一次性寿命,在出钢口大砖中预埋了镁碳质套管。转炉出钢口是转炉炉衬中的关键部分,一个炉役中有近2万吨的钢水经过出钢口流入钢包,因此,出钢口好坏直接关系到炼钢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宝钢300t氧气顶吹转炉,为进一步均衡炉衬,延长炉龄,分别在熔损最严重部位使用镁碳砖代替镁白云石砖的实绩。通过6个炉役的试用,初步看出镁碳砖的优越性;在耳轴部位,镁碳砖的平均熔损速率较镁白云石砖有所减小,由平均0.79mm/炉减少至0.53mm/炉;含镁碳砖的炉衬平均炉龄比单一镁白云石砖炉衬提高约10%,最高炉龄达1223炉。文中还对今后镁碳砖的使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魏哲 《四川冶金》2022,(4):26-29+52
为延长转炉底吹寿命,提高供气强度,维护好炉型,保证经济炉龄,采用“中心管+环管”强底吹供气模式,以满足转炉大流量底吹要求。通过分析使用透气砖供气元件时炉衬侵蚀机理,探索了“中心管+环管”底吹供气模式炉衬维护机理;还开发了强底吹模式下的供气制度,实施单独供气模式,设置冶炼各阶段供气强度,并根据炉役不同阶段调整;在稳定控制炉底厚度的同时,采取优化转炉溅渣工艺、溅渣后保持较大的留渣量、装料前调整铺底石灰加入量及加入工艺等措施,比较180 t转炉炉龄2 600次时使用不同底吹供气元件炉型发现:使用透气砖时炉型较差,炉底高低不平,造成耳轴部位侵蚀大;转炉使用“中心管+环管”时,炉底高度均匀,整体炉型良好,炉衬侵蚀很小。  相似文献   

14.
俞海明  李栋  王新成 《特殊钢》2002,23(1):47-48
1 炉衬退役原因新疆钢铁公司 70t直流EBT电弧炉从德马克公司引进 ,留钢操作 ,炉门BSE自耗式C O枪吹炼 ,铁水热装率 1 5 % ,电耗 3 4 0kWh t。采用长弧泡沫渣操作 ,冶炼周期 47min ,出钢温度 1 6 0 0~ 1 6 3 0℃。炉底电极由 4根铜钢复合焊的变径钢棒组成 ,外套有套砖 ,材质为电熔再结合镁铬质 ,炉底采用镁钙铁系干式捣打料陶瓷结合 ,低硅高钙 ,炉底捣打料厚度为 1 0 95mm ,炉壁为镁砖综合砌筑 ,采用 3种镁碳砖 ,炉体下部 3层 ,上部 7层 ,渣线共 9层。镁碳砖理化指标列于表 1。经分析 ,2 0 0 0年 70tDC炉炉衬退役主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适应于复吹转炉冶炼低碳钢和超低碳钢,高温使用性能和供气特性良好的W-型(缝隙式)供气砖。在底吹供气强度为O.02~O.06Nm~3/min·t条件下,其使用寿命基本与炉龄同步,最高达1505次,复吹供气率达95.8%,供气砖的平均蚀损速率相似文献   

16.
1985年底我厂两座50吨高功率电炉投产后,使用通用的沥青镁砂砖炉衬寿命仅十几炉,改用镁碳砖后虽达30多次,但仍很低。本工作对镁碳砖炉衬的损坏情况进行了观察,对影响炉寿的原因从对镁碳砖的性能分析及冶炼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提高炉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蒋培艺 《炼钢》1992,8(3):13-19
从本厂转炉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有计划进行转炉炉龄攻关。重点在提高镁碳砖实物质量、开发复合镁碳砖和整体出钢口砖、细化综合砌筑、改进冶炼操作、采用挂渣护炉、控制末期渣成分等方面进行攻关。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各专业人员通力合作,攻关项目得以落实,创2077炉本厂历史最高炉龄和全年平均炉龄1602炉的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炉底供气构件是转炉顶底复合吹炼的主要技术关键。它既要满足复吹工艺的特殊要求,又要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与炉衬相当的使用寿命。目前,世界各国复吹转炉的底吹供气方式甚多,大体可分为金属喷嘴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转炉复合吹炼炼钢技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冶金效果而被国内外冶金企业广泛采用。目前大部分有关复合吹炼冶金反应的研究集中于吹炼终点范围,本文从过程冶金反应的角度对复合吹炼技术的若干问题加以探讨。太原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50t氧气顶吹转炉1984年改造为复吹转炉,底部采用环缝式喷嘴供气,冶炼过程中吹入N_2气,终点前切换成Ar气。底部供气压力为4~6kg/cm~2,供气强度为0.01~0.3Nm~3/tmin。铁水成分  相似文献   

20.
《工业炉》2021,43(5)
介绍了炼钢转炉的结构及提高顶吹、顶底复吹转炉内衬寿命的办法:采用均衡砌筑炉衬;提高炉衬镁碳砖质量;采取水基大面修补、喷补、溅渣护炉等措施及时修补损毁部位;还研究了复吹转炉底吹供气元件和挡渣滑板的性能及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