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科  任丽韫 《山西建筑》2010,36(2):208-209
阐述了神东矿区矿井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矿井水的水质特征,探讨了矿井水资源化的处理技术、综合利用途径以及进一步提高矿井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措施,指出神东矿区矿井水的资源化和综合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缓解其水资源用水矛盾、建立资源节约型矿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针对开滦矿区矿井水的水质特征进行水质分析,结合国内外矿井水的处理方法和工艺,进行矿井水混凝试验研究,提出了矿井水净化的工艺及矿井水净化后的用途,阐述了矿井水资源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矿井水也是不可多得的水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煤矿年排矿井水约42亿 m3,而利用率仅为26%[1]。对矿井水进行处理并资源化利用,不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而且是防止水资源流失和水环境污染、缓解地区水资源紧张、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本文以陕西澄合百良旭升煤矿为例,从水量、水质及环境相容性角度分析该项目矿井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排放途径的合理性,以期为合理制定同类项目相关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矿化度矿井水是矿区废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北方地区,矿井涌水量的1/3是高矿化度矿井水.为了解决高矿化度矿井水生态利用和矿区水资源短缺问题,采用深度除盐技术势在必行.以神东矿区活鸡兔矿矿井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级反渗透装置对常规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水量为1 m3/h.经反渗透系统处理的矿井水水质完全满足绿化要求,采用按比例与原水混合的方法可以解决神东矿区的灌溉用水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实际情况论证采用分质供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了供水安全性,大大降低制水及用户用水成本,节约优质水资源。源水水质为劣于V类水,处理工艺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出厂水水质满足用户要求,试运行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殷丹  许春东  张平  王志坤 《山西建筑》2014,(21):130-131
以抚顺西露天矿为研究背景,分析了矿井疏干排水的水量水质情况,探讨了矿坑排水综合利用的意义,并通过对该矿排水的资源化利用,缓解了矿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降低了产煤成本,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7.
矿井水的水质及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冬梅 《山西建筑》2011,37(6):102-104
阐述了山西省进行矿井水水质处理的必要性,分析了矿井水资源化的可行性,详细介绍了不同水质状况矿井水的处理方法及工艺原理,并对几种常用处理方法的优点进行了总结,以指导煤炭工业合理回收利用矿井水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思琪  石林 《中国给水排水》2013,29(18):107-109
超滤(UF)/反渗透(RO)作为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的主体工艺,可以有效提高出水水质。银洞沟煤矿矿井水采用UF/RO组合工艺,其处理水量为2 000 m3/d,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满足了矿区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介绍了该工程工艺流程、各处理构筑物设计参数及技术特点,为类似矿区废水回用设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同时为水资源匮乏地区开辟第二水源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分质供水系统是根据用户对不同水质的需求提供相应用水的一种供水形式,在国内外已有一定应用,具有安全性、综合运营成本低等优点。文章总结了分质供水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同时在成都工业后备区进行了应用。成都工业后备区属于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地区,水资源问题成为规划区发展的制约瓶颈。分质供水系统合理利用了不同水质的水库水、沱江水、再生水,为规划区的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0.
高矿化度矿井废水深度处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煤集团马脊梁煤矿的矿井废水处理工程采用预处理/双膜法工艺,出水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其运行成本为3.99元/m~3.对矿井废水进行回收再利用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矿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煤矿区中长期需水量预测过程中,针对常规GM(1,1)模型存在的不足,选用等维灰数递补动态GM(1,1)模型来进行矿区需水量预测,运用此模型对神东矿区自来水需水量进行了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此模型拟合精度高,适合于矿区中长期需水量预测使用,可为矿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鹏  景志华  李亮  张明宇  梁景利  刘瑞年 《矿产勘查》2020,11(10):2293-2301
兴隆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南部,目前城市供水主要靠地下水。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供水日趋紧张。中国地质调查局于兴隆县实施的承德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项目,在调查咋口峪村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成功实施探采结合井1口。经试验测算其单井允许开采量达2484.86m~3/d,可直接解决1万余人的饮水问题。本文以上述成果资料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兴隆县咋口峪村备用水源地的水文地质特征,探讨了水源地的开采前景,为兴隆县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天津生态城在完成30 km^2核心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实施指标体系建设与提升、推进再生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完成非传统水利用率> 50%的规划建设目标。同时,结合生态城三区合一的建设需求与现状水资源利用情况,对2020年、2030年的总用水量进行预测分析,结合区域可利用的不同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推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按照水资源匹配方案,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近期有可能达到60%以上,含生态补水的非传统利用率甚至超过70%,污水资源利用率可达到100%,保证年均生态补水换水两次以上,基本可使景观水体达到地表Ⅳ类水要求,2020年和2030年人均用水指标分别不高于110 L/(人·d)和100 L/(人·d),达到生态城指标体系的新目标要求。实现生态城水资源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为生态城水资源的科学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潞安矿区煤水共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煤矿安全开采,基于绿色开采理念和采动岩体渗流理论,提出区别于疏干开采和排供结合的煤与水共采的观点。以潞安矿区为基地,分析地下水系统特点,发现并利用了奥陶系顶部隔水层,成功实施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和煤与水共采。研究结果表明:煤与水共采既适度开发地下水、维持泉组流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又经济安全地开采了浅部大量受水威胁的煤炭资源。奥陶系顶部隔水层是不需大幅度降低底板奥灰水位就能实现煤水共采的前提和保障,不仅解放了3#煤,而且解放了占矿区总储量1/3的下组煤;煤与煤系地层水共采和矿井水的净化利用为保持矿区乃至整个盆地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基本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煤与水共采是以保水、保安及环境保护为前提的2种资源的合理开采。  相似文献   

15.
滦平县作为矿业大县,固体矿产蕴藏丰富,同时矿泉水液体矿产储量也较大。为摸清滦平县区域内天然矿泉水分布特征及范围、矿泉水类型、涌水量大小等情况,作者对滦平县区域内进行了天然矿泉水调查、水质化验分析,对滦平县境内矿泉水水质标识特征进行总结。通过调查总结,发现滦平县境内矿泉水具有高锶、低溶解度、低钠、弱碱、复合种类等特征。该项工作的开展,为指导滦平县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避免天然矿泉水资源勘查开展工作的盲目性,也为政府完善天然矿泉水资源保护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睿  张宏伟  王媛 《山西建筑》2007,33(19):13-15
对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现状与配置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途径,并从政府政策管理方面研究了该管理途径,以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需水量日渐增加,资源型与水质型缺水城市越来越多。膜分离技术的发展使小系统局部循环利用水资源的模式成为可能,这种水资源利用方式延长了水资源的生命周期,能帮助城市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总量短缺的问题。通过延长水的生命周期来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是迫切而具有现实意义的举措。目前,膜技术的使用已给北京、山东、江苏等地带来明显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8.
The Yellow River Delta (YRD)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region in China, yet its water resourc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affected by shortages and pollution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This has resulted in severe damage to the water ecosystem in the YRD, thereby necessitating the adoption of effective legal measures to safeguard these resourc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findings on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ecology in the YRD. Specifically, it summarizes the chan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and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on water resources. In light of the vulnerability and risks to the water resources and ecosystems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regional water security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public health. The insights and measur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provide valuable guidance and references for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YRD.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地下水资源天然补给量丰富,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但可开采量有限,各地开发利用程度不均衡,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薄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地下水供需矛盾渐趋突出,生态环境与地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在总结福建省地下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地下水进行功能区划分,初步提出福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建议,为进一步开展福建地下水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为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