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钢球式热风炉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柳钢炼铁厂现有五座高炉,年产生铁能力220万吨以上,其中有三座高炉使用了球式热风炉,球式热风炉的风温高,有利于降焦增铁。为了提高球式热风炉的使用寿命,我们对球式热风炉用于热交换的耐火球进行了损坏调查。  相似文献   

2.
综述国内外三种类型热风炉高风温技术概况,阐明俄罗斯卡卢金顶燃式热风炉具有高效、紧凑、投资省等技术优点,在首秦一期、二期高炉上采用该技术,开展高风温技术应用研究,达到消化和吸收的目标。理论研究和烧炉实践表明:其燃烧较好,气流分布合理,风温可达到1200-1250℃,满足高炉炼铁大喷煤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炉煤气是高炉冶冻过程的副产品,它是冶金工厂使用的热值最低的一种可燃性气体,长期以来多用于热风炉的燃烧。但是由于它的热值低,不利于热风炉为高炉提供更高的风温,以满足高炉高产的需要。首钢公司自1979年以来,对四座高炉中的三座先后进行了无料钟炉顶的技术改造后,炉顶采用氮气密封,更使煤气热值进一步下降。为了克服这一不利影响,使风温水平提高一步,有效地降低炼铁工序能耗,于1988年决定在四高炉安装一套“双预热热管换热器”。回收热风炉烟道废气的余热,预热助燃风和煤气。于1990年11月26日投入使用。该换热器结构与普通分离式热管换热器不  相似文献   

4.
杨丽 《工业加热》2014,(3):37-39
在某炼铁厂4 800 m^3高炉顶燃式热风炉的设计中,采用长寿型双预热、清洁生产等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生产技术,并结合实践对高炉热风炉热工参数、设备、耐火材料的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实现了高炉风温的稳定输送,满足了高炉生产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傅俊 《江西能源》1998,(2):29-30,37
1煤气与热力概况新钢公司现在有生铁高炉3座,总有效容积为1500m3(1x33m3+2x600m3);锰铁高炉3座,总有效容积为765m3(3X255m3)。在正常情况下,高炉煤气发生量为对一35万m3/h。高炉煤气除供高炉热风炉、焦炉、石灰窑、轧钢混合煤气站外,还供opd高炉热力站及山下生产区生产和生活等锅炉使用。1996年,在6#600m3高炉只生产1个月的情况下,全年高炉煤气放散量为27155万矿。1997年两座mm3高炉生产以后,高炉煤气出现较多放散。见表回。根据以上平衡,在目前生产情况下,公司煤气富余量约3万m3/h左右,若4#高炉生产,则煤气富余量约…  相似文献   

6.
喷流式热风炉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流换热是一种高效换热手段,在热风炉高温段空气侧使用,可以降低热风炉的壁温,保证热风炉的安全运行,并可廉价的炭钢材料替代昂贵的合金材料,降低热风炉的造价。本文开发的喷流式热风炉为内外镶套式结构,在辐射段空气侧采用喷流冲击换热,烟气出口处有烟气回流室,这种热风炉具有热效率高、内筒壁温低、结构紧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7号高炉热风炉自动控制系统的的应用,采用了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和HD控制理论技术的有机结合,由PLC和工控机组成的微机控制系统,实现了热风炉燃烧的自动控制,并在原有8号炉热风炉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和增强,为7号高炉的稳产和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3 200m3高炉的高风温长寿命内燃式热风炉设计所采用的新技术,如各部位耐材的选择、薄弱易损部位、高效燃烧器、管道系统等。生产实践表明,该热风炉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生产稳定正常,热风温度基本稳定在1 220℃。  相似文献   

9.
唐兴智 《工业加热》2003,32(6):40-43
高炉现代化推动和促进了热风炉加热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高温热风炉的应用使热风温度提高,炉衬寿命延长。鞍钢6#高炉马琴型外燃式热风炉安全高效运行26年,实现了高温长寿的目标,其炉衬结构、砌筑施工实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历年我国钢铁企业、宝钢和首钢风温变化,反映了我国近年的风温现状和技术进步,特别指出了首钢风温的巨大进步。从热风炉高风温、热风管道输送高风温和高炉接受高风温三方面介绍了高风温技术研究进展。通过高风温技术在迁钢2号高炉的应用,首钢在2008年高风温试验基础上,2009年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日均风温最高1283℃,连续4月月均1270℃以上风温,年均风温为1258.7℃。通过分析2008和2009试验风温均匀性,表明风温均匀指数有所提高。并分析了热风炉炉顶温度、混风、空煤气预热温度、操作制度等风温影响因素,从高炉原燃料、技术指标和操作方面,阐述了高风温在高炉使用情况,反映了高风温受热风炉系统、热风管道和高炉等因素制约。提出了本次高风温试验存在的风温潜力、高风温节能作用和风温稳定性等问题,为进一步高风温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龙钢马坑分厂现有两座30立方米的高炉,年产铸造生铁4万吨。在高炉冶炼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高炉剩余煤气从炉项排出,这部分煤气有较高的热值(3500K/M‘),大多铁厂将这部分剩余煤气弓l人热风炉和烧结系统燃烧利用,马坑分厂没有烧结系统,剩余煤气只在热风炉中利用,但这只能利用剩余煤气的30%,绝大部分剩余煤气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这部分煤气没有有效除尘即排放。这样的结果是:可利用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而污染环境,环境和经济极不协调。二、利用剩余煤气发电两座30立方米高炉每小时共有剩余煤气10000立方米排…  相似文献   

12.
计控技术与煤气的回收利用浙江省杭钢集团公司陈志萍一、前言杭钢现有高炉255m3、302m3、342m’各一座,58Ⅱ型42孔焦炉一座。全厂煤气系统分成三个产供气系统:一是高炉煤气系统。三座高炉产气约170000m3/n,除高炉热风炉用气外,还供给球团...  相似文献   

13.
蒸发式空冷器在冶金行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冶金行业的高炉炉壁、转炉氧枪等冷却系统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对比,根据对其结构原理、工艺过程及使用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认为蒸发式空冷是一种传热效率高、投资省、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的高效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在冶金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高温长寿型顶燃式热风炉是当今热风炉的一种新炉型,该顶燃式热风炉的炉型、炉衬结构及砌筑施工方法吸收了外燃式、内燃式炉型的优点.值得国内同类型热风炉技术改造时借鉴.  相似文献   

15.
赵建波  陈志强 《节能》2001,(7):37-38
1前言 天津铁厂地处太行山区,现有高炉5座,其中 600m3高炉1座、550m3高炉2座、721m3高炉1座、300m3高炉1座,年生产高炉煤气 41.5亿m3,用于加热高炉热风炉、两座焦炉及用作工业锅炉燃料.另外,有1.37%的放散量;有58Ⅱ-42孔焦炉4座,年生产焦炉煤气量1800万m3。主要用于民用煤气,少量用于工业用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活区扩建及附近农村民用煤气的增加,我厂焦炉煤气日渐紧张,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民用燃气。2采用焦炉煤气掺混少量高炉煤气替代民用燃气的可行性 我厂焦炉煤气、…  相似文献   

16.
苑国强 《工业加热》2023,(10):46-49
钢铁作为我国制造业、建筑业不可或缺的资源,在我国的基础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炉炼铁是目前进行钢铁加工的主要手段,在热风炉的加热下将从矿山采集的铁原材以及焦炭、煤粉进行混合燃烧,将燃烧产生的热风送入高炉内在进行炼铁加工。热风炉在高炉炼铁中的作用可见一斑。有效的控制热风炉的燃烧过程,保证其蓄热充分,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资源浪费。探讨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热风炉模糊控制系统,从热风炉的工艺控制流程入手分析,介绍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热风炉的模糊控制系统硬件以及软件设计,最后对这一系统的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提升热风炉的工作效率,保证高炉冶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高炉煤气富氧燃烧的基本特性,讨论了采用高炉煤气为燃料的热风炉,其富氧混合操作、空燃比设定、废气和拱顶温度的变化及运行效果,对采用富氧燃烧技术热风炉的操作和使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介绍安钢高炉热风炉烟气治理技改采用SCR脱硝和SDS脱硫工艺技术的应用实践,包括工艺流程、设计和运行参数、运行效果、技术特点和实际经验等,发现高炉热风炉烟气通过脱硝、脱硫治理后,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质量浓度优于河南省地标中规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分别不超过50mg/m3、150mg/m3和10mg/m3的排放限值。尤其是在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高炉热风炉日排放污染物减排率超过85%,为工序间的生产协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型热管式热风炉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涉及燃用稻壳和煤两种不同结构的热管式热风炉结构设计,数学模型、设计计算、实验测试和应用实例。新型的热风炉具有结构新颖、使用寿命长、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工小和污染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新型热管式热风炉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涉及燃用稻壳和煤两种不同结构的热管式热风炉结构设计、数学模型、设计计算、实验测试和应用实例。新型的热风炉具有结构新颖、使用寿命长、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劳动强度小和污染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