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冲击地压粘滑失稳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齐庆新  史元伟 《煤炭学报》1997,22(2):144-148
开展了煤岩磨擦滑动实验研究,分析了煤岩的摩擦滑动性状及摩擦滑动的稳定性,用摩擦滑动中的粘滑现象解释了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结果认为,煤的摩擦滑动性状与岩石具有很大差别。砂岩-煤试样在一定围压下表现为粘滑特性,说明了结构形式对摩擦滑动特性的影响是显的;煤岩试样在摩擦滑动过程中,摩擦因数的变化是导致煤岩发生不稳定滑动或粘滑的主要原因;冲击地压是煤岩体结构摩擦滑动破坏的一种形式,表现为瞬时的粘滑失稳过程  相似文献   

2.
露天矿边坡滑(移)动监测与数据处理及滑坡规律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阜新海州露工矿边坡滑动监测的多年实践,总结出较深露天矿边坡监测方法;用计算机进行监测数据处理并绘制出各种变形曲线图;由多次已经发生的边坡滑动实践,初步探讨出露天矿边坡滑动的普通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豫西芦店滑动构造区瓦斯地质灾害的构造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豫西芦店滑动构造区二1煤层瓦斯突出问题的特殊性,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工作,从构造岩石学基本理论着手,讨论了构造区矿井瓦斯地质灾害的表象、机理和构造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滑动构造区煤层顶板不同的结构类型,导致矿井瓦斯保存条件的差异;滑动构造前缘挤压带内强烈的挤压应力作用是本区瓦斯突出的根本原因;控制采空区顶板的二次瓦斯源是治理滑动构造区瓦斯地质灾害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4.
仲继寿  杨舜臣 《煤炭学报》1994,19(2):188-194
对三栋平房和两栋楼房抗采动措施优化试验的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表明,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合理地反映采动区房屋的受力特点,其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本文对圈梁、构造柱、窗台下加强带以及滑动层等抗采动措施的作用机理及设置原则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滑动层对吸收地表水平变形及扭曲变形效果显著,设置滑动层后地表水平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存在上限值;构造柱的作用在于抗剪与提高延性,限制主拉斜裂缝的开展与延伸;并指出楼房的抗采动变形能力比平房强,是矿山采动区农村住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盖梁抱箍设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材料力学理论对抱箍的强度进行探讨,得出较为精确的计算公式,可作为抱箍设计计算的参考;同时还探讨了滑动安全系数及摩擦系数的取值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研究滑动构造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影响,分析了滑动构造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瓦斯赋存及地温的影响关系,分析了滑动构造对地下水补给条件的影响,滑动构造对含水层富、导水性的影响,滑动构造对未来开采矿井突水的影响;滑动构造滑动破碎带及滑动系统、下伏系统岩层特征,滑动构造构造带岩体分带,滑动构造对二1煤层顶、底板岩层的影响;滑动构造对瓦斯赋存及地温的影响;该研究为指导矿井开采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1979年,我队自行研制了79—185型双管单动采心器。几年来,推广实用效果较好。现将其结构、性能特点及操作规范介绍如下:一、结构及其各部件的作用采心器的结构如图所示,主要由联动部分、内外管和钻头部分所组成。联动部分的上半部是滑动机构,中间是进水接头与分动器,下半部是内管回水装置。滑动机构上下滑动距离为70毫米,其作用是借助滑动拉杆(2)的上移,带动内管,使底部钻头处的弹簧爪(19)发生作用,卡紧和兜住煤岩心;滑动拉杆同进水接头(6)的连接用顶丝(7)固定,以防滑扣;分动器是封闭部件,其作用是借助滚球轴承,使内管静止外管旋转,以适应煤层钻进的需要;分动  相似文献   

8.
《煤矿机械》2021,42(3):19-21
阐述了掘锚一体机滑动推进机构的设计理念、主要结构及其特点。对滑动推进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简要论述了滑动推进机构推进力的计算方法,应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滑动轨道三维模型,对其进行强度校核。为掘锚一体机滑动推进机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刚果(金)某露天矿边坡滑坡监测为例,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和真实孔径边坡雷达(RAR)两种手段,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和监测预警研究,实现了滑坡区域、滑坡时间的精准预报,为现场争取了2.5 h以上的临滑应急处置时间,有效避免了滑坡损失;在边坡风险区域位移发展变化特征、滑动破坏初始位置和滑动区域等方面,RAR边坡雷达监测数据均验证了FLAC3D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表明FLAC3D可及时发现当前滑坡隐患区域之外的风险,为雷达监测做必要的补充,为充分处置滑坡隐患提供依据,提高了露天矿边坡管控水平。研究成果可为同类边坡的蠕动型滑动破坏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断层滑动是诱发冲击地压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其滑动模式的研究将能够为深化对于断层冲击地压的理解。通过设计双面剪切摩擦试验,研究了不同介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滑动模式。结果表明:试验中出现了3种不同的断层滑动模式,即连续失稳滑动、非连续失稳滑动以及稳定滑动,同时,由于加载过程中试件内弹性能的耗散或释放使得滑动速率表现出与加载速率不一致的特征,其中,强度较大的同种介质出现稳定滑动时具有最大的危险性,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滑动特征的分析可得,接触面法向应力及滑动介质属性的综合作用是影响滑动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代表性滑动面的边坡系统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褚雪松  王旭春  张勇强  李亮 《煤炭学报》2014,39(6):1077-1083
边坡可能沿很多个滑动面发生滑动,因此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实质上是一个系统可靠度问题。在分析滑动面安全系数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代表性滑动面筛选的策略,利用蒙特卡罗法产生样本值对每个样本值,仅计算代表性滑动面而非所有可行滑动面的安全系数,选择最小的安全系数作为此样本值的抽样结果,提出了基于代表性滑动面的边坡系统可靠度分析方法。通过2个算例分析,研究了滑动面筛选时相关系数阈值ρ0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与常规蒙特卡罗法及已有结果的比较,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矿井滑动构造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常见的几种矿井滑动构造现场处理方案,并对生产中滑动构造的探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樊寨滑动构造的形成机理及樊寨滑动构造与区内其他构造形式,探讨了樊寨滑动构造对煤系地层、二1煤层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亮  褚雪松  袁长丰 《煤炭学报》2013,38(9):1576-1582
为了合理地进行土坡稳定可靠度分析,提出了一种快速确定土坡概率性临界滑动面(具有最小可靠度指标的滑动面)的策略,其思路为:随机生成大量可行滑动面,并分别计算这些滑动面与确定性临界滑动面之间的相关系数,给定一系列相关系数的区间,将相关系数位于某区间的滑动面分为一组,对该组滑动面应用快速蒙特卡罗法(两次抽样)计算滑动面的“伪”可靠度指标,挑选“伪”可靠度指标最小的滑动面作为该组的代表性滑动面,然后综合比较各组代表性滑动面的可靠度指标,可靠度指标最小的滑动面即为概率性临界滑动面。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快速蒙特卡罗法可以快速找到土坡概率性临界滑动面,可用于土坡可靠度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新集井田13煤层层滑构造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劲松  任菊 《煤炭技术》2004,23(9):94-95
新集井田存在以阜风逆冲断层面为主滑动面的滑动构造体系。探讨了 13煤层中发育的各种小型滑动构造 ,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 ,论述了其构造特征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6.
张永双 《煤炭工程师》1996,(2):29-31,47
在研究矿井滑动构造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常见的几种矿井滑动构造现场处理方案,并对生产中滑动构造的探讨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郑州矿区滑动构造及其水害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郑州矿区滑动构造的形成原因,滑动构造的组成及滑动构造对开采争件形成的水害特征,提出了水害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矿井提升系统的滑动故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升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咽喉设备之一,而滑动故障是导致提升系统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提升系统的滑动故障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详细分析了提升机在启动加速阶段、等速运行阶段和紧急制动阶段的滑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提升机滑动故障的故障树,对于进一步加强提升系统滑动故障的研究、监控和预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摩擦牵引传动中的几何滑动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推导了几何滑动率和摩擦传动效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滑动面确定是边坡治理中的关键问题,传统的勘探技术在滑动面勘测识别确定过程中往往存在耗时、耗力、对坡体造成损伤、具有安全隐患等问题。为克服传统滑动面确定方法的局限性,以四川黄山含缓 倾软弱夹层石灰石矿山高边坡为例,在边坡应急治理条件下,基于工程地质分析法、空间解析几何法、极限平衡法及强度折减法的综合应用,提出了一种以工程地质分析法为前提判断,空间解析几何法与极限平衡法 为计算分析手段,强度折减法为检验保证的滑动面反演方法。首先根据工程地质分析判断出边坡整体及局部的破坏模式,其次利用空间解析几何法确定了滑坡体前后缘位置滑动面的空间形态,最后采用极限平衡法对 边坡稳定性系数反复试算,进而反演出滑动面的具体位置,并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滑动面反演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边坡整体沿软弱夹层滑动,前后缘位置为圆弧滑动破坏,滑动面位于775 m平台到软 弱夹层垂直距离为26 m的位置;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的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00,与滑动面反演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为边坡滑动面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于类似边坡滑动 面快速识别与确定及危岩体的应急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