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开展城市雨洪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参考借鉴的本地化数据不多,为可持续地支持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亟需参照国外相关数据库建设的经验,对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实践取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建立海绵城市源头设施数据库。首先分析了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中海绵城市源头设施相关数据的实际情况,借鉴美国国际BMP数据库的架构,完成了海绵城市源头设施数据库的需求分析,进而通过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三个步骤,设计了一个结构清晰、管理方便、执行效率高的海绵城市源头设施数据库。该数据库主要分为海绵城市源头设施、研究区域、监测站、监测事件和监测数据五个实体集,包含45张表格和上千条字段属性。后续通过中国海绵城市源头设施数据库的建设,可为海绵城市源头设施的效能评估、运营维护和成本效益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服务于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过程中逐步显现了一些问题,为切实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质量管控,有效防治这些问题,更好地发挥海绵城市设施功能,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水平。通过对某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调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针对海绵渗透技术的设计、原材料、施工管理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防治处理办法,可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方式,已经逐步从国家试点到省市试点建设铺开。成都市高新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系统本底分析评估,识别存在的问题和建设需求,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制定了建设策略和管控要求,构建了"四水"工程体系,确定了主要海绵设施用地布局和规模,分解并落实了各管理控制单元规划指标,引领高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开展。  相似文献   

4.
厦门市从2015年开始持续推进海绵试点城市建设,结合近几年厦门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联合技术指导工作,以及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事中事后的巡查和验收,对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在指标确定、方案设计和景观衔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主要从目标指标、汇水分区划分、海绵设施布局、调蓄容积计算,以及溢流雨水口、透水层、碎石层设计等方面进行优化,可为沿海城市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总结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的设计工作经验,结合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开展了江苏省海绵城市设施通用图集编制工作。图集分为海绵设施及植物配置两部分,海绵设施部分对现有技术进行提炼总结,体现了各类设施的具体构造、做法及材料要求等;植物配置内容重在体现设施内植物种植要求,包括植物配置示例、常用覆盖料性状表及常用植物性状表。图集将具体详细的技术内容转换为标准性的图纸,有助于提高设计和施工效率,对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厦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某城市道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道路净、渗、蓄、缓排的系统建设模式,介绍了海绵型城市道路生物滞留设施、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透水结构以及附属设施的设计,并对改造设计条件下的城市道路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控制、渗透设施设计与排水防涝能力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该改造设计方案可满足海绵城市控制目标。另外,提出了海绵型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的相应措施,以期为城市道路海绵城市改造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是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建筑与小区将作为海绵城市控制目标的重要实现载体。解读了海绵城市的内涵,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坚持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重点介绍了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中的要点和案例,以指导天津市建筑与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8.
《市政技术》2016,(6):109-112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推进项目。依据现有规范和参考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提出了有关海绵城市建设中"渗、滞、蓄、净、用、排"的一些具体做法,为技术人员在海绵城市建设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作为典型的海绵城市设施,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全国各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当中,在城市雨水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各城市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等的不同,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和维护等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城市的地区条件和气候合理地进行设计及管理。论文以济南鲁能领秀城海绵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冬季寒冷气候下的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在设计和维护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旨在为鲁能领秀城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设计及后期的管理维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的提出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武汉市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之一,试点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雨洪控制效果未得到验证。笔者以武汉市青山某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SWMM建立海绵城市小区模型,针对汇水区的划分、海绵设施的定义、参数率定及模型验证、设计降雨的选择等方面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小区,海绵城市小区能够有效削减雨水年径流总量和典型场降雨的峰值流量、径流总量,但对洪峰迟滞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重庆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LID设计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典型的山地城市,其山地条件增加了径流流量、流速、水质的控制难度,降雨条件增大了径流就地消纳和利用的难度,土壤条件增大了低影响开发工程设施的建造难度,针对上述地域性挑战提出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LID设计的主要应对策略,梳理出山地城市绿地的LID设计简要流程,探讨了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等主要类型在典型坡地条件下的LID设计方法,旨在为山地城市绿地的LID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西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内的植物园为例,分析其特点和问题,确定设计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适用的海绵技术措施:坡面整地、植被修复、生态边沟、冲沟治理等,并注重海绵城市与景观设计的有机融合,以景观为载体发挥海绵城市功能,建成效果实现了海绵功能完善与景观效果优化的双赢,可为西北半干旱地区山地公园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陆云峰 《门窗》2020,(6):261-262
海绵城市作为全新的设计理念,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地区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要给予海绵城市足够的重视,并且要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渗透到市政工程设计当中,提高市政工程设计水平,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全面指导,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情况下,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概括,同时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重点对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福州位于沿海地区因而常年受到台风雨涝的侵袭,作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为了减少雨涝灾害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探讨了福州基于PPP模式建设海绵城市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5.
结合山地城市的地形地貌、排水系统、暴雨径流等特点,重点分析了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提出了建设一系列更适合山地地形特色的多层次立体海绵设施,并结合重庆市悦来新城的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山地地形的海绵城市规划策略,以期为山地立体海绵设施的建设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主持人:海绵城市建设进展如何? 李迪华: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在雨季频频经受暴雨的考验,城市内涝时有发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185座城市受到城市内涝的威胁.近年来,致力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在各地迅速推进.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在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时至今日,海绵城市已初见成效.2017年《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发布,海绵城市被写入首部国家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截至2017年4月,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已开工建设738公里,完成投资约400亿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已建设面积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544亿元.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5年,迁安、白城、武汉和西咸新区等16个城市纳入了海绵城市的试点.2016年,北京、天津、大连、三亚等14个城市进入第二批试点名单.目前全国已有约400座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对建成后的各类海绵城市设施进行高效的评估管理,正日益成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面临的重要课题。澳大利亚墨尔本水敏性设施实行全生命周期评估管理,根据评估结果对水敏性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并将评估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到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阶段,促进各个阶段完善。介绍了墨尔本水敏性城市构建体系,基于墨尔本水敏性全生命周期评估管理,分析了我国海绵设施的细节管控与墨尔本水敏性设施管控存在的差异,重点介绍了墨尔本水敏性设施评估内容和案例,并提出了其对我国海绵设施评估的启示,以期为我国海绵设施运行和维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中原地区河南省为例,选取7个典型城市,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了典型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然后考虑典型城市所在区特点,分析了不同区影响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主要因素,建议河南省II、III、IV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别选取85%、80%、7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应控制在26~28 mm。该研究成果为中原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的确定提供了依据,该分析方法和结论可为我国其他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推进项目。作者采用项目所在地的气象水文资料,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研究最新成果,对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绿色海绵校园的建设体系进行了设计,该建设体系设计对于绿色海绵校园建设具有引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初期雨水污染的控制一直是重点问题.初期雨水调蓄池可以控制初期雨水的径流污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天津海绵城市建设案例,分析了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雨水调蓄处理设施的建设标准,设计要点,初期雨水的处理流程及污染控制效果,对海绵城市设计建设提供了思路,有很好的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