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城市树池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一种重要的技术设施,是城市道路、广场树木生长所需的人工构筑物,已有较多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中各种城市树池的建池原则、处理方式、植物灌溉、雨水回用等特点,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设计并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净化初期径流并储存回用雨水的海绵型改进优化树池,并相应地提出了该新型树池的构造要求、设计方法与参数,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要求,对其应用特点与要求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设施具有径流控制与节水效果高、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生物滞留带作为一种低影响开发设施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道路-生物滞留带组合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路面径流外排总量,还能降低峰值流量、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城市道路路缘石豁口作为连接道路与生物滞留带的关键设施,其水力特征和截流效率计算至关重要。总结了国外城市常见的道路豁口设计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不同设计方法的特点,以期对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豁口设计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正在迅猛开展,其建设效果尤其径流控制效果是衡量建设工作的首要标准,也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SWMM软件搭建北京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内某小学的排水数值模型,根据其海绵改造方案进行海绵设施设置,并分别选取设计降雨和实测降雨进行模型模拟,以分析其海绵改造后的径流控制效果,以期为建筑小区类项目海绵改造径流控制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逐渐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海绵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道路,在设计时也要考虑调节、吸收、缓释雨水的能力,使城市建筑和道路设计成为一个生态系统。文章以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海绵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和思路,介绍了城市道路设计中路面材料、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绿化带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提高城市道路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内涝,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以深圳市某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为背景,根据海绵型道路建设指引,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控制性目标,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有效引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以渗、蓄、滞、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固原市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其设计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8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17.5 mm。笔者从道路工程、管线工程、绿化工程等方面介绍了固原市北京路与九龙路的海绵化改造方案。经过改造后的道路达到了城市排水设计标准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指标要求;并提出了海绵化改造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要求,保证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可为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生物滞留设施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一项关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居民小区、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雨水径流的收集与处理。过滤层填料是生物滞留设施水文水质效应的主要控制变量。以填料渗透系数、有机质含量作为过滤层配比筛选的控制指标,旨在找出一种适于昆山地区的生物滞留设施过滤层填料配比方式,为昆山海绵城市建设中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海绵城市工程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领域.在公园绿地建设中应用海绵设施,降低城市地块的雨水排放压力,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排放量,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以玉溪大河下段3号地块的设计为例,应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多种海绵设施处理场地内雨水径流,使场地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海绵城市"理念为研究背景,论文主要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中城市道路建设重要性及道路改造设计要点。实践可知,通过"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城市道路改造过程中,能够提升城市整体建设水平和质量。因此,在后期研究中需要加强"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地缓解雨水排放问题、改善海绵城市道路水文生态环境。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径流控制优于传统城市道路,更有利于保护海绵城市道路系统的生态环境。通过对海绵城市人居环境道路的概念内涵、系统与构成、横断面布置型式设计的总结与分析,对海绵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雨水系统是连接源头地块和末端水体的重要输水通道,道路传统排水方式存在排涝压力大、径流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严峻问题。而海绵城市建设中,道路雨水系统的建设目标既包括针对中小降雨的径流污染与总量减排控制要求,也包括针对不同重现期暴雨的大、小排水系统等综合设计要求,还涉及道路路面和景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因此,综合设计必然涉及道路、市政、园林等多专业的合作。阐述了既有道路改造如何进行源头控制、小排水和大排水设施的合理设计与衔接,以及系统优化;结合池州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齐山大道"工程实例,阐述了如何整体考虑道路上下游关系和红线内外场地条件等,合理构建多目标海绵型道路雨洪控制利用系统,有效利用现状道路及周边土地资源,合理处理空间、竖向、绿地景观等场地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化整体方案,综合解决年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道路内涝防治等问题,保护周边湿地生态环境,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从雨水利用、道路安全、海绵设施与道路的衔接关系等方面对市政道路设计思路、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总结了城市道路海绵城市方案的优化设计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技术路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设计流程和设计指引。针对天津市某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项目,按照笔者确定的技术路线进行海绵城市改造设计,并采用雨洪管理模型对海绵城市改造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模拟2年一遇120 min降雨分析后发现,实施海绵城市改造后的总径流量削减率可达到57.98%,径流峰值削减效果显著,LID设施发挥了较强的蓄水、滞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建设中对资源利用量逐渐增大,特别是对水资源的利用。而海绵城市是以蓄水、渗水、净水为功能的新型城市理论。在以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道路设计中,需要道路具有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小洪峰流量减轻排水系统压力、降低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微气候等功能。本文主要针对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道路设计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何海静 《中国市政工程》2016,(4):46-49,55,103
应用海绵城市规划系统,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总体目标,得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在城市用地现状基础上,结合临沂市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筛选各种不同用地类型适宜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对径流控制率进行目标分解,提出详细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方案可为旧城改造中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城市内涝、径流污染问题以及响应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雨洪调蓄设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延时调节设施作为一种有效防治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控制的工程技术手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得到较广泛的工程应用,而国内对延时调节设施的研究和应用还很缺乏。系统介绍了延时调节的概念与原理,分析了延时调节设施在城市内涝防治和径流水质控制中的效果,说明了设施基本构造,并总结了延时调节设施的设计方法,为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排水防涝规划及雨水调蓄系统中合理应用延时调节设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已融入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中。贵安新区作为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相关探索与实践。贵安大道、百马大道和金马大道3个项目(以下简称"三路")为贵安新区第一批海绵城市改造类项目,示范意义大。本文以"三路"海绵城市改造类项目为例,结合城市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特征,从水安全、水环境和水生态3个方面对贵安新区海绵城市改造提出了具体策略。本文目的是探索新区海绵城市道路改造类项目的示范做法,并为随后开展的其他海绵城市道路改造类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海绵城市景观现状问题及控制指标,以玉溪市东风广场海绵改造工程为例,提出海绵城市技术要点,提炼海绵城市设施中的景观设计要素,构建基于"水生态、水文化、水活力"的海绵城市景观的空间要素,解决东风广场的径流污染问题,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对于该项目中的生态科普节点——树阵广场进行设计阐述,探求改造公园中的海绵城市技术思路与景观设计表达的综合应用途径。由此为一体化环境设计和跨学科的协同设计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城市内涝、初期径流污染、水资源流失、排水系统老化落后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论文通过实例讲述了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运用情况,为海绵城市后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宁属于西北高海拔半干旱地区,具有年均降雨量少、蒸发量高的气候特征.城市道路是城市径流雨水产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西宁现状城市道路均采用传统快排方式,存在雨水利用不佳、污染城市末端水系生态环境等问题.根据城市道路等级、下垫面及现状植被生长情况,分析西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道路改造项目的 特点,定制城市道路海绵化改造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