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复合电沉积的方法制得的镍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具有优良的减摩性和自润滑性.本文围绕如何提高镀层中聚四氟乙烯含量的问题,分别在瓦特浴体系和氨基磺酸体系中,研究了镍聚四氟乙烯复合电沉积工艺;并着重讨论聚四氟乙烯微粒的添加量、电流密度、pH值等对镀层中聚四氟乙烯微粒复合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开发该镀层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主要进行镍和聚四氟乙烯复合电沉积中表面活性剂的研究。选择8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对比实验,以期找到一种比较恰当的表面活性剂,使聚四氟乙烯粉末润湿、分散于镀液中。实验结果表明,选用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Y-1型)和含氟阳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MX-2型)对聚四氟乙烯有良好的润湿、分散作用,从而实现了镍与聚四氟乙烯的复合电沉积。  相似文献   

3.
由电沉积法得到的金属镍和高分子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膜层具有优良的减摩、自润滑性能。对所研制的金属镍和高分子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层的硬度、摩擦性能、形貌观察等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镍-聚四氟乙烯镀层有较低的滑动摩擦系数,在同样条件下,与镍镀层相比,其滑动摩擦系数下降三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4.
电沉积及激光辅助电沉积镍基镀层表面形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沉积技术和激光辅助电沉积技术制取了Ni-P,Ni-W-Co合金镀层和Ni-P、Ni- W-Co与硬质颗粒SiC、B4C共沉积形成的复合镀层.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 的施镀条件下镀层的表面形貌,分析了其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沉积速度和颗 粒的添加量是影响镀层表面形貌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主要进行镍和聚四氟乙烯复合电沉积中表面活性剂的研究.选择8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对比实验,以期找到一种比较恰当的表面活性剂,使聚四氟乙烯粉末润湿、分散于镀液中.实验结果表明,选用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Y1型)和含氟阳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MX2型)对聚四氟乙烯有良好的润湿、分散作用,从而实现了镍与聚四氟乙烯的复合电沉积.  相似文献   

6.
镍基纳米碳管/二氧化钛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金属基材的表面性能,以钛铁矿为原料,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纳米碳管/二氧化钛复合粉体.采用复合电泳电沉积法在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镍基纳米碳管/二氧化钛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数显维氏硬度计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纳米碳管/二氧化钛复合粉体对复合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管/二氧化钛复合粉体的加入有效地减小了复合镀层中镍的晶粒尺寸,促进了金属镍沿(111)晶面择优取向生长,改变了镍的电沉积层结构,提高了镀层的硬度,改善了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在复合粉体的作用下,复合镀层的硬度与纯镍镀层相比提高了110%,腐蚀电位正移了23mV,腐蚀电流密度减少了0.991微安/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化学滴定法研究凶镍-磷-聚四氟乙烯非电复合镀镀液中的次磷酸钠,亚磷酸钠和硫酸钠浓度在施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个适用于本镀体系再生方法的操作曲线;研究了再生镀液的稳定性及其表征方法;检测了由再次液所得镀层的物理与力学性能,为镍-磷-聚四氟乙烯非电复合镀的连续化操作准备了技术数据,为工业化生产工艺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普通镀钴溶液中碳化硅微粒在质金属钴形成复合镀层的电沉积过程。结果表明,在小的微粒载荷量下,复合电沉积过程由微粒向阴极的传输所控制。而在大的微粒载荷量下,小电流密度时复合电沉积过程由微粒的强吸附所控制,大电流密度时复合电沉积过程由微粒向阴极的传输所控制。  相似文献   

9.
铝合金基体电沉积镍层结合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步电镀镍和特殊铝合金表面预处理方法,获得高结合强度的电镀 镍层。选用热震法测试铝合金基体与沉积镍层之间的结合强度,讨论啊铝合金电沉积镍层厚度、温度、电流密度对结合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低电流密度0.2A/dm^3,镀层厚度8-15μm,电镀液温度15-25℃条件下,电镀镍层与铝合金的结合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镍-磷-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化学镀层的条件,化学镀复合材料的镀液要求和特性,影响复合镀的主要因素,化学镀镍-磷-聚四氟乙烯复合镀层工艺。  相似文献   

11.
铝合金上电沉积Ni-P-CNTs复合镀层及其摩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电沉积法在铝合金表面上制备了镍 磷 碳纳米管(Ni-P-CNTs)复合镀层,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了电流密度和镀液中碳纳米管的质量浓度对复合镀层形貌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当电流密度为3.0 A/dm2时可以得到表面光亮、平整的复合镀层,复合镀层中碳纳米管体积分数随着镀液中碳纳米管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Ni-P-CNTs复合镀层比Ni-P镀层具有更高的硬度、耐磨性能和更低的摩擦系数.随着复合镀层中碳纳米管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镀层的磨损量和摩擦系数逐渐降低.复合镀层摩擦性能的改善是由于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自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由沉积纳米晶体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恒电沉积的方法,在55-65℃,pH值小于3.5,电流密度大于5A/dm^2含有糖精的瓦特液中分别以直流和脉冲方法镀取镍。经X射线衍射分析,镍晶体沉积层表现为(111)择优取向,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所得的镍晶晶粒尺寸为小于10nm的纳米晶体,并且镀层中含有少量的硫。通过研究电流密度及溶液中糖精浓度对镍沉积速率的影响,发现电流密度低时,镍沉积速率与电流密度呈线性关系,糖精的加入使镍沉积允许的电流密度增大,沉积速率减慢,对镍沉只起增加极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镍磷非晶态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镍磷非晶态镀层的性能及应用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研制了镍磷非晶态镀层,应用在油田注水井管上.应用电化学的扩散理论,对电沉积过渡区的形成机理及对镀层结合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凹坑形态与纳米碳化硅/镍基复合镀层耦合表面的磨损性能,采用激光技术和电沉积技术制备了由凹坑形态和纳米碳化硅/镍基复合镀层构成的仿生耦合表面,并进行了摩擦和磨损试验。结果表明,仿生耦合表面的磨损性能高于单纯复合镀层的磨损性能;随着磨损载荷的增加和磨损时间的延长,试样表面磨损机制由以塑性磨损为主逐渐转变成以粘着磨损、磨粒磨损为主的磨损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先采用电泳沉积工艺在Ni基体上均匀沉积Fe2O3膜,然后采用电镀技术在Fe2O3膜中沉积金属Ni,得到含Fe2O3质量分数较高的Ni-Fe2O3复合镀层。分析了沉积电压对电泳沉积Fe2O3膜厚度的影响,研究了镀层的高温氧化性能,并对其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截面形貌、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阴阳两极之间的电场强度或调整两极之间的距离,电泳沉积Fe2O3的厚度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经过一定温度热处理后,电泳沉积层中的有机物去除干净;使用电泳-电沉积法制备的Ni-Fe2O3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界面紧密、完整;复合沉积层在1 000℃高温条件下氧化后可以得到镍铁尖晶石结构的物质。  相似文献   

16.
金属镍和聚四氟乙烯微粒复合电沉积机理初探(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测试金属镍和聚四氟乙烯微粒复合镀层的X射线衍射图象,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象及镀液的电导率值等基础上,对其复合沉积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该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采用脉冲电沉积制备纳米镍-钴合金镀层的过程中,引入外加恒定磁场,磁场方向与电场方向垂直。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观察的结果表明:恒定磁场的引入可使镀层表面晶粒细化,让纳米镍-钴合金镀层表面更平整、致密;在外加磁场电压为7 V时,镀层硬度达到最大值583 HV,比无磁场影响制得的镀层硬度值提高了112 HV。在外加磁场电压为7 V时,脉冲电沉积制备的金刚石工具比无磁场制备的金刚石工具使用寿命提高了21%。  相似文献   

18.
由电沉积法得到的金属镍和高分子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膜层具有优良的减摩、自润滑性能.对所研制的金属镍和高分子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层的硬度、摩擦性能、形貌观察等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镍聚四氟乙烯镀层有较低的滑动摩擦系数,在同样条件下,与镍镀层相比,其滑动摩擦系数下降三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Ni-WC复合材料镀层的电沉积工艺及热处理和WC微粒对Ni复合镀层的影响 ,同时对其组织结构、硬度、结合强度、孔隙率等也作了测定和讨论 .结果表明 :本文的试验工艺 ,可成功地电沉积出结合力好和孔隙率低的Ni-WC复合镀层 ;随着WC含量的增加 ,镀层的硬度也得到提高 .镀层经适当的热处理后 ,硬度可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先采用电泳沉积工艺在Ni基体上均匀沉积Fe2O3膜,然后采用电镀技术在Fe2O3膜中沉积金属Ni,得到含Fe2O3质量分数较高的Ni-Fe2O3复合镀层。分析了沉积电压对电泳沉积Fe2O3膜厚度的影响,研究了镀层的高温氧化性能,并对其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截面形貌、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阴阳两极之间的电场强度或调整两极之间的距离,电泳沉积Fe2O3的厚度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经过一定温度热处理后,电泳沉积层中的有机物去除干净;使用电泳一电沉积法制备的Ni-Fe2O3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界面紧密、完整;复合沉积层在1000℃高温条件下氧化后可以得到镍铁尖晶石结构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