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餐厨垃圾发酵生产乳酸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餐厨垃圾发酵生产乳酸的效率,采用Plackett-Burman和中心复合两种统计试验方法对影响发酵的因素进行初筛和优化.Plackett-Burman实验的结果表明,影响乳酸发酵的正向显著性因素有乳酸菌TD175、糖化酶、吐温80、纤维素酶;灭菌是负显著性因素.通过中心复合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发酵工艺:乳酸菌接种量6.6%,糖化酶160U/g,纤维素酶60U/g,吐温800.08%,温度45℃.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40h,乳酸产量能达到66.13g/L,每克干垃圾产乳酸0.53g.餐厨垃圾的乳酸发酵无需灭菌、无需额外营养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经热(80℃,15 min)预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污泥为接种物,考察了在600 W、4 min微波预处理条件下,餐厨垃圾中温批式发酵产氢中比产氢率与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发酵产氢的延迟时间λ、最大比产氢率、产氢率、生物气中氢气的最高体积分数分别为4.03 h、18.58 mL/(gVS.h)、254.89 mL/gVS、54.6%,具有较高的产氢能力;在餐厨垃圾的发酵产氢体系中,pH值与比产氢率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餐厨垃圾发酵酸化的进行(pH值降低),同一时刻与之相对应的比产氢率先增大,而后逐渐变小。根据发酵过程中比产氢率与pH值的变化及pH模型,求得动力学常数Rmax、KH、KOH的值分别为21.9 mL/(gVS.h)、1.63×10-5mo1/L和1.45×10-6mol/L(回归系数为0.773 0),并求得餐厨垃圾连续发酵产氢的最佳pH值为5.31。  相似文献   

3.
餐厨垃圾的干式发酵是很有前景的废弃物处理技术,文章对餐厨垃圾的组分包括总固体、挥发性固体、总碳、总氮、碳氮比和无机盐离子等进行分析,并通过干法发酵的影响因素如温度、酸碱度、固含率、接种比、氨氮等来分析餐厨垃圾干法发酵的可行性.综述了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底物消耗动力学、产物抑制动力学等生物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对泸型大曲中根霉菌株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以糖化酶活力为评价指标,设计单因素实验,研究培养基水分含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对根霉产糖化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Design的方法,对根霉菌株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泸型大曲中根霉菌株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优化条件为培养温度29℃,培养基水分含量53%,培养时间164h,糖化酶的酶活力为2194.44U/g。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高温(55℃)、高含固率(TS为20%)条件下初始pH(5,7,9)值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初始pH值能显著提高VFA浓度和产率。初始pH=9的体系发酵结束时VFA浓度和产率最高,分别为23.48 g/L、0.095 g/g VS_(fed)。初始pH=7时以丁酸型发酵为主导;pH=9时则以乙酸型发酵为主导,更适合作为废水脱氮除磷过程的碳源。因此,从产酸率和产酸类型而言,适当提高餐厨垃圾初始pH值更有利于其向目标产物VFA转化。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污泥厌氧堆肥系统(AnC)运行周期长的问题,在AnC中设置电极引入生物产电技术加速污泥降解同时实现电能回收,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型厌氧堆肥系统(MFC-AnC),考查MFC-AnC对污泥降解及产电性能.结果表明,以脱水污泥为堆肥底物、铁氰化钾为阴极电解液的MFC-AnC堆肥45 d后污泥有机质去除率达22.4%,对照组AnC中为17.7%.MFC-AnC开路电压可达0.84 V,最大功率密度为5.3 W/m3,内阻为98 Ω.增大污泥含水率可显著降低MFC-AnC内阻,提高产电性能.餐厨垃圾的添加可改善脱水污泥降解特性,促进厌氧堆肥顺利进行,降低MFC-AnC内阻.当餐厨垃圾∶脱水污泥体积比为0.5∶1时,获得系统最低内阻和最高输出电压,继续增大餐厨垃圾比例将使内阻升高.  相似文献   

7.
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食堂餐厅等餐厨垃圾的组成成分和特点,研究了利用生物堆肥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工艺流程,并据此设计了实现餐厨垃圾处理的单元化处理设备的结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据此设计的单元化处理设备,餐厨垃圾的减量率可以达到91%,并可实现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餐厨垃圾高效好氧堆肥过程参数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考察环境温度、初始含水率、通风量和填料量等因素对餐厨垃圾堆肥进程的影响,分别选用3组卧式反应器进行了4因素3水平完全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堆料温度、水溶性COD和pH值等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参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通风量、初始含水率和填料量等不同影响因素对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均具有显著影响.环境温度、通风量、含水率和填料量等4因素对堆肥减量化率的影响显著性顺序为含水率〉环境温度〉填料量〉通风量.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我国当前餐厨垃圾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指出餐厨垃圾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构建了市场机制下的餐厨垃圾回收处理模式,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餐厨垃圾回收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多菌联合固态发酵生产酒糟菌体蛋白饲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米曲霉、黑曲霉和醇母组成的三菌发酵体系对啤酒糟进行高蛋白菌体饲料化生物转化,方法为以预处理过的酒糟粉为主要培养基,添加少许辅料,接种上述三种菌种进行固态发酵,该方法的培养周期为6d,所得酒精菌体蛋白饲料的粗蛋白含量高达35.9%,糖化酶活力达7564.1u/g,演粉酶活力达4824.4。  相似文献   

11.
利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通过联合生物加工(CBP)技术发酵菊芋生料生成乙醇.在相同的发酵工艺条件下,分别考察四种搅拌桨对乙醇发酵的影响,包括发酵液的混合情况及乙醇浓度、醪液的黏度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三叶推进式搅拌桨能够明显提高乙醇产量,并减少发酵液静止区的体积,拆除挡板更适合高浓度菊芋生料的发酵.发酵初始干粉浓度为201 g/L,补料后菊芋干粉终浓度达到273 g/L时,48 h乙醇浓度达到78.11 g/L,乙醇对糖的得率为0.440 7,为理论值的86.25%.此工艺为菊芋乙醇工业化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Bioflocculant is one of the metabolic products bymicrobes, which has high contents of glucoprotein,polyoses, protein, cellulose and DNA. In recentyears,bioflocculant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due to its bio-degradability and the harmlessness of their degradationintermediates toward the ecosystem[1]. Several biofloc-culants from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have been repor-ted recently. In these studies, more attention is focusedon the bacterias such asAspergillus sojae[2],Rhodococcus erythro…  相似文献   

13.
牛蒡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鲜牛蒡处理后,利用植物蛋白酶、糖化酶依次水解去除蛋白质和淀粉,抽滤得滤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3,用4倍体积95%的乙醇沉淀可溶性膳食纤维,抽滤,用丙酮、78%的乙醇洗涤滤渣,以除去其中的脂溶性物质,烘干即得可溶性膳食纤维.结果表明植物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8%、温度50℃、时间3h、pH7;糖化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0%、温度60℃、pH4.0~4.6、时间1h;牛蒡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15.43%.该产品呈浅黄色,感官形状良好.  相似文献   

14.
对利用小麦淀粉废水发酵生产乳酸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小麦淀粉双酶法糖化、乳酸发酵和产品提取的最适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利用罗丹明B培养基和溴甲酚紫培养基初筛和酶活的测定法复筛,从制革厂含铬污泥(2.77mg/L)中筛选出一株产脂肪酶的真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鉴定该株菌为子囊菌门煤炱目下Teratosphaeriaceae科的一种,暂定名为Teratosphaneriacen8Crl2.同时对该菌株的摇床培养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为5.5,培养温度为35℃,种龄18h,接种量为2.5%(v/V),发酵周期为72h,转速为150r/min,酶活力最高达到8.5U/mL.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诱变和梯度平板法筛选出耐底物的突变株,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发酵液起始pH值、装液量、发酵周期、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采用均匀设计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筛选出.株能耐受4%丙烯腈的腈水合酶产生菌,在最佳产酶条件下,耐底物突变株的腈水合酶酶活达到11.5MU/mL,与优化前相比,酶活提高了49.35%。腈水合酶耐底物突变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7.0、装液量16%、发酵周期58h、接种量10%。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ρ(葡萄糖)=26g/L,ρ(酵母膏)=2g/L,ρ(尿素)=4g/L,ρ(谷氨酸钠)=0.5g/L,ρ(K2HP04)=0.2g/L,ρ(KH2P04)=0.2g,/L,ρ(MgS04)=0.05g/L,φ(DXL)=0.5mL/L。  相似文献   

17.
扩展洛伦茨曲线基本内涵并应用到环境分析研究中,建立了环境洛伦茨曲线,以四川省工业废水、COD、氨氮和工业废气、SO2、烟(粉)尘及工业固废排放量为评价因子,通过分析工业污染物环境洛伦茨曲线,计算环境洛伦茨系数,评判四川省环境污染地区间差异。结果表明:工业氨氮、SO2、烟(粉)尘和固废排放地区间差异较大,部分地区需加快工业污染源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响应面优化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分泌表达纤维素酶EGA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对淀粉、酵母粉、蛋白胨等8个因素对枯草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EGA的显著影响与否进行评估分析,筛选得到淀粉、酵母粉和MgSO4·7H2O为3个显著影响的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这3个因素进行进一步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的配比为淀粉21g/L,酵母粉11.26g/L,蛋白胨25g/L,MgSO4·7H2O 1.52g/L,KH2PO40.395g/L,NaCl 3.25g/L,CaCl20.1g/L,FeSO4·7H2O 0.005g/L。在最优条件下,利用小型发酵罐对重组菌进行扩大培养,其最高酶活力达到1 264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