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一个新的群体,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交往也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个主要问题。基于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交往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交往存在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和市民之间愿意相互交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交往意愿弱于市民、新生代农民工易产生"内卷化"现象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自身"矛盾心理"、主观困境和客观困境的归因分析,并对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主要在具有完全竞争特点的劳动力市场上进行职业选择,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民工 职业分层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辽宁省沈阳市、锦州市和鞍山市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过 培训和在城市工作年限越长的农民工,他们的收入和所从事的职业层次就越高;而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亲朋数量越多,通过这些 社会关系找到工作机会越多,他们的收入和所从事的职业层次也越高。同时还发现,农民工男性比女性的收入及其所从事的职业 层次要高。因此,在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存量的同时,要多关注女性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能 力。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成为中国生产力大军的主要力量。对江西省广丰县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显示,与老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 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观意愿更加强烈,生产、生活方式更具城市化。他们积极调整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主动 适应并努力融入城市生活,但仍面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和户籍制度、城市居民的歧视和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很难跨越的障 碍,导致农民工与当地居民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社会要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政府要发挥好 主导作用,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信心,提高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归属感,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每年春季是大批农民工离乡务工的季节,将近2.5亿的农民工通过各种交通工具抵达城市。这些数目庞大,占据中国人口比重很大的一部分人在城市中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系,农民工成为边缘人物,被社会不能平等对待,主要表现在就业、权益保护和培训等方面。有专家指出,如果不妥善解决农民工问题,就会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更会危害到整个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梁晶 《网友世界》2014,(17):145-145
本文归纳总结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征,并基于他们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构建多元化培训投入机制,丰富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注重职业观、价值观的教育,完善就业培训的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对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在城市中,边缘的生活水平很大部分体现在信息的边缘化和孤岛化,开展农民工信息行为与信息服务策略研究非常迫切。本文以抽样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广东农民工群体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农民工信息行为的现状。运用SPSS17.0和SPSS Clementine11.1软件,利用Apriori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对农民工信息行为调研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农民工信息行为的偏好及其规律性,挖掘出农民工信息行为的模式。为发展完善农民工信息服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于学东 《网友世界》2014,(9):143-143
20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这一时代叫做"新生代农民工时代"。本文将对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的社会经济变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医疗健康问题是政府长期关注的难题之一, 农民工医疗健康信息分析系统旨在对农民工医疗健康信息数据进行统计与挖掘, 辅助政府决策. 基于数据仓库中的维度建模理论, 结合农民工医疗保健需求及卫生服务活动特点, 建立面向数据分析的农民工医疗健康信息的多维数据模型, 对数据分析及挖掘的应用及方法进行初步设计, 为农民工医疗健康信息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并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代文学的农民工题材作品揭示出特定时代的文学创作状况与当时社会变迁之间纷繁复杂的联系。在众多的作品中,作家 通过展现转型时期农民工精神与肉体的创伤及女性农民工遭受的性别歧视,将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的游离、挣扎、伤痛等复杂心态 展现地淋漓尽致。通过文学作品对农民工生存困境的审视和关照,反思农民工所受创伤背后的文化现象,寄予弱势群体最诚挚的 人文关怀,彰显作家借助文学关注社会、关注人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0.
自从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工返乡之后,全国各地都在为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而出谋划策。从2008年年末开始.江西,湖北.四川等农民工密集地区都如现了由政府组织的面向农民工的网络招聘和免费学电脑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民工劳动权益纠纷不断,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民工劳动权益包含劳动权、报 酬权、职业安全保护权、社会保障权、休息权等基本权利,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有农民工缺乏法律常识和维权意识等自身的原因,也 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用人单位不守法、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等社会原因。提出完善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加大法律法规 的执法及监察力度,深化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工的基本素质等途径,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农民工事故伤害率居高不下、连续的政策法规颁布下农民工参保率不见增长等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农 民工工伤保险参与主体之间的约束失衡。通过实施对政府与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与农民工的“劳资关系”以及农民工与 政府的“力量对比关系”的解剖分析,提出实施强化政府相关制度安排,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社会舆论监督双管齐下,加强农民工安 全及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建立漏保企业应付全部责任制度,保障农民工公民权利全面的实践,推进农民工组织化建设等措施,实 现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与主体之间约束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在城市间流动是中国现存的普遍现象,本研究以农民工城市间流动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内容,并对多次流动的后果进 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民工多次流动的因素包括性别、受教育程度、家乡所拥有的耕地面积、外出务工时间,以及外出前拥有的 技能,非东北地区的农民工流动性高于东北三省的农民工。从农民工多次流动的后果来看,经过流动,职业声望上升非常小;从收 入变动来看,流动多次并不必然带来收入的上升,但多次流动却能使低收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农民工随着流动次数的 增加,选择大城市的比例上升;多次流动也带来农民工对技能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7年发布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显示,七成新生代农民工通过非正规渠道主导就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还缺乏合法、正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唐飞云 《网友世界》2013,(18):114-114,117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强化其管理对建筑业发展、项目管理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建筑业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硬环境较以前有很大改善,但在教育质量、教学效果等软环境方面有待提高。农民工子女存在学习状 况不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等令人担忧的状况,而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利用当代大 学生的优良知识结构与素养、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以及与农民工子女心理距离接近等天然优势,鼓励大学生介入农民工子女教 育具有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其具体途径为组建大学生助教团队走进农民工子女学校、鼓励大学生与农民工子女进行一对一结对 帮助、组织大学生为农民工子女提供爱心家教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民工数量也正逐渐增加。在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的双重压力下,女性农民工常被当作是受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缺乏、就业条件差的弱势群体。为解决女性农民工在就业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政府正试图建立有效的女性农民工就业服务体制,以促进公平就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张定乾 《网友世界》2014,(14):152-153
我国农民工在市民化的社会变迁,经历了由农民到农民工、再由农民工到市民的"中国路径"。然而,在这条路径下,农民是否选择迁入城市成为市民,并不是政府一声令下他们就会蜂拥入城的,每一个农民将从经济理性的角度出发,全面比较、衡量自己的进城收益和进城成本,最终每个农民工对待市民化以及所走的市民化路径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及各种增加农民工就业政策的实施,外出务工的农民人数逐年上升,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民 工的整体素质还普遍不高、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加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机会主义行为等,使得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没有得到良好保 障,无法与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各种社会保险,平等就业机会受到限制,劳动报酬与劳动保护权难以实现,正常接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 维护。从契约角度看,这些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现象的内在原因是劳动契约的不对称性。应该以三方规制的方式对农民工与用工单 位的劳动合约进行完善,即以农民工、企业及政府三方协同的制约建立相对稳定的合约关系,以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宁波市农民工金融与消费行为问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 模型,实证农民工借款、储蓄行为对其消费的影响。结果表 明:借款能显著提高农民工的消费水平,降低消费结构指数,改善消费结构;储蓄显著抑制消费水平的提高,增加了消费结构指数, 使消费结构进一步恶化,且储蓄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借款的促进作用。此外,来自中部地区的农民工消费水平低于东部,且消费结 构指数低于西部地区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或年收入越高,农民工的消费结构指数越小,消费结构越合理,而农民工的消费结构随年 龄的增加而不断恶化。因此,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金融市场,发挥金融部门支持和引导消费的作用,对加快城镇 化建设、拓展国内消费市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