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面对世界范围的能源短缺,寻求可利用资源和常规较难加工的资源是必由之路,因此稠油的开采加工越来越受到关注。加氢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同时过程清洁环保,是今后炼油工艺的发展方向。以拓展渣油固定床加氢装置原料范围为目的,对常规不走加氢路线的一种劣质稠油进行了加氢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促使各国加深了对能源、特别是石油的研究,提出了石油资源有限论和合理利用石油资源问题,逐渐对石油资源应主要用于交通运输燃料和石油化工原料取得了共识。各国已纷纷调整能源政策,尽可能用其他初级能源来取代石油以合理利用能源,同时提高石油转化深度,减少重燃料油和家庭炉用燃料的用量,尽量多产发动机燃料和石油化工原料,还生产一部分润滑油、脂、石蜡和沥青等专用产品,并加强节能节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尽量使石油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虽然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石油消费新趋势进行了研究,提出未来石油资源用于能源领域将逐渐减少,用于化工材料领域将逐渐增多,我国石油消费将由"能源化"时代迈入"材料化"时代。深度炼化一体化是"石油材料化"的实现途径,也是转变我国石油消费格局的重要手段,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基础化工材料的自主保障程度。多元化原料生产化工材料将作为石油消费的战略性补充;石油消费产业安全应纳入新时期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前言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石油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的重要资源,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这种情形下,实行石油替代是解决石油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根据我国煤炭较为丰富的资源禀赋,发展煤制油化工产业,对于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实现煤炭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煤制油化工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后石油经济时代中国能源化工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面临总能耗和总碳排放的巨大压力,但人均能耗和人均碳排放增长是中国发展的合理诉求.现代社会的交通燃料和多种重要基础化工材料均以石油为主要原料,而石油资源短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寻找石油经济的替代模式.本丈对后石油时代能源化工的主要问题,即交通燃料和重要基础化工原料的生产工艺替代,从技术层面探讨了中国能源化工的发展如何面对资源与碳排放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在能源资源替代中的途径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向晨 《化工进展》2011,30(11):2333
化石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促使人们不断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来替代目前的化石能源。本文介绍了生物质在能源和化工领域替代石油资源的各种可能途径,分析了这些途径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各种生物质资源不但能够成为石油资源的直接替代,如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而且能够成为开发各种化工产品的资源平台,形成对石油化工产品的产业竞争,实现对石油资源的间接替代,如各种生物基基本有机化学品和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开发生物质转化制液体燃料技术和生物化工技术将对石化工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有助于石油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化工》2019,48(12)
<正>负责人:刘中民电话:0411-84379618联络人:叶茂Email:maoye@dicp.ac.cn学科领域:能源化工项目阶段:成熟产品项目简介及应用领域丙烯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目前其生产方式主要是对石油或其衍生品进行热裂解或者催化裂解。但是我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油需求量已远远大于国内生产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一条可行的途径是利用我国相对优势的煤资源,通过合成甲醇进一步制备丙烯等大宗化学品。这不仅实现了石  相似文献   

8.
我国炼油工业面临的挑战及对应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炼油工业已经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当前的形势严峻,面临着石油资源短缺、产品质量不高、化工轻油供需矛盾突出、环保治理等问题,这些对我国的炼油工业提出了挑战。为加快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炼油工业应适应原油的变化,主宴包括应对原油资源的劣质化和重质化,并通过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或优化组合来提高其灵活性,从而确保市场供应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当代化工》2019,48(9)
<正>负责人:刘中民电话:0411-84379618联络人:叶茂Email:maoye@dicp.ac.cn学科领域:能源化工项目阶段:成熟产品项目简介及应用领域丙烯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目前其生产方式主要是对石油或其衍生品进行热裂解或者催化裂解。但是我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油需求量已远远大于国内生产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一条可行的途径是利用我国相对优势的煤资源,通过合成甲醇进一步制备丙烯等大宗化学品。这不仅实现了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协调发展,而且可为国家节约原油资源,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10.
祁文  施建军 《安徽化工》2010,36(z2):9-12
随着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寻找优质、廉价的石油代用品是化工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生物质是化工合成最有希望的石油替代原料之一。介绍了化工及相关技术的新发展,论述了化工与生物、材料、能源、环境等学科的交叉,浅析了化工技术对合成柴油开发新进展的影响,介绍了某些合成柴油的反应机理和工艺。  相似文献   

11.
正负责人:刘中民电话:0411-84379618联络人:叶茂E-mail:maoye@dicp.ac.cn学科领域:能源化工项目阶段:成熟产品项目简介及应用领域丙烯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目前其生产方式主要是对石油或其衍生品进行热裂解或者催化裂解。但是我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油需求量已远远大于国内生产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一条可行的途径是利用我国相对优势的煤资源,通过合成甲醇进一步制备丙烯等大宗化学品。这不仅实现了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协调发展,而且可为国家节约原油资源,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负责人:刘中民电话:0411-84379618联络人:叶茂E-mail:maoye@dicp.ac.cn学科领域:能源化工项目阶段:成熟产品项目简介及应用领域丙烯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目前其生产方式主要是对石油或其衍生品进行热裂解或者催化裂解。但是我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油需求量已远远大于国内生产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一条可行的途径是利用我国相对优势的煤资源,通过合成甲醇进一步制备丙烯等大宗化学品。这不仅实现了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协调发展,而且可为国家节约原油资源,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闫秀婷 《当代化工》2013,(5):687-688
中国是一个富煤、贫油的国家,石油资源稀缺,每年进口大量原油以满足国家经济增长的需求。因此,寻找替代能源是一项国家战略性的课题。根据我国煤炭较为丰富的资源禀赋,发展煤制油化工产业,对于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实现煤炭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煤制油化工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选择合适的煤气化工艺,对于整个煤化工项目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BGL、GSP、KBR和粉煤气化炉从单台能力、操作条件、寿命、公用工程消耗、投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半个多世纪石油化工迅速发展,导致石油资源的世界性危机。石油已不能满足人类对能源的极大需要,也不再是化工生产上稳定和经济的原料了。为了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化学界首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寻找新的出路,大家认为有机化学的原料还应回到生物体资源这一最可靠的基础上来。发展植物油脂化工来弥补石油化工的不足。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煤炭对于化学工业来说有两大功能:能源(燃料)和化学产品的原料。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工或能源产品的工业,属煤炭深加工产业。我国是煤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为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煤炭资源,进行深加工发展煤化工是必要的,但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发展,坚决贯彻  相似文献   

16.
甲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碳一化工的基础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石油资源日益短缺,我国已从石油输出国变成进口油国,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更显迫切。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迅速发展新一代煤化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炼油和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每年有多达数千万吨的劣质重芳烃副产,包括来自芳烃联合装置的重整C10+芳烃(HAB)、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的乙烯焦油(PGO)、炼油催化裂化装置的轻柴油(LCO)和煤基直接合成油(CTL)等。随着柴油和汽油标准的不断提高,将这些劣质重芳烃资源加工成柴油或汽油的方案已越来越不经济。另一方面,芳烃产品需求巨大,增量迅速,且进口依赖度很高,特别是对二甲苯产品。从这些劣质重芳烃原料经济地生产轻质芳烃和烯烃裂解原料,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技术意义。本文从HAB、PGO、LCO和CTL原料的来源、组成特点和利用现状入手,综合分析了国内劣质重芳烃资源的状况。结合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适宜的原料预处理方案,对比了各种劣质重芳烃化工产品转化技术和催化剂体系。基于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劣质重芳烃转化的PAC平台技术,实现了最大化生产轻质芳烃,并副产乙烯、丙烯等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炼油化工产业资源与能源的集成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贲 《现代化工》2006,26(9):7-11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凸显资源和能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剖析了传统观念和机制所导致的石油化工资源配置问题:宝贵的氢气、轻烃资源用作燃料、液化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未能综合利用;并且在以石油为唯一原料的传统的“炼化一体化”的概念上提出了以煤、石油、天然气为资源和能源的新的“油气化一体化”概念,指出要继续加深以石油为原料的炼化一体化的深度,重视发展LNG产业链、碳一化工和煤炭多联产技术,实现炼化产业资源和能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杭州化工》2008,38(4)
世界上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20万吨的玉米化工醇生产线。于11月25日在长春大成集团建成投产。该生产线的建成,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玉米深加工和转化进程。据了解,玉米化工醇是以玉米为原料开发石油化学品替代物.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玉米资源替代石油资源,彻底改变传统的玉米加工概念。走出一条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乙烯是以石油资源为原料制备的一种重要化工产品,用途广泛。随着全球范围内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开发以其他原料生产乙烯的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概述我国以乙醇、二氧化碳、乙炔、甲烷、乙烷、合成气等为原料合成乙烯的技术研究进展,指出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