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在隐蔽油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泌阳凹陷地层沉积特点,以高精度地震资料、钻井和测井资料为基础,采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对不整合面的识别和追踪,建立了泌阳凹陷重点勘探层段下第三系沉积的区域等时地层格架,划分出一级层序界面3个、二级层序界面3个、三级层序界面7个。在三级层序界面控制下,利用露头剖面和具代表性的钻井资料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结合过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剖面,对凹陷中的各井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的划分和对比;在单井短期旋回叠加样式的基础上,对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了等时对比,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分析层序格架内储层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预测了隐蔽油藏的有利勘探区带,并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对砂砾岩扇体及其分布的边界进行了描述。根据预测结果部署的探井试采均获得了工业油流,新增石油控制储量1092×10~4t。  相似文献   

2.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结合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5个长期层序、16个中期层序,以地震反射为约束,建立了四川盆地及川西坳陷长、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格架。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以长、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下降相域为单元编制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岩相古地理图。在三维地震区块内,识别数十个与小层单砂体相当的短期旋回层序,以短期旋回为单元,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以长、中期层序界面、湖泛面为单元建立地震低频模型,以此为约束进行地震岩性反演,以区域岩相古地理背景为约束,编制短期旋回小层砂体厚度图和沉积微相图,详细讨论了典型小层砂体的纵横向分布与基准面旋回变化的关系,预测有利砂岩储层的横向分布。  相似文献   

3.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体分布预测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结合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长期层序、14个中期层序。以地震反射为约束,建立了四川盆地及川西坳陷长、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格架。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以长、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下降相域为单元编制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岩相古地理图。在三维地震区内,以短期旋回为单元,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以长期和中期层序界面、湖泛面为单元建立地震低频模型,以此为约束条件进行地震岩性反演和编制短期旋回小层砂体厚度图和沉积微相图。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典型小层砂体的纵横向分布与基准面旋回升、降变化和湖进、湖退的关系,预测有利砂岩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陆相地层横向变化大,等时对比困难,而前期岩相古地理编图尺度大,难以满足油气勘探的要求,而且对重点区块高精度储层预测约束不够。为此,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结合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5个长期层序、16个中期层序,以地震反射为约束,建立了四川盆地及川西坳陷长、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格架。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以长、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下降相域为单元编制了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岩相古地理图。在三维地震区块内,识别出数十个与小层单砂体相当的短期旋回层序,以短期旋回为单元,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以长、中期层序界面,湖泛面为单元建立地震低频模型,以此为约束进行地震岩性反演;以区域岩相古地理背景为约束,编制短期旋回小层砂体厚度图和沉积微相图,详细讨论了典型小层砂体的纵横向分布与基准面旋回变化的关系,进而预测了该区有利砂岩储层的横向分布  相似文献   

5.
克拉玛依油田经过半个世纪注水开发,已进入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是明确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在对研究区克拉玛依组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剖面结构代表的基准面变化规律,将该组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为2大类12个小类.短期基准面旋回的规律性变化是受中期基准面变化控制的,克拉玛依组可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的等时地层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短期基准面旋回内剩余油分布规律不同;高可容纳空间的储层,等时性较强,层内非均质性弱,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储层厚度薄、面积小、未动用或水洗程度差的区域;低可容纳空间的储层,等时性较差,往往是不同期储层的叠置,层内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呈透镜状分布,且主要分布在渗透性相对较差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提高储集层 预测精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勘探阶段储集层预测精度,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划分和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据此进行速度场研究、地震反演、地震属性分析,进行储集层预测.以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21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辫状河三角洲油藏为例,在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构造变速成图和储集层预测.大大提高了储集层预测的精度.通过与实钻结果的对比,在目的层埋深约为2 500 m时,预测最大深度误差仅为10 m,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仅为0.16%;平均有效砂岩厚度约为13 m的评价井,砂岩厚度预测误差最大仅为5 m.实践证明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构造变速成图技术和储集层预测技术是提高储集层预测精度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7.
断陷盆地斜坡区地形坡度变化较大,地层厚度有一定差异,实现层序等时对比有一定困难。以渤海SZ油田东营组二段下部I、Ⅱ油层组为例,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沉积学等,利用测井、地震、岩心等资料,识别出研究区目的层为三角洲前缘前积型层序;通过分频解释与地震正演模拟等,确定了前积层类型为无顶积层型。在标志层的控制下,通过地震反射轴形态将SSC1、SSC4短期旋回平面上划分为单相位轴、复相位轴、分叉单相位轴与分叉复相位轴等4个区域,提出了分区域前积角度计算方法,即在目的层顶部标志层拉齐的情况下,通过地震剖面与井间剖面相结合,依据前积层井间厚度变化确定各区域前积角度;由于单相位轴区域近似等厚,采用了近水平模式对比。按照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变化,将研究区目的层划分为2个中期(MSC)、14个短期(SSC)和26个超短期(SSSC)基准面旋回,建立了中期、短期基准面旋回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并完成了超短期旋回的等时对比。  相似文献   

8.
张永旺  高霞  王红亮 《石油物探》2006,45(5):464-471
以钻/测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为指导,对惠民凹陷沙三段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分析,从中识别出4个中期旋回,从上至下命名为C1,C2,C3和C4旋回,由此建立了惠民凹陷沙三段的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根据岩性和电性资料,对研究区沙三段开展了高频层序划分与对比,共识别出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短期旋回为基本的时间地层单元,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江家店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高频层序内研究了沉积微相的构成与演化特征以及储层分布规律。最后在高精度层序划分与对比、层序的沉积微相构成分析、砂体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对有利的岩性圈闭勘探目标区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利用钻井、测井等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结合储层反演技术对目标层段进行约束反演,搞清了L3-L35井区周围储层的构造形态和地层格架.对工区储层的物性、构造和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特别是对砂岩油层组做了精细分析,指出了L3-L35井区有利的储层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0.
经典的Vail(EXXON)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效果较好,但划分精度低;而以Cross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地层划分精度非常高,但区域地层格架划分对比效果差。结合Vail和Cross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优点,提出了"V-C"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在Vail层序地层理论的指导下,以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识别典型地震接触关系和地层叠加样式变化,建立盆地或区域不整合控制下的的三级、四级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同时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基于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以基准面旋回-地层过程响应为理论依据,识别旋回结构类型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从而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旋回;然后以四级层序(中期旋回)为校验标准对划分的层序界面和旋回结构进行对比和验证,最终建立不整合面控制下的不同基准面旋回的层序格架。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处于开发阶段的番禺A油田,其建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不仅能够提高垂向层序地层的划分精度,而且能够对区域层序地层进行有效的划分对比,尤其是短期旋回划分对比为沉积微相精细研究、隔夹层成因和分布提供一个高精度的格架约束,有利于合理有效地预测储层展布及泥质隔夹层分布。  相似文献   

11.
南堡凹陷马头营凸起馆陶组二段(Ng2)河道砂体单砂层厚度薄、宽度窄,河道砂体地震识别难度大。综合运用面元小网格化叠前偏移处理、古地貌恢复、高频等时地层划分与对比及岩心-测井相分析技术、“地震线描”河道砂体追踪、层控波阻抗反演和振幅地层切片等技术对马头营凸起Ng2 Ⅴ砂层组窄薄河道砂体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地震资料面元尺度由15 m×30 m缩小为7.5 m×7.5 m,提高了地震资料垂向和横向分辨率,增强了曲流河窄薄河道砂体边界识别能力;馆二段为明显的曲流河“二元结构”沉积,岩性具河道沉积与泛滥平原沉积“砂泥间互”的特征;短期沉积旋回控制着不同沉积砂体的分布,上升半旋回中下部和下降半旋回上部河道砂体较发育;Ng2 Ⅴ砂层组地震相分析揭示河道状、不规则圆弧状振幅或波阻抗异常体为曲流河河道沉积和点坝砂复合体,预测河道总体上呈北东—南西和近南北向展布。预测结果与钻井实测结果吻合度高,表明窄薄河道砂体地震识别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2.
针对珠江口盆地文昌13-1油田井网稀疏,不同微相砂体厚度及组合特征差异等制约井间砂岩分布及沉积微相刻画的难题,从井点出发通过岩心资料确定了井点沉积微相类型;利用地震属性和地震相分析方法对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刻画。通过构建“地震基准弧长对数”属性,并利用该属性进行砂岩厚度定量预测,从而建立了研究区砂坪主体和砂坪侧缘的地震相模式;利用砂岩厚度分布和地震相落实了沉积微相边界。研究结果揭示,该区ZJ2-1U砂组沉积期经历了“泥坪-混合坪-砂坪”的沉积演化,砂坪主体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西部,砂坪侧缘面积大,呈互层状在全区分布。上述认识为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吐哈盆地SN地区三间房组油层段储层沉积相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含油砂体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且分布在厚砂岩附近5~10m的砂体在地震剖面上响应不明显,造成地震预测困难。因此,通过在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应用正演模型分析结果,对目的层段地震资料进行针对性的目标处理,在处理后的地震剖面上,应用从岩层到层段、由点到面的研究思路,确定运用地层切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频谱分析以及岩性反演技术,对该区薄层砂体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钻井对比,该方法可预测的单砂体符合程度高。通过该项研究,形成适合该区薄砂体—窄河道地震预测的方法系列,提高该区储层和油气预测精度,指导老油区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4.
传统沉积微相研究尺度通常为三级层序,不适合储层级别的研究。 三相融合(古地貌、地震属性和砂地比)沉积微相分析方法可以刻画薄互层储层的分布情况。 首先,在单井高频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分频技术获得高频分频剖面;然后,在高频分频剖面上利用井-震结合追踪高频层序界面,建立高频层序格架,并在古地貌控制下对地震属性进行优选和分析;最后,结合井点砂地比图编制沉积微相图。 沉积微相边界由优选的地震属性指示的边界控制,微相内部结构变化依据砂地比等值线勾画。 运用该方法得到的沉积微相图同时具备了外形和内部结构,比传统的沉积相模式图更精准,在指示有利储层可能发育部位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指示“甜点”区的位置。 这种半定量的沉积微相分析方法,提高了有利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消除人工划分地层层序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提高旋回划分、地层对比的精度和准确度,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地震时频和测井小波分析方法,对位于该盆地东南部延安地区的上古生界本溪组—石盒子组层序地层进行了识别。综合分析野外露头、不同地震频率及单井时频等资料后认为,等时地震反射同相轴具有非频变的特征,共识别出5个等时地震界面。采用不同频率的0°相位Ricker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建立起合成地震响应正演模型,其中30~50 Hz主频的地震数据能很好地反映长期层序基准面旋回。对测井曲线demy小波进行分析,结合岩心、露头界面及地震等时界面等分析资料,识别出层序地层长期、中期和短期基准面旋回。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本溪组—石盒子组可以划分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1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2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进而以地震层序框架为约束,开展了井间层序对比分析,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确定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目标和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H凹陷三叠系小泉沟群地震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西部许多陆相盆地中,发育了多种各样的砂岩储集体,这些砂体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不同的相带中有规律地分布着。文中对西部某盆地H凹陷三叠系小泉沟群地震相和沉积相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分析了该组的岩性特征、地震相特征和剖面沉积相特征,指出了各种沉积相中的主要砂体类型及有利的含油气相带。  相似文献   

17.
油田开发阶段砂岩储集层横向对比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碎屑岩储集层油田开发阶段,横向对比砂体进而预测砂体分布、形态等是重要的开发地质研究工作,其准确性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预测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以中期旋回为对比单元,建立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开展以静态和开发动态资料为基础的综合研究,确定砂体的大小和延伸范围;根据岩心、测井资料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的储集层沉积微相分析,确定砂体的沉积微相组合类型、展布规律与形态分布。在上述条件的约束下,以微相类型为对比标准,完成单砂层的对比和分布预测。应用该方法对比黄骅坳陷港东油田明化镇组下段部分河流相储集层,首先建立以中期地层旋回为基础的等时地层格架,再以微相类型相同为对比约束条件,然后根据确定的砂体大小预测出砂体的位置和类型。图3参7(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8.
大庆长垣西部AGL地区萨零油层组发育三角洲前缘小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三角洲前缘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水下河道窄,砂体厚度小、相变快,河道砂体地震特征不清晰,储层预测困难.为此,提出小河道薄砂层井震联合识别技术.首先,结合井、震资料,在精细地层格架控制下,通过逼近地下地质结构的正演模拟,构建窄小河道砂体三种地震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