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2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南阳凹陷层序及其界面的识别、划分和层序内部高频单元的对比研究,建立了南阳凹陷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古近系地层中识别出14个三级层序,分析了各个三级层序的内部的高频单元构成样式及其在空间上的演化特点;指出了弯折带层序地层模式及其内部的坡折带对隐蔽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和影响作用,提出了5个有利的隐蔽圈闭分布带.认为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是解决陆相断陷湖盆中隐蔽油气藏预测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石油成藏组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发育有Eh3^上亚段未熟-低熟原油、Eh3^上产亚段成熟原油和Eh3^下亚段低熟原油,分别来自于凹陷中部Eh3^上亚段成熟烃源岩,古城东南部Eh3^上亚段未熟-低成熟烃源岩和杨楼油田Eh3^下亚段未熟-低熟烃源岩。在成藏期次分析基础上,根据北部斜坡储集层分布、油源类型、油气运聚与圈闭形成的配套情况,可划分出3个成藏组合,即王集-新庄Eh3^上亚段成熟油成藏组合、杨楼Eh3^下亚段未熟-低熟油成藏组合、古城断鼻复合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3.
焉耆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中,八道湾组是最主要的烃源岩层,烃源岩类型主要为煤系泥岩。三工河组是主要的储集层,储层砂体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储集条件较差,属低孔低渗型。古圈闭于J1s期开始形成,发育侏罗纪末期、第三纪末至今两次生排烃事件。油气以沿断层垂向运移为主。对应于两次成藏事件,划分出原生和再生两个含油气子系统。含油气系统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侏罗纪末期古油气藏的形成;②燕山中、晚期构造运动与古油气藏的调整、破坏;③第三系的覆盖和喜山期现今油气藏的形成。断层的多期活动性和燕山中晚期的抬升剥蚀作用改造、破坏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喜山期定型的油气藏现今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4.
泌阳凹陷王集地区发育复杂断块、断层岩性油藏,且已进入勘探开发中后期,现有地震资料核三上段低序级断层的断面不清,不能满足油气勘探开发需求。在开发地震采集方案设计时,充分考虑王集地区构造特征及前期地震采集因素,采用基于融合处理的设计理念,应用地震数值模拟技术优选观测系统参数,基于叠前成像需求的波动方程对观测系统面元属性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小面元、高覆盖、宽方位开发地震采集方案。依据该开发地震设计方案施工,采集到的地震资料波场信息丰富,地震剖面信噪比与分辨率明显改善,提高了小断层、小断块、微幅度构造及断层-岩性油藏识别能力,发现和落实了多个含油圈闭。  相似文献   
5.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生物降解油的油源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降解油尤其是严重生物降解油,其油源对比一直是个难点。针对严重生物降解油的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提出用C29藿烷替代C30藿烷计算伽马蜡烷指数(伽马蜡烷/2×C29藿烷,暂称新伽马蜡烷指数),研究认为它更能反映生物降解油母质形成的水体环境。并用伽马蜡烷/2×C29藿烷和2×C24四环萜烷/C26长链三环萜烷作图版,可以将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不同层位原油很好地区分开,达到生物降解油的油源对比目的。油源对比结果,井楼和古城地区核三上段原油和核三下段原油主要源自其相应层段的源岩,新庄以核三上段油源为主,杨楼以核三下段油源为主。  相似文献   
6.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下段地震相—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在地震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波振幅、频率、连续性、内部结构以及外部形态等特征,在研究区目的层划分出6种地震相类型。通过井-震结合,将地震相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沉积相。结果表明:三工河组下段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浊积扇、半深湖等6种沉积相(亚相)类型;同时该区发育5个规模较大的沉积体,大体上对应着北西、北东及南部3个物源区。综合分析认为,三工河组下段整体上岩性圈闭发育条件较差,局部发育的河口砂坝、滨浅湖滩坝、浊积扇等可以形成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在隐蔽油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泌阳凹陷地层沉积特点,以高精度地震资料、钻井和测井资料为基础,采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对不整合面的识别和追踪,建立了泌阳凹陷重点勘探层段下第三系沉积的区域等时地层格架,划分出一级层序界面3个、二级层序界面3个、三级层序界面7个。在三级层序界面控制下,利用露头剖面和具代表性的钻井资料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结合过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剖面,对凹陷中的各井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的划分和对比;在单井短期旋回叠加样式的基础上,对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了等时对比,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分析层序格架内储层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预测了隐蔽油藏的有利勘探区带,并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对砂砾岩扇体及其分布的边界进行了描述。根据预测结果部署的探井试采均获得了工业油流,新增石油控制储量1092×10~4t。  相似文献   
8.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依据三维地震和大量钻井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下二门油田的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并恢复了构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历史。下二门构造是一个被后期断裂复杂化的背斜,古近纪末期的构造运动在泌阳凹陷主要表现为挤压抬升并形成凹陷的褶皱构造格局,断层则形成于新近纪末期。其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经历了3个阶段:a)廖庄期及廖庄期前沉积沉降阶段,发育低幅度的逆牵引背斜,核一—廖庄期发生早期油气缓慢充注;b)古近纪末期区域挤压隆升阶段,背斜幅度显著加大,油气快速充注形成古背斜-岩性油气藏;c)新近纪末期发生拉张断裂作用,背斜构造复杂化,古油气藏被破坏,油气沿断层调整运聚形成次生断层-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9.
焉耆盆地含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超  林社卿等 《河南石油》2002,16(6):14-16,25
焉耆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中,八道湾组是最主要的烃源岩层,烃源岩类型主要为煤系泥岩,三工河组是主要的储集层,储层砂体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储集条件较差,属低孔低渗型,古圈闭于Jls期开始形成,发育侏罗纪末期,第三纪末至今两次生排烃事件,油气以沿断层垂向运移为主,对应于两次成藏事件,划分出原生和再生两个含油气子系统。含油气系统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侏罗纪末期古油气藏的形成;(2)燕山中,晚期构造运动与古油气藏的调整,破坏;(3)第三系的覆盖和喜山期现今油气藏的形成。断层的多期活动性和燕山中晚期的抬升剥蚀作用改造,破坏;(3)第三系的覆盖和喜山期现今油气藏的形成。断层的多活动性和燕山中晚期的抬升剥蚀作用改造,破坏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喜山期定型的油气藏现今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0.
焉耆盆地中生代原型盆地性质判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焉耆盆地区域构造背景,认为盆地现今构造格局主要受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和北西向构造控制,在此基础上依据古地磁资料,盆地周缘张性构造,盆地张性构造,高地温梯度,沉积学特征判定焉耆盆地中生代原型盆地为伸展断陷型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