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矿岩块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确定矿岩可崩性的基础上,根据岩体中节理面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Monte Carlo技术模拟节理系统,对矿岩块度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矿岩块度预测三维模型及软件系统Makeblock,对矿岩块度进行有效预测.将上述方法应用到金川Ⅲ矿区矿岩块度预测中,并对该矿区崩落矿石块度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基于Laubscher 崩落图的矿体可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金川Ⅲ矿区的工程地质调查、矿岩力学性质试验,获得了表征矿山岩体工程质量的多种指标.在分析了这些指标后,选取节理间距、RQD值、地下水、结构面状态、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指标建立了Ⅲ矿区的可崩性评价模型.由可崩性模型计算出各评价区域的MRMR值,然后根据Laubscher 崩落图计算每个评价区域的初始和持续崩落水力半径分别为7.0~11.1 m和18.1~24.1 m,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这些区域适合应用自然崩落法进行开采.  相似文献   

3.
金川Ⅲ矿区矿岩可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金川集团公司Ⅲ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Q、MRMR等多种岩体质量分级方法,对矿体和主要围岩的可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金川Ⅲ矿区的超基性岩为中等易崩,大理岩和矿体为中等易崩~易崩,混合岩的可崩性最好,为极易崩~易崩。研究结果为Ⅲ矿区自然崩落采矿法的设计、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已有地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RQD法、RMR法、Q法、MRMR法等崩性评价方法,对某矿区矿岩的可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确定了某矿区的可崩性等级。应用的BCF块度分析预测系统对某矿区矿岩的崩落块度进行了分析预测,为底部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岩体稳定性分级预测矿岩的可崩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忠 《采矿技术》2005,5(1):22-25,86
运用围岩稳定性Q系统和RMR系统分析法,结合钻孔及巷道围岩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对拟建的金川镍矿三矿区矿岩进行了围岩分级.以稳定性分级为基础,确定了巷道工程的支护等级.同时,结合矿岩可崩性所要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对矿岩的可崩性进行了预测.以期为金川镍矿三矿区的贫矿开发技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金川Ⅲ矿区复杂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金川Ⅲ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ICROMINE软件系统对复杂地质体三维实体建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建模方法。研究表明,按照这些原则所建立的三维实体模型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地质体的空间形态和分布关系,进而为储量计算、矿岩可崩性评价、工程设计、采掘计划编制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以岩体构造调查或岩石力学试验处的局部RMR 值来近似表征整个区域矿岩质量存在的片面性、经验性等缺点, 提出了一种矿岩质量三维数字化评价方法。该方法以钻孔和岩体原位调查数据为基础, 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质量指标、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和地下水条件作为矿岩质量评价指标, 研究各指标的空间变异特性, 基于区域化变量最优估值理论及RMR评价体系, 将各指标插值到离散后的矿岩空间, 建立起评价区域矿岩质量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最后以该模型为基础, 应用Laubscher崩落图对矿区初始和持续崩落水力半径进行预测。该方法在普朗铜矿的应用实践表明: 普朗铜矿平均RMR值为42.27, 矿岩可崩性为较好~好, 持续崩落水力半径为21.6~22.6 m, 与生产实际相符, 为普朗铜矿采用自然崩落法进行大规模开采提供了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评价矿岩的可崩性,用于指导矿山的自然崩落采矿法设计,根据工程地质调查揭露的地质条件,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影响矿岩可崩性的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岩体结构特征指标的分布规律,能更好地的反映矿岩的可崩性.结合实例,对某矿区的矿体可崩性进行了分级,得出该矿区的可崩性处于中等—较好水平,为矿山的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矿岩的可崩性是影响自然崩落法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在眼前山铁矿进行开采技术条件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不同区域的节理裂隙条件与特征,分别采用RQD指标法、RMR岩体质量法等矿岩质量评价法对眼前山铁矿进行分区矿岩可崩性评价研究,确定了不同区域矿岩的可崩性级别,为自然崩落法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内自然崩落法可崩性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然崩落法可崩性研究经历了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确定性向非确定性综合评价的发展过程。文中总结了矿岩可崩性评价方法和参评指标,及其在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应用现状。我国自然崩落法可崩性研究实践表明,从硬岩、破碎矿体到粉矿的矿岩可崩性评价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矿岩可崩性分级的人工神经网络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学文  肖金发 《金属矿山》2003,(2):32-33,42
矿岩可崩性是地下矿山能否用自然崩落法开采的重要依据之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进行矿岩可崩性分级识别,有利于真实地描述矿岩可崩性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为此,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矿岩可崩性的神经网络识别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对其矿岩可崩性进行分级识别,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识别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夜长坪钼矿床矿岩可崩性的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南省卢氏县夜长坪钼矿自然崩落法开采优化研究成果与夜长坪矿区岩体实际情况,采用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法和可崩性指数法,对夜长坪钼矿的可崩性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氧化矿的可崩性指数为1.94,原生矿为3.90,含矿滑石为2.82;氧化矿属于"易崩"类型,原生矿和含矿滑石为"易到中等可崩"类型,研究结论为矿山扩建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铜山矿Ⅱ号矿体自然崩落法的可行性,通过相似工程类比,初步获得了铜山矿矿岩可崩性分级。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数据,基于Laubscher崩落图法建立了铜山矿矿岩可崩性评价模型,获得了三种不同拉底形状条件时的水力半径。利用GPI 3D FDEM构建了铜山矿Ⅱ号矿体自然崩落法三维数值模型,通过研究整个崩落过程中的应力与位移变化,获得了初始崩落面积和持续崩落面积,揭示了拉底速率对矿体崩落效果的影响规律、不同拉底速率拉底过程中底板应力演化规律以及自然崩落法采矿对研究区域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铜山矿矿岩可崩性属中等;初始和持续崩落水力半径分别为15.5、27.5 m;拉底形状为圆形时所需拉底面积最小;发生初始、持续崩落所需拉底面积随长宽比增大而增大;断层破碎带能够促进损伤破裂向其汇集,也对损伤破裂的扩展具有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深埋矿山开采移动带二维圈定方法工作量大、精度低且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效益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深埋复杂矿体移动范围三维确定方法。结合沙岭金矿千米深井工程实例,在移动范围确定过程中,借助先进的3D建模技术获得三维矿山模型。该模型可以实现各类地质体的可视化,直观地展示其形态与产状,清晰地反映各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在3D模型中截取的特征剖面与经典移动带圈定岩移参数获取方法相结合,能轻松获得各特征剖面上的岩移参数值。通过给定的岩移参数值进而确定各特征剖面上的地表移动边界点,将各移动边界点连接即可实现矿山移动范围的圈定。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移动带圈定方法合理可行,确定的纱岭金矿地表移动带能够兼顾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为矿山生产开发奠定了有益基础,为类似矿山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罗卜岭铜钼矿是紫金山金铜矿的接续生产矿山,该矿床矿体厚大、矿石低品较低,需要进行大规模高效开采,但RQD值较高,给常规自然崩落法开采带来了较大难度。根据矿床地质条件并利用岩芯数据,按Q分级法进行了可崩性分级,建立了Q值的三维空间模型,展示了可崩性的空间变化关系。结合矿体形态提出了自然崩落法的改进方案,即用不同的拉底工程,以适应矿体不同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由此控制初始冒落块度,并根据矿体赋存条件,设计了分区开采方案。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拉底方式的分区开采方案,可有效适应罗卜岭铜钼矿矿体规模大、矿石微节理发育的特性,既可有效控制矿体初始冒落块度,又可满足矿山产量需求,可实现该矿自然崩落法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