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某冷连轧机在高强钢生产中出现的板形问题,以提高机组对高强钢产品的板形控制能力为目标,对中间辊和支持辊辊形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第五机架精细冷却乳化液使用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新的高强钢板形控制工艺技术在生产中使用稳定,从根本上提高了轧机板形控制能力,0~3 IU的板形控制精度所占比例由83.71%提高到90.86%,轧辊磨损得到明显改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宽带钢热连轧机选型配置与板形控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曹建国  张杰  陈先霖  魏钢城  宋平  苏毅 《钢铁》2005,40(6):40-43
通过测试并分析机组上游与下游机架对控制性能的不同要求、服役周期内工作辊和支持辊辊形变化及其对板形控制性能的影响,结合1700mm热连轧机进行的现场试验及工程应用实践,提出热轧上游机架应采用凸度控制能力较强的轧机机型,下游机架宜采用长行程窜辊型轧机机型,全机组均可采用强力弯辊和变接触轧制技术提高机组板形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宝钢某冷连轧机组在生产高端产品过程中采用CVC系列机型时由于辊间点接触造成局部辊间压力 过大、磨损不均匀影响产品板形与表面质量的问题,在对冷轧机组的主流机型及其优缺点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 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分析,结合某冷连轧机组设备与工艺特点,充分吸取德系CVC机型与日系HC机型的 优点,提出了上游机架仍然保持现有的CVC系列不变以充分利用其强大的板形板凸度及边降控制能力、而末机架 工作辊与支撑辊保持平辊不变、中间辊中部采用平辊以及边部采用优化辊型的改造策略,经过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可以有效地改善高端产品的板形与表面质量、降低辊耗。  相似文献   

4.
 以宝钢1420 mm镀锡板(兼做薄规格冷轧板)冷连轧机为研究平台,针对目前国内外板带材生产中被广泛选用的CVC冷轧机型及CVC板形控制技术存在的2个特殊应用问题——支持辊表面磨损量轴向分布不均匀度较为明显和对轧件边部板形(含边降)控制能力相对不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别提出了改进方案,包括一种CVC冷连轧机的支持辊辊形设计方法及技术和专用于DI材等对边降有特殊要求高端产品的边降控制技术,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此CVC冷连轧机组的机型,并使其板形控制性能显著提高。生产实践表明,改进工作达到了进一步提高产品板形质量,拓展产品品种与产能,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冷轧产品品种结构不断丰富的背景下,拓展冷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某钢厂产品规格拓展轧机正凸度提供能力不足、工作辊凸辊使用频率高的问题,提出将工作辊凸度转移到支撑辊上、支撑辊提供部分凸度、工作辊尽量采用平辊的思想,设计CVC、VCL、VCL+这3类支撑辊辊型,建立轧件辊系一体化模型并仿真对比新辊型与原辊型配置下轧机板形控制能力。结果表明,采用VCL140+支撑辊搭配工作辊平辊,可起到代替原支撑辊平辊搭配工作辊凸辊的效果,并可显著改善辊间接触压力的均匀性。新辊型上机应用后,超高强钢边浪板形发生率由33%降至4%,工作辊凸辊使用率由95%降至5%,机组弯辊和窜辊超限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支撑辊月平均过钢量从原12万t提高到15万t,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迁钢公司2250mm热连轧生产线粗轧后中间坯存在镰刀弯、负凸度和楔形大的板形质量问题,导致精轧控制稳定性差,精轧控制稳定性差是板形控制精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粗轧四辊轧机R2机架和粗轧二辊轧机R1机架上设计并应用了6次多项式变接触支持辊辊形和负凸度工作辊辊形,取代了原来采用的平辊形。此支持辊辊形与工作辊辊形配置使用,大幅改善了中间坯的凸度、楔形和镰刀弯等板形质量,使热轧产品板形控制精度提高了10%左右。  相似文献   

7.
针对梅钢1422mm热连轧机组F4/F5机架工作辊使用负凸度辊型时存在弯辊力经常达致负极限且F4与F5机架间存在中浪板形缺陷的问题,提出了在F4/F5机架工作辊上应用类似于CVC和SMARTCROWN的轴向移位可变凸度的曲线辊型技术,在通过辊型变形仿真计算确定了轧机所需要的工作辊凸度调节范围后,根据轴向力最小的原则自行研制了针对F4/F5机架工作辊曲线辊型,命名为MHW辊型,经生产试验使用并进一步优化设计后,此曲线工作辊辊型已实现了生产稳定应用。生产使用表明,此工作辊辊型很好地改善了负凸度工作辊辊型存在的问题,并显著提高了机组的实物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冷连轧机的最佳机型配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轧机机型的选择是建设冷连轧机时需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机型的含义及其选型理论和原则,定义了评价轧机板形控制性能的7项指标。利用建立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详尽分析了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冷轧机型(如HCW、HCMW、UCMW、CVC4、CVC6、DSR和PC)的板形控制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1800冷连轧机的最佳机型配置方案,对新建宽带钢冷连轧机的选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鲁海涛  曹建国  张杰  贾生晖  曾伟 《钢铁》2007,42(5):42-46
通过现场跟踪测试和生产实践发现武钢1700冷连轧机组 "酸轧联机"改造工程中存在常规凸度辊形配置方案不合理,由此引起了薄规格轧制的工作辊"压肩"现象和轧制过程欠稳定导致成品板形质量欠佳等问题.采用二维变厚度有限元方法建立辊系弹性变形仿真模型,研制了酸轧联机条件下的VCR变接触支承辊,经过工业轧机现场轧制已成功投入1700冷连轧机实际应用.现场应用表明:改善了轧机板形调控性能,提高了带钢板形质量,增强了薄规格品种轧制能力,支承辊辊形自保持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在吉帕级高强钢的生产过程中,现有的弯辊及窜辊达到最大值时仍无法补偿轧辊的弹性变形。即在原CVC轧辊配型制度下,中间辊窜辊量达到200 mm时,等效凸度仅为0.8 mm,轧机的辊缝凸度调控域不能满足超高强钢板形的控制要求。只有辊缝凸度调控域能够覆盖超高强钢的板形控制需求时,才能解决超高强钢板形不良的问题。本文对超高强钢生产专用中间辊辊形进行技术探索,当窜辊量达到120 mm时,等效凸度就达到了0.8 mm,最大等效凸度为1.075 mm,其凸度调节范围高于国内同类型冷轧厂CVC辊形板形控制能力。通过改进轧辊辊形配置,拓宽了辊缝凸度调控域,凸度调节能力同比提升34.75%,且板形调节响应较快,能较好地弥补常见中间辊辊形在冷轧超高强钢生产过程中板形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超高强钢生产专用中间辊辊形应用后,带钢平直度值由20 IU降低到4 IU以内,板形改善幅度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宝钢1550 mm UCMW冷连轧机为研究平台,针对目前国际上的一种主流机型——UCMW冷轧机型存在的技术问题,从改善带钢板形控制性能和降低轧辊辊耗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改进方案,即包括兼顾均匀辊间接触压力与解耦思想的中间辊辊形技术和可改善边降控制性能的工作辊辊形技术,提升了机组的板形控制性能,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此UCMW冷连轧机组的机型。生产试用表明,改进后的新机型能有效控制硅钢产品的边降和平坦度并使之全部达到控制目标,取得了预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江  李洪翠 《山东冶金》2006,28(6):20-22
介绍了济钢双机架冷轧机组,该机组由SMS进行技术总承,采用四辊可逆式冷轧机,装备先进的测厚、测速、测张等测量系统,采用了CVC窜辊、弯辊、多区冷却、轧辊倾斜等多种板形控制手段,前馈、后馈、流量控制等多种高精度厚度控制措施,可实现自动穿带、轧钢、甩尾。还介绍了双机架冷轧机的优缺点及其产品。  相似文献   

13.
六辊CVC冷轧机板形控制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实现对六辊CVC轧机有载辊缝的准确计算建立了专用的影响函数法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六辊CVC轧机有载辊缝的计算机仿真,分析了轧机各控制手段的板形控制性能以及相关因素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以应用于板形的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14.
热轧来料及冷轧工艺对连轧机出口板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健勇  姜正连  阙月海 《中国冶金》2005,15(5):13-16,22
以某冷连轧机组的生产实践、质量攻关和科研成果为基础,探讨通过热轧温度制度改善热轧来料性能的可行性,控制目标曲线对机架间及轧机出口板形的影响,优化CVC设定提高机组板形的调控能力;并阐述合理分配机架负荷改善轧机出口板形的依据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1420冷连轧机组第1机架板形控制目标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剑  张清东  常铁柱  李有元  许健勇 《钢铁》2007,42(10):56-59
DI材(制罐用镀锡板)是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冷轧产品,也是1420冷连轧机组的特色和效益产品.从板形控制目标曲线设定的基本原理出发,解析计算结合现场实测分析,研究并建立了此机组用于低凸度DI材轧制生产的第1机架板形自动控制目标曲线设定模型和参数,并作为DI材边缘降控制的一项辅助手段投入生产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冷连轧过程中,轧制力波动对板形的影响很大,需要采用弯辊力进行实时的补偿。针对六辊冷连轧机,分别研究了仅用工作辊弯辊和采用工作辊与中间辊弯辊相结合的板形前馈控制模型。实际控制效果表明,这两种板形前馈控制模型都能有效消除轧制力波动对板形产生的不利影响;采用工作辊弯辊的板形前馈控制模型只能控制由于轧制力波动产生的二次板形,而对四次板形几乎不产生影响;而采用工作辊与中间辊弯辊相结合的板形前馈控制模型则对二次和四次板形均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7.
首先论述了冷连轧机板形板厚解耦控制的必要性,然后针对当前板形板厚解耦控制大多针对动态轧制过程的现状,提出板形板厚解耦设定补偿的思想,它包括预设定补偿和自适应穿带解耦控制。预设定补偿是解决设定过程中弯辊力对板形板厚耦合系统的影响;自适应穿带解耦控制是针对穿带过程中轧制力预报不精确的板形板厚解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