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西宁属于西北高海拔半干旱地区,具有年均降雨量少、蒸发量高的气候特征.城市道路是城市径流雨水产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西宁现状城市道路均采用传统快排方式,存在雨水利用不佳、污染城市末端水系生态环境等问题.根据城市道路等级、下垫面及现状植被生长情况,分析西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道路改造项目的 特点,定制城市道路海绵化改造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道路排水存在地表径流污染严重的问题,危害水体安全。道路雨水自流过滤净化设施建筑面积小且易于维护,是城市雨水非点源污染控制的一项可行手段。在实验室内进行模拟雨水自流过滤小试试验,对花园土悬浊液中悬浮颗粒物(SS)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另外,在上海市临港新城某桥下建立雨水自流过滤净化井示范工程,对周边道路雨水径流进行过滤处理后排河。现场试验证实,该雨水自流过滤净化井能够有效去除SS,并对CODCr、NH3-N、TP和TN等污染物有部分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彦红 《山西建筑》2007,33(31):184-185
指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已经成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来源及成分分析,系统地整理了有关国内外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研究的资料,为我国的城市雨水污染控制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雨水处理利用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强  贺波  张明 《山西建筑》2009,35(23):182-184
结合城市发展的状况及道路雨水特点,对城市道路路面雨水中主要污染物、影响路面污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建立合理的处理系统和收集装置,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有利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透水区域面积急剧增加,导致了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加剧、内涝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在城市道路传统排水系统越来越难以应对这些突出问题的情况下,近几年发达国家提出了"低影响开发"和"绿色道路"的概念,并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工程应用。对城市绿色道路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剖析,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概况,总结了城市绿色道路雨水技术措施种类,并结合我国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现状提出了绿色道路雨水系统设计方法,为城市绿色道路及其新型雨水系统理念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雨水生态处置技术及其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道路雨水处置技术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通过案例介绍了道路生物滞留带的设计,并对其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城市道路雨水处置技术能够有效削减径流体积和峰流量,控制径流污染,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逐渐成为环境水体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合流制溢流污染仍是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一个顽疾。针对我国目前一些城市所面临的合流制溢流污染严重、开发强度大、场地受限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介绍了利用城市道路调节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道路边沟和局部路面的传输、调节能力,延缓雨水径流进入排水管道的时间,从而降低排水管道的峰值流量,降低合流制溢流污水对城市水环境的冲击污染。该方法还能显著提高现有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缓解内涝压力,尤其对于高强度开发区域,以及国内大量城市旧城改造中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控制及排水标准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蚌埠市新老城区地表雨水径流污染7个采样点、2场次降雨,共40个采样样本的采样与监测,获得了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地表污染程度、城市用地类型、雨水系统分流制式等因素对雨水径流污染程度的影响关系,对雨水径流污染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地表雨水径流年污染总量计算模式,初步核算了蚌埠市地表雨水径流年污染总量,评估了地表雨水径流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城市快速发展,水文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由于城市道路设计中路面标高较低,道路绿地建设雨水管理功能较弱,造成道路更容易汇聚城市雨水径流和污染物质,道路绿地雨洪管理功能无法发挥。文章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地在雨洪管理方面的问题及成因,论述了道路绿地作为绿色基础设施能够缓解城市雨洪问题的可能性,并提出了道路绿地改造方法及雨洪管理功能提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雨水系统是连接源头地块和末端水体的重要输水通道,道路传统排水方式存在排涝压力大、径流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严峻问题。而海绵城市建设中,道路雨水系统的建设目标既包括针对中小降雨的径流污染与总量减排控制要求,也包括针对不同重现期暴雨的大、小排水系统等综合设计要求,还涉及道路路面和景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因此,综合设计必然涉及道路、市政、园林等多专业的合作。阐述了既有道路改造如何进行源头控制、小排水和大排水设施的合理设计与衔接,以及系统优化;结合池州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齐山大道"工程实例,阐述了如何整体考虑道路上下游关系和红线内外场地条件等,合理构建多目标海绵型道路雨洪控制利用系统,有效利用现状道路及周边土地资源,合理处理空间、竖向、绿地景观等场地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化整体方案,综合解决年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道路内涝防治等问题,保护周边湿地生态环境,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径流污染控制量及其设计降雨量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介绍了中国城市径流污染状况,指出径流污染控制应纳入污染物总量控制范畴。介绍了国外径流污染控制量及控制参数的确定方法。对中国31个主要城市近30年的降雨资料(降雨量日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径流污染控制量(WQV)的设计降雨量,为中国各城市实施径流污染控制提供了量化参数。同时指出,WQV的设计降雨量也可以作为设计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经济规模的一个很好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城市道路径流水质以及污染物控制的研究现状,建议今后应结合现有雨水利用手段,针对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路面形式、不同季节、不同降雨类型对雨水径流水质进行系统研究,并利用各种方式对雨水污染物加以控制,以利于更好地开展雨水水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陈思 《中国市政工程》2021,(2):58-61,126
合肥市中心城区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问题突出,已成为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排水系统末端设置调蓄池,可经济有效地控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降低面源污染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以合肥市清一冲、清二冲初期雨水调蓄池设计为例,从设计规模、总体布置形式、进出水设计、冲洗系统设计和除臭设计等5个方面对调蓄池的工艺设计进行阐述,并对调蓄池运行模式和工程设计特点进行分析介绍,旨在为同类初期雨水调蓄池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正兆 《山西建筑》2014,(28):135-136
分析了导致城市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常州住宅小区不同下垫面类型径流水质的测定,探讨了径流水质指标及其随降雨历时的响应关系,为雨水调蓄规模的确定、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蓄水绿化屋面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屋面作为城区不透水区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造成城市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根据屋面雨水径流的特点设计了蓄水绿化屋面系统,并通过比较屋面雨水和城市蓄水绿化屋面处理后出水的水质情况,分析了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城市蓄水绿化屋面对屋面雨水径流中的SS、COD、TN、TP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可达(80%~90%)、(50%~70%)、(50%~70%)、(40%~70%)。雨水径流经过城市蓄水绿化屋面处理后,其水质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的要求。该研究为城市屋面雨水资源化利用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公路路面径流水污染与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 ,对公路路面径流中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路面径流水质特征、影响路面径流污染的因素 ,及常用路面径流污染控制措施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公路路面径流水质变化很大 ,污染强度较高 ,主要污染物为 SS和 COD,其平均浓度超过污水排放限值 ,在对水质有较高要求的水域路段 ,应通过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综合实施来实现污染控制。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公路运输管理、路面清扫、限制除冰剂的使用等 ;工程措施包括植被控制、湿式滞留池、渗滤系统及人工湿地系统等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 ,可将几种方法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蓄水陶土对雨水面源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型城市雨水蓄水材料——蓄水陶土作为吸附介质,研究其对武汉城市主干道雨水面源污染物的吸附、截留及净化雨水的效果。结果表明:蓄水陶土对SS的去除率〉50%,对COD的最高去除率为53.8%,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43.2%,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42.5%。蓄水陶土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城市雨水面源污染的治理工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李文江  魏少伙 《山西建筑》2009,35(27):355-356
针对城市化引发的雨水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分析了造成城市雨水污染的原因,将从几个方面阐述雨水污染控制的措施,以期减少对城市周边天然河流的污染,从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初期雨水调蓄池运行效率的计算机模型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排水系统水力模型对上海世博园区的规划雨水系统进行了水力模拟,评价了初期雨水调蓄池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的长期效果.结果表明:按照调蓄容量为30 m3/hm2的设计标准,在上海市平水年降雨条件下,调蓄池每年能够拦蓄约50%的雨水径流量;在分流制雨水系统具有一定初期效应的情况下,上述初期雨水调蓄池污染物的去除率为42.9%~67.4%;对于半分流制系统,在降雨期间允许向污水总管截流初期雨水的条件下,调蓄池具有更高的截流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