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类雌激素样真菌毒素,具有流产和雌激素作用、致畸、致癌性以及神经毒性等,其污染严重影响动物源和植物源性食品及原料的安全。高灵敏、强特异性的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是近年来新兴的有效检测手段。结合近4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荧光生物传感器、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等各种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分析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等特性,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作为快速检测生物分子的工具,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农作物及临床医学的致病菌检测与诊断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其中可视化光学生物传感器由于其高灵敏度、高精度和高选择性等特征而受到广泛关注。综述比色光学生物传感器、等离子体光学生物传感器、微流体光学生物传感器近年来的最新进展。讨论并总结各种光学生物传感器的特性与局限性。论述多元化集成光学生物传感器在今后食品安全检测与监管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微量分析技术, 通过生物传感器进行检测可以实现高通量、高精确度、快速筛查及定量分析等目标, 本文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其在真菌毒素、细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现状, 并讨论了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4.
生物毒素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来源的小分子活性物质, 其快速检测方法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焦点。以分子生物学、免疫分析技术、生物传感器、纳米技术等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发展迅速, 已经成为生物毒素检测的主要方法。本文对生物毒素的种类及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介绍, 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对化学生态学、化学生物以及医学、药学等诸多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中有机磷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建立快速、灵敏的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具有灵敏性高、选择性好、制备成本低、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抗干扰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农药残留分析,成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检测有机磷农药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简要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概念、检测原理,重点讨论了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乙酰胆碱酯酶、丁酰胆碱酯酶、磷酸水解酶)及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在检测有机磷农药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各类传感器的检测原理、最新进展及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最后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黄曲霉毒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极易污染各种食品和农产品,因此建立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对于其监测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处理等优势,在黄曲霉毒素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免疫传感器、核酸适体传感器、酶传感器在黄曲霉毒素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黄曲霉毒素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发展简便、快速、灵敏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传统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包括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免疫分析法、核酸分析法等,其可靠性高,但检测限低、繁琐且费时。传感器是整合生物学、化学、光学等技术的新型快速检测技术。本文对比了沙门氏菌的传统检测方法,重点分析了近几年来基于纳米材料、适配体的光学或电化学沙门氏菌生物传感器检测的新方法,并对沙门氏菌检测生物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聂成霞 《肉类研究》2010,(12):76-79
生物传感器作为新一代的分析工具备受人们关注,寻找一种优良的检测方法成为当前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当务之急。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简便等特点,详细介绍了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在食品品质、成分、安全性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生物传感器今后的发展趋势。本文对生物传感器在食品中的细菌、毒素、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应用进行综述,并简要探讨生物传感器在食品生物安全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生物传感器及其在食品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的分析工具,在食品污染检测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文中主要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其特点,并对其在食品污染(农药残留、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等)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生物传感器在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测中的 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农药,具有广谱、高效等特点,但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安全存在潜在威胁。因此,发展快速、简易、准确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传感器具有简单、灵敏、低成本、便于携带,可实现现场监控等优点,已成为有机磷农药残留量速测技术中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传感器技术在有机磷农药测定中的应用情况,主要介绍了酶生物传感器、免疫生物传感器。最后本文对生物传感器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社会公共健康。中国养殖业中普遍使用抗生素来降低畜禽致死率,促进畜禽生长,造成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因此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是控制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常用的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仪器分析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检测等检测技术。对氨苄青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为进一步开发动物源性食品中氨苄青霉素残留检测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仿生识别的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手段,具有高效、低成本、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显著优势,非常适合于复杂基质样品中痕量目标物的快速检测。为更好地研究开发新的生物传感器,该文对近几年来几种常见生物传感器进行分类综述,着重分析主要仿生识别受体和换能器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以及它们在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对仿生识别手段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机磷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但是其在食品、水及环境中的残留对人体产生较严重的健康威胁。传统的检测方法比较耗时,且需要大型仪器设备,不适合现场测定,因此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免疫分析法、酶抑制法及生物传感器法在有机磷农药检测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检测人员的工作和对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的继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中兽药残留是引起食品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开发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方法势在必行。近年来,为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分析生物传感器成为分析领域的热点。但目前绝大多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分析生物传感器在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主要包括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和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采用近似的流程对同一种物质进行检测时,光电化学方法获得的检测限通常比电化学方法低一个数量级。由于利用了电信号响应,光电化学检测仪器设备简单、价格低廉且更易于微型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利用固定于可视芯片的特异探针与扩增产物进行杂交反应加以鉴定。利用可视芯片技术可以准确的检出沙门氏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小肠结核肠炎耶尔森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种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灵敏度可达8.5×101cfu/mL。利用可视芯片准确灵敏使用便捷的优点,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鉴定方法,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提供了一项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残留问题已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建立快速、灵敏、高效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势在必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在分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农药残留检测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应用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对人类的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这项研究利用SPR生物传感器免疫法检测磺胺二甲嘧啶。实验对抗原在芯片表面的固定条件以及抗体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实验中所构建的标准曲线的检测限(LOD)约为0.7ng/ml,检测范围为0.7~10ng/ml。对抗体的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SPR-2004传感器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自行研制的生化分析仪,为单通道双参数型,可以通过使用参照表面来消除折射率和基质效应的影响,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并缩短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18.
用海藻酸钠-淀粉凝胶作固定剂,将猪的味蕾组织固定到两片核微孔膜中间制成“三明治”式味觉传感膜,然后将其固定到玻碳电极上制成味觉生物传感电极,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定出蔗糖八乙酸酯、苯甲地那铵和槲皮素刺激其相应受体后的响应电流,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蔗糖八乙酸酯、苯甲地那铵和槲皮素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10-14、1×10-13 mol/L和1×10-14 mol/L,在浓度分别为1×10-8、1×10-6 mol/L和1×10-9 mol/L时其电流变化率都相应的达到最大值,说明此时它们的受体已经被饱和。蔗糖八乙酸酯在其浓度为1×10-14~1×10-11 mol/L有较好的对数关系(R2=0.957 3),苯甲地那铵在其浓度为1×10-13~1×10-7 mol/L有很好的对数关系(R2=0.987 3),而槲皮素在其浓度为1×10-14~1×10-9 mol/L时对数关系比较好(R2=0.996 4)。该传感器不仅可以定量化地测定味觉受体与苦味物质的作用,而且将为以后研究配体受体作用规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