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紫外光引发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聚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光(UV)引发聚合的方法,用UV LED光源激发光引发剂光解产生自由基再引发多种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考察了多种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聚合速率以及光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并使用红外光谱对光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单体聚合速率排序为丙烯酸酯类>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酯类>苯乙烯。对于易发生光聚合反应的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等丙烯酸酯类单体,光引发剂质量分数在0.5%~1%适宜,而对于难发生光聚合反应的甲基丙烯酸丁酯(M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在1%~2%适宜。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逐渐减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2.
丙烯酰胺的微波聚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丙烯酰胺水溶液在微波照射下的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微波聚合条件,AM单体浓度以及引发剂浓度与转化率和分子量的关系,比较了丙烯酰胺微波聚合同常规加热聚合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1种新型聚合物单体—甲基丙烯酸(β-缩水甘油醚基)乙酯.将其用AIBN为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得了聚甲基丙烯酸(β-缩水甘油醚基)乙酯,并进行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计算单体的聚合活化能。将聚合产物的各分级级分进行特性粘数、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的测定,订定这种聚合物于25℃四氢呋喃中的Mark-Houwink方程为。  相似文献   

4.
采用激光光散射法研究了有关烯类单体的光聚合反应过程,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定了丙烯酰胺甲基烯丙基醚的光强~转化率曲线。获得了有关动力学信息,并对单体配比度浓度、引发剂种类及浓度、聚合体系选择及聚合温度环境气氛及紫外光强等因素对光聚合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甲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纳米TiO2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单体的聚合反应,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分析表明,纳米TiO2表面已接枝聚合上有机分子链。研究了改性后的纳米TiO2表面发生原位接枝聚合反应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纳米TiO2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其聚合速率方程为:Rp=k[BMA]1.00[AIBN]0.86[mTiO2]0.76,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135.94kJ/mol。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其聚合反应机理与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相符合,链终止反应为单基终止与双基终止并存。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利铭  伍钦 《材料导报》2004,18(Z1):307-208
以双官能度氧化还原体系为主,配合其他引发剂组成复合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均聚.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考察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为引发剂,CuBr/2,2′-联二吡啶为催化体系,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支化单体,在80℃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支化聚苯乙烯。用1H-NMR、GC、GPC、MALLS和DSC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及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表明,聚合反应初期主要生成带有悬垂双键的线型齐聚物,支化结构主要在反应中后期通过悬垂双键的聚合偶联形成;在单体转化率高达87%的情况下合成了质均分子量高达7.9×105的支化聚苯乙烯,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在100℃左右,略低于线型聚苯乙烯。  相似文献   

8.
以氯化银颗粒为光引发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在紫外光辐照下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制备了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光诱导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聚苯乙烯微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这种聚合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反应机理研究证明,该聚合反应属于自由基聚合,乙氧基自由基(CH_3CH_2O·)为引发聚合反应的活性基团。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这种氯化银立方体颗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聚砜中空纤维膜内表面作为接枝层,进行动态表面光接枝聚合反应的研究——在气态条件下进行引发并在液态条件下进行接枝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用二苯甲酮作为引发剂,丙烯酰胺作为亲水性接枝单体,聚丙烯酰胺链可以被接枝到膜表面.通过对反应前后的接触角、水通量和截留率的测量,发现分离膜的亲水性和孔径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接枝聚合的程度随着参数和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引发时间、单体浓度、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等.此方法对于制造较小孔径的中空纤维超滤膜提供了新思路,是非常值得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基氨基)苯胺](ACPDA)为引发剂,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研究了苯乙烯(St)的聚合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速率随单体浓度、ACPDA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ACPDA浓度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CPDA引发St的聚合速率方程为Rp=K[St]1.08[ACPDA]0.51,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119.89 kJ/mol。  相似文献   

11.
采用 PTC法由 2 -环己基硫代乙醇合成了 CHTEMA,表征了其结构 ,讨论了 PTC酯化的最佳条件。通过与TDGDMA共聚得到了低色散性的新型光学塑料 ,并研究了其主要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型Pd(Ⅱ)型"裸露"的金属催化荆催化5-乙烯基-2-降冰片烯(VNB)的乙烯加成聚合,并利用红外(IR)、核磁(<'1>H-NMR)对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引发聚合物与丙烯酸叔丁酯(tBA)、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的接枝反...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酰基苯并三氮唑的光引发聚合及产物光化学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丙烯酰基苯并三氮唑(ABT)、甲基丙烯酰基苯并三氮唑(MABT)的光自引发聚合行为及均聚物、共聚物的光化学反应。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单体、产物的结构,用紫外光谱和自由基捕捉剂探讨了光化学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用AlCl3、TiCl4、BF3OEt2和CF3SO3H在不同溶剂中引发异戊二烯阳离子聚合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结构有很大影响。AlCl3引发的聚合反应生成不溶性交联产物和可溶聚合物两部分,后者又包含了环状和线型链(主要是1,4和3,4结构单元)两种主要链节,由CF3SO3H引发的聚合反应只生成可溶性聚合物,聚合物链全部由环状结构组成。TiCl4和BF3OEt2引发的聚合反应受反应介质影响较大,在正己烷中有交联产物生成,可溶性聚合物链包含环状结构和线型链,当用极性的二氯甲烷或用甲苯作反应介质时,交联反应得到完全的抑制,且聚合物链的环状结构分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利用基团转移聚合(GTP)技术,在室温下使用单官能团引发剂,通过对单体加料顺序与时机的控制,合成了一系不同组成比,不同分子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正丁酯(或乙酯)-聚丙烯腈嵌段共聚物,用FT-I,H-NMR,GPC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共聚过程活性中心的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16.
二元共聚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水为分散相,BPO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交联剂结构、交联剂浓度、共聚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等对高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所制树脂可吸其自身重的11倍左右的煤油、16倍左右的苯。  相似文献   

17.
首先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了末端含卤素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这种PMMA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的ATRP反应,得到了末端含卤素的PMMA-PSt双嵌段共聚物。再以这种双嵌段共聚物大分子为引发剂,引发含氟丙烯酸酯Fx-14的ATRP反应,得到了一种PMMA-PSt-Fx-14三嵌段共聚物.通过GPC、核磁、粘度等数据证实了该聚合物的结构,并详细讨论了由于PMMA-PSt-Fx-14在溶液中的线团行为所产生的GPC测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8.
A new series of photosensitive poly(arylene ether sulfone)s containing chalcone moiety in the main chain were synthesized from 4,4′-dihydroxychalcone (4DHC), 4,4′-difluorodiphenylsulfone (DFDPS) and bisphenol A (BPA). This series of 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 NMR, FT-IR, UV spectroscop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 polymers were stable up to 400 °C,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olymers possess good thermal properties. The polymers were found to be soluble in polar solvents and chlorinated solvents. However, the polymers were insoluble in hydrocarbons and in hydroxyl group-containing solvents. After the irradiation of UV light, the thin polymer film was crosslinked to give an insoluble film in the absence of a photoinitiator or sensitizers. The rate of photocrosslinking was also examin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以合成的苯并环丁烯-1-羟甲基丙烯酸酯(BCBOMA)新单体为基础,通过自由基均聚以及与丙烯酸甲酯(MA)的自由基共聚,合成了均聚物(PBCBOMA)和共聚物(PMA-BCBOMA)。通过核磁共振谱(1 H NMR,13 CNMR)、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仪(TGA)等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开环温度明显降低至170℃;交联后PMA-BCBOMA的分解温度为358℃,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a novel dimethacrylate based on adamantine (AB-GMA) was synthesized and proposed as possible dental monomers for dental resin mixtures. The monomer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glycidyl methacrylate with dicarboxylic acid ester obtained from adamantanediol and maleic anhydride. The addition reaction of glycidyl methacrylate and the acidic compound was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basic catalyst—tetraethylammonium bromide. AB-GMA was copolymerized with TEGDMA by varying the curing conditions: monomer composition, photoinitiator concentration and light intensity. A Real-time FTIR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monitor the double bond conversion and the rate of polymerization. The prepared polymers were also subjected to dynamic mechanical studies (DMA). AB-GMA exhibited high degree of double bond conversion (up to 77%) and its thermo-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mmonly known dimethacrylates. AB-GMA showed no cytotoxicity toward growth of L929 cells and had good in vitro biocompati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