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联合预氧化白石水库微污染水的效果,为自来水厂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参数.方法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及次氯酸钠的去色氧化作用,采用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联合预氧化并与常规处理工艺联用对微污染水进行了中试试验,对比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的处理效果.结果当次氯酸钠投加量为0.10(mg.L-1),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3(mg.L-1)时,出水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0(mg.L-1),浊度低于1.0 NTU,色度低于5 NTU.但要严格控制高锰酸钾的投加量,防止投量过高造成出水色度的上升.结论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联合预氧化中试试验表明,要严格控制高锰酸钾的投加量,防止出水色度的上升.当高锰酸钾投加量增加到0.40 mg.L-1时,出水色度反而会上升到12~18NTU.该工艺能有效的去除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浊度和色度,使过滤后出水水质达到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2.
臭氧预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白石水库微污染水源水的效果,为自来水厂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数.方法采用臭氧预氧化与常规处理联用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中试试验,研究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的处理效果.结果臭氧投加量为3.0mg/L时,该系统对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00mg/L,浊度低于0.40NTU,色度低于2.44度.臭氧预氧化在投加量1.0mg/L就具有明显的助凝效果,在投加量为3.0mg/L、混凝剂投加量为35.0mg/L时,沉淀后的水浊度下降100%,比直接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的浊度降低了13.6%左右.结论臭氧预氧化中试试验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浊度和色度,使过滤后出水水质达到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3.
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研究臭氧投加量、接触氧化时间等因素对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的影响,以及臭氧预氧化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的净水效果.方法采用静态试验,改变臭氧投加量,接触氧化时间等参数,分别对比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臭氧投加量0.5(mg.L-1)时,沉淀出水各项指标就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投加量为3(mg.L-1)接触氧化时间为15 min时,沉淀后出水的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分别降低了18.4%、95.9%和81.9%.比直接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8%、23.6%和22.4%.结论对于低温微污染水源水,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浊度、色度,使处理后水质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4.
针对富营养化水源水含藻量高的特点,分别采用生物过滤、臭氧预氧化-生物过滤、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和混凝-气浮四种不同处理工艺,研究了各工艺对高藻水源水的除藻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过滤预处理对原水中藻类的去除率介于58.55%~75.89%,平均去除率为69.04%;当臭氧投加量为1.5mg/L时,臭氧预氧化-生物过滤工艺对原水中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5%以上;在PAC投加量为15mg/L、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8mg/L时,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可以取得90%以上的除藻率;混凝-气浮工艺的除藻率介于87.86%~94.18%,平均去除率可达90.68%。  相似文献   

5.
预氧化与气浮工艺联用处理高藻水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比较几种预氧化药剂(高锰酸钾、高锰酸盐复合药剂、氯以及臭氧)与气浮工艺连用时对原水浊度、UV254和藻类的去除效果,确定出各预氧化药剂的最佳投量,并筛选出适合处理此类水源水的最佳预氧化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高温高藻水源水处理,氯、高锰酸钾、高锰酸盐复合药剂、臭氧最佳投量分别为1.5、1.0、1.2和1.5mg/L,适合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藻水处理的最佳预氧化药剂是臭氧.  相似文献   

6.
以哈尔滨磨盘山水库低温低浊期原水为研究对象,以静态烧杯实验为研究方法,根据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不同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投量,考察高锰酸钾投加量、预氧化时间、投加方式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研究壳聚糖(CTS)投加量、投加方式等因素对其助凝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对高锰酸钾与壳聚糖联用强化混凝的净水效果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磨盘山水库低温低浊期水质,单纯提高混凝剂的投加量会使浊度升高,也无法持续提高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高锰酸钾预氧化和壳聚糖助凝均具有一定的强化混凝作用,二者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低温低浊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使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较常规工艺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市微污染水源水的水质特点,通过小试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剂(PPC)与NH_2Cl联合预氧化工艺在助凝、助滤、去除有机物、灭活致病微生物及减少三卤甲烷(THMs)等方面的效能.结果表明,PPC与NH_2Cl联用能明显地强化除污染效果,与单独NH_2Cl工艺相比,投加ρ=1.0 mg/L的PPC可使沉后和滤后水浊度去除率分别提高3个和1个百分点;使沉后水254 nm波长时的紫外吸光度去除率提高6个百分点;使滤后水THMs的生成量降低92%;并明显提高对致病微生物的灭活效能.为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强化混凝除藻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土藻的室内试验表明,投加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可显著提高水中藻类的去除率。将它与预氯化、预投加高锰酸钾除藻工艺进行比较,表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土除藻效率明显优于传统预氯化、预投加高锰酸钾除藻工艺。  相似文献   

9.
粉状活性炭处理微污染低温低浊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微污染低温低浊水,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处理后难以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结合投加粉状活性炭,可提高除污染物质、除浊、除色度、除嗅和味效果,致突变活性由阳转阴,处理后的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生产性试验,对高锰酸钾预氧化和折点加氯工艺进行对比,检测高锰酸钾对原水中有机物、铁锰等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确定能否取代折点加氯.试验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能成功地取代折点加氯,解决了水厂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安全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高锰酸钾对水中苯酚去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高锰酸钾及其氧化中间产物-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对粉的去除研究,表明KMnO4及新生态水合MnO2对水中苯酚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反映出在一定条件下,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在高锰酸钾去除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也从反应机理上论证了KMnO4的除酚作用机制,即KMnO4对酚的去除既有KMnO4本身的氧化作用也有其氧化产物-水合二氧化锰的吸附及催化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超声波、曝气对高锰酸钾协同氧化水中有机物的作用和协同混凝作用.方法采用4种方法:超声波曝气协同高锰酸钾作用、单纯超声波作用、单纯高锰酸钾作用、超声波协同高锰酸钾作用,进行氧化、混凝沉淀的对比静态试验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结果超声波曝气协同高锰酸钾氧化和混凝去除有机物效果最好,氧化去除率16.90%,氧化混凝总去除率达48.82%.以浊度和色度去除效果表示的助凝效果,超声波曝气协同高锰酸钾的作用低于高锰酸钾单独氧化.结论超声波曝气协同高锰酸钾氧化处理微污染水,可有效提高有机物去除效果.与单纯混凝比较,超声波曝气协同高锰酸钾氧化处理,可有效提高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但与单纯用高锰酸钾氧化比较,由于超声波作用削弱了高锰酸钾的协同混凝作用,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氧氟沙星在水环境中氧化降解的趋势,采用水处理常用的氧化剂高锰酸钾,研究氧氟沙星被高锰酸降解的效能和动力学规律,并讨论高锰酸钾浓度、pH、温度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氧氟沙星的氧化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高锰酸钾过量的情况下,氧化反应的假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obs=0.000 092[KMnO4]-0.002 72.pH对反应速率常数有显著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高锰酸钾氧化氧氟沙星的反应速率增加,高锰酸钾氧化氧氟沙星的反应表观活化能Ea=30.463 3 kJ·mol-1,该反应在一般水处理条件下较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4.
高锰酸钾氧化去除水中三氯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揭示高锰酸钾氧化去除水中三氯生的动力学规律,通过烧杯试验研究得出高锰酸钾氧化三氯生的反应速率常数,同时探讨高锰酸钾浓度、pH、温度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高锰酸钾浓度下,三氯生能够被迅速氧化,氧化三氯生的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二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0.331 6 mL.s-1.mol-1.p...  相似文献   

15.
高锰酸钾及其复合药剂强化混凝除藻除嗅对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净化地表水源,考察了高锰酸钾及其复合药剂对含藻水的强化混凝净水效能.结果表明,单纯混凝对含藻水的净化效果较差,只能去除部分藻类,对藻类引起的嗅味基本没有去除作用.采用高锰酸钾预处理后对净水效果有一定的提高,对嗅味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而采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处理对混凝的强化效果要远远高于高锰酸钾,对水中的藻类、嗅味及有机物的强化去除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S市富营养化水源水预氧化除臭试验研究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氯、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臭氧等氧化剂,对S市富营养化水源水进行了化学预氧化除臭试验研究及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臭氧对嗅味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锰酸钾与氯胺联用预处理控制三卤甲烷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高锰酸钾与氯胺联用预处理工艺对三卤甲烷(THMs)形成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通常给水处理的高锰酸钾投量范围内(〈2mg/L),高锰酸钾与氯胺协同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THMs的生成量,高锰酸钾对三卤甲烷形成的控制作用是由多种作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投药总量相同的单独氯胺工艺相比,采用高锰酸钾与氯胺联用预处理工艺,可以在提高消毒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THMs的生成量.因此,采用该技术可以使预处理后水质的化学安全性和微生物安全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选取被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土壤作为试验样本,应用4种化学氧化剂降解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对比不同氧化剂的降解效果,筛选最佳氧化剂并优化氧化条件. 结果表明:采用双氧水、改性Fenton试剂、高锰酸钾、活化过硫酸钠均可以降解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其降解效率依次为:高锰酸钾(94.06%)>活化过硫酸钠(82.79%)>改性Fenton(81.15%)>双氧水(72.91%). 高锰酸钾能高效、稳定地降解16种多环芳烃,对单个多环芳烃的降解率均在80%以上,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残留量均在标准范围内. 当添加量为2.5 mol/kg、水土比为7.5、反应时间为48 h时,高锰酸钾降解多环芳烃的效率最高,达到95.96%. 化学氧化剂可以有效降解土壤中的多环芳烃,高锰酸钾的降解效果最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高锰酸钾(KMnO4)在给水处理氧化助凝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在处理含有机物的地面水时具有显著的助凝作用,沉淀后的水质等级明显提高,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