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PSO)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风电场风速预测方法。以相关性较高的历史风速序列作为输入,建立预测模型,并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模型参数。在对未来1 h风速进行预测时,文章所提出的模型比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运算速度。算例结果表明,经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是进行短期风速预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风速在日时间尺度下的变化周期,提出一种风电场功率分类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Morlet小波变换,分析数值天气预报中的风速在日时间尺度下的变化周期及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谱聚类方法对具有不同周期特征的风速变化过程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风速变化类型分别建立遗传优化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模型,并选取每类对应的最优算法进行组合,预测功率时根据未来风速过程动态切换相应模型。以中国某风电场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按8 h的变化周期对风速变化类型进行分类,可得到较好的分类组合预测结果,其精度较单一预测模型提高0.87%,合格率提高1.05%,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为风电场功率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风电场风速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两种风电场风速预测模型,分别是BP神经网络模型和小波-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是风速预测中常用的模型之一,小波技术和BP神经网络结合,即为组合模型。小波技术将风速时间序列按时间和频率两个方向展开,体现了各成分对预测值贡献率的不同。将BP神经网络模型和小波-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分别应用到我国朱日和风电场的逐时风速预测中,从预测结果对比得出组合模型更适合该风电场的逐时风速预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短期风速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变权系数的支持向量机组合风速预测模型。选择基于不同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作为单项预测模型以保证单项模型之间的差异性,对核参数用粒子群算法寻优选取以保证各单项模型的精确性。组合预测方法采用以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为准则的可变加权系数组合预测方法,以计算各单项模型在风速预测不同时刻的权系数。仿真实验表明,所建立的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短期风速预测上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预测精度优于各单项模型和固定权系数的组合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持续法、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和支持向量机(SVM)3种不同预测模型对内蒙古某风电场短期风速进行了预测研究,比较了不同单一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并进行了4种不同预测模型的组合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单一预测模型中支持向量机方法精度最高,而组合预测中3种方法组合的预测精度最高,并且组合预测精度均高于单一预测方法的精度。同时发现,当单一模型预测误差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时,组合预测精度提高明显;而当单一模型预测误差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时,则组合预测精度改进有限。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选取核参数和惩罚因子的各种方法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文章采用果蝇优化算法对参数进行优化选择,提出了基于果蝇优化算法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结合的风速混合预测方法。对新疆某风电场为期5天的240个(采样间隔0.5 h)实测风速值进行了仿真测试,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第5天的风速值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仅为8.32%。将其与单纯的LS-SVM模型和基于网格搜索优化的LS-SVM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了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果蝇优化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混合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和果蝇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参数优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蚁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风速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杰  张华 《太阳能学报》2011,32(3):296-300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理论,建立风速预测模型。同时,由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参数选取尚无有效方法,该文尝试采用蚁群算法理论来进行参数优化选择。选取某风场前四天的实测风速(采样间隔30min),应用所建立的风速预测模型,来预测第五天的48个风速值,其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仅为9.53%,预测效果较理想,验证了应用蚁群优化算法理论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理论进行风速预测的可行性,可为风电场规划选址和风力发电功率预测等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随着风力发电的大规模并网,由风速的波动引起的网侧不稳定现象越来越显著。为了提高风电场风速预测的精度,首先建立了ARMA模型,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检验ARMA模型残差的条件异方差效应,从而建立ARMA-ARCH模型;其次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最后分别以固定权和时变权方差-协方差(MV)法将ARMA-ARCH模型和BP模型进行优选组合预测。为验证模型的适应性,分别以西班牙某风电场2016年8月和2017年1月的风速数据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更优,且时变权组合预测精度更高;对于单一模型来说ARMA-ARCH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于BP模型,而ARMA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低。  相似文献   

9.
刘兴杰  郑文书 《太阳能学报》2015,36(8):1799-1085
为提高实时预测精度,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时空相关性和BP神经网络的风速实时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风速演变的物理特性,依据目标预测点若干个邻域点的风速及风向信息,建立时空相关性预测(spatio-temporalcorrelation predictor,STCP)模型并得到不等时间间隔的预测风速;然后依据目标预测点的风速序列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风速的实时预测;最后将STCP结果以一定的滑动时间窗与BP预测模型得到的实时预测风速进行适当加权组合得到最终的预测风速。以某区域多个风电场实测数据为例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与BP预测模型相比,该文提出的STCP-BP组合预测方法可有效提高风速的实时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吴玫  吕艳玲 《节能》2022,41(1):41-43
针对现有风速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选择一种组合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SVR),根据粒子的适应度动态自适应地调节算法中惯性权重取值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模型参数,建立基于改进PSO-SVR的短期风速预测模型,通过实例研究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支持向量机(SVM)在短期负荷预测中,根据经验选取参数导致预测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布谷鸟搜索算法(CSA)优化SVM的短期负荷预测新方法(CSA-SVM)。先以历史负荷、温度、湿度等属性构成训练样本集的输入向量作为SVM的输入,以负荷值作为输出,建立SVM预测模型;再根据训练误差,以CSA对SVM中惩罚因子和核参数进行寻优;最后,按照CSA寻优获得的最优参数建立基于CSA-SVM的预测模型并开展短期负荷预测。实际负荷数据试验显示,相较于SVM模型、粒子群(PSO)优化SVM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CSA-SVM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12.
熊伟  程加堂  艾莉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10):247-249
为提高风电场短期风速的预测精度,引入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按误差平方和最小原则对所建灰色GM(1,1)模型、BP网络和RBF网络三种单一预测数据进行非线性组合,并将其结果作为最终预测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及均方误差分别为17.76%和3.68%,均小于单一模型、线性组合模型及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提高了网络的泛化能力,降低了预测风险,为风电场风速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小世界优化的风电功率变权组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爽心  赵欣  李涛 《太阳能学报》2015,36(12):2867-2873
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小世界优化的支持向量机与灰色预测变权组合风电功率预测模型。该模型发挥小世界优化算法避免陷入局部极小、快速收敛等优势,对组合权重系数进行移动样本自适应变权求解,同时,支持向量机采用实数编码小世界算法(R-SWOA)进行回归估计,构成支持向量机改进算法(RSWO-SVM)。利用江苏某风场数据对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超短期实时滚动功率预测进行研究,分别预测未来10 min、30 min和1 h的功率值。预测结果表明,无论哪个时间尺度,该文变权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均明显高于各单项、等权平均和最小方差固定权系数组合预测方法,预测误差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4.
风速具有较大的随机波动性,影响了电网的稳定性,风速预测对于风电并网问题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灰色-马尔可夫链(GM-Markov)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预测模型分别对风速进行预测,比较了各单一预测模型的精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动态权重组合模型与0-1法组合预测模型。然后以国内某风电场的实测风速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一预测方法时好时坏,稳定性较差,组合预测模型总体效果较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风速具有强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奇异谱分析和改进粒子群优化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的短期风速预测模型。该方法采用奇异谱分析将原始序列分解为趋势和谐波分量,对各分量分别建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将各分量预测结果叠加得到预测风速值。为提高预测精度,改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的隶属度函数进行优化。以河北某风电场实测数据进行仿真并与传统的神经网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风速重构后分别预测再叠加降低了原始问题的复杂度,同时提高了预测精度,在不同时间间隔的风速序列预测中该模型显著降低了多步实时预测中的误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存在精度较低的问题,引入了一种基于灰色模型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SAPSO-BP)相互嵌入而成的预测模型。该方法在SAPSO-BP网络的输入层前增加一个灰化层,在网络输出层后增加一个白化层,以改进网络的拓扑结构,提高模型的容错能力。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其平均绝对误差及均方误差分别为18.7%和5.11%,可用于风电场短期风速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小波分解与遗传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短期风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  王莉娜 《太阳能学报》2012,33(8):1327-1333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解(Wavelet Decomposition)、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Machine)的短期风速预测模型。采用风速历史值作为模型输入,通过模型的数据处理单元、参数寻优单元和支持向量机单元对短期风速值进行预测。同时引入模型的可调参数,通过调节参数提高模型对应不同风场风速数据的普遍适应性。算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风速与真实值基本一致,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适应不同风场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小波变换与Elman神经网络的短期风速组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速的准确预测对风电场发电系统的经济和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克服风速随机性强的缺点,提高短期风速预测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将小波变换与Elman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短期风速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由小波预处理模块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块组成。首先利用小波预处理模块将风速序列作多尺度分解,重构得到不同频段的子序列,然后利用Elman神经网络模块分别对其训练和预测。实际风速预测结果表明,与单一的Elman和ARMA法相比,该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有较大的改善,可以用于风电场短期风速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风速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华  曾杰 《太阳能学报》2010,31(7):928-932
由于风速的随机性很大,风速大小的影响因素较多,风速预测的准确度不高.针对这种现象,该文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理论,结合风速资料,建立支持向量机(SVM)预测模型来进行短期的风速预测,由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得到的预测风速与实际风速基本一致,预测效果较理想,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0.07%,验证了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在风速短期预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动态基于神经网络的功率预测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的风电场相关风速、相关风向和风电功率的历史数据,建立了基于Elman神经元网络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运用多层Elman神经网络模型对西北某风电场实际1h和24h的风电输出功率预测,与BP神经网络模型对比,经仿真分析证明前者具有预测精度高的特点,三隐含层Elman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最佳。这表明利用Elman回归神经网络建模对风电功率进行预测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功率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