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林 《辽宁建材》2011,(6):58-59
古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是古代建筑风格的实际体现。加强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是现代城市管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目前我国古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几个特点,介绍了国际上有关古建筑遗产保护的状况。就做好古建筑遗产保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目前我国古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几个特点,介绍了国际上有关古建筑遗产保护的状况。就做好古建筑遗产保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古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城镇发展建设的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古建筑遗产成为保护的难点。为更加合理地保护这类遗产及其所处的环境,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归类比较等方法,对这一类型的古建筑遗产的保护方式进行分类总结,并选取典型实例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其类型的保护原则,为同类型古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柯 《中州建设》2005,(2):55-55
近日.在同济大学历史名城保护中心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城市遗产保护论坛上.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呼吁:城市发展,要走更新之路。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7,(3)
日本的在古建筑遗产保护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不单是着眼于其保存,而是采用保护与展示利用并举的措施。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古建筑修缮中采取的公众展示和合理利用的案例,从公众参与,公众展示,资料宣传等阐释日本进行的积极有效的探索,达到古建筑遗产价值的合理展示和推广利用,使民众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保护的重要性,反过来也会更好地服务于保护实践,从而推动整个地区的良性观赏遗产与保护遗产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古建筑保护是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工作。当前世界各国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城市和建筑的历史遗产的保护。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天然遗产公约》(并于1979年公布了第一批57项文化遗产和天然遗产名单),首次把历史文化遗产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基于“荫余堂”迁建美国、成龙海外捐赠徽派古建筑等典型案件,对相关案例所涉法律问题予以剖析并系统梳理我国古建筑保护中的法规疏漏及实践盲点,通过比较、借鉴域外古建筑保护与开发相关制度化举措,进一步明确保护主体及职责、保护范围与开发限度,倡导遗产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促进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荫余堂"迁建美国、成龙海外捐赠徽派古建筑等典型案件,对相关案例所涉法律问题予以剖析并系统梳理我国古建筑保护中的法规疏漏及实践盲点,通过比较、借鉴域外古建筑保护与开发相关制度化举措,进一步明确保护主体及职责、保护范围与开发限度,倡导遗产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促进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荫余堂"迁建美国、成龙海外捐赠徽派古建筑等典型案件,对相关案例所涉法律问题予以剖析并系统梳理我国古建筑保护中的法规疏漏及实践盲点,通过比较、借鉴域外古建筑保护与开发相关制度化举措,进一步明确保护主体及职责、保护范围与开发限度,倡导遗产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促进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徽州传统建筑技艺的特点及艺术形式。又通过对比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古今发展状况,综合多方面因素,找出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败落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文章结尾处引经据典,从"道"和"法"的古代哲学角度指出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区别于其他传统建筑技艺形式的关键所在,旨在宣扬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唤起社会的保护意识,使得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得以长久地发展,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传统建筑技艺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对古村落的景观价值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古村落环境布局的特点及启迪,提出了古村落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措施,以提高人们对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及保护利用的认识,从而使中国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建筑遗产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曹杨  帆大禹 《华中建筑》2012,30(4):193-197
昆明作为中国西南边疆省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往今来名人荟萃,在地方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并构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名人所居住的故居旧居,作为建筑遗产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云南的建筑发展历史及其城市文脉的传承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该文以部分名人故居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建筑形式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对其保护与利用的方法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古桥因其有别于一般古建筑的建构方法和使用功能,一直是建筑遗产中比较特殊的类型。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地理和社会条件变化,有些古桥所获的关注相对不足并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本文从上海地区现存古桥的历史发展脉络入手,对其古桥数量、分布和保存现状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对其历史文化、类型结构、装饰艺术等特征进行研究,为上海古桥和传统水乡风貌的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湘峪古村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其空间格局完整,建筑遗产丰富,是迄今为止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堡寨式聚落,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2006年,湘峪古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文在大量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就院落分布、院落构成、社会地位与居住心理、地形处理、立面构成、屋瓦特征、防御功能等方面对湘峪古村民居建筑的特征进行横向探讨和分析,并结合具体院落实例进行详细阐述,以期能够展示以湘峪古村为一例的晋东南堡寨聚落民居建筑的研究价值于万一。  相似文献   

16.
胡彬 《山西建筑》2006,32(4):26-27
初步分析了当前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主要矛盾,提出结合城市开发建设保存与保护建筑文物的设想,并根据不同性质的建筑遗产类型提出不同的保护措施,初步探索了当前城市建设中建筑遗产保护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混合遗产地自然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和价值对其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了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只体现了文物单纯的本位价值观,而忽视了混合遗产地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了处于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问题,对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流程和技术方法进行归纳,并提出了"以文化遗产为主导的并行式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框架,在混合遗产视野下经过对自然遗产的评价和考量,对以建筑遗产评价为主导的保护区规划做出修正和补充,并对自然与文化价值保护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博弈进行评估,提出兼容性的整体保护措施,并结合之江大学旧址保护规划对其进行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8.
王黎明 《山西建筑》2010,36(26):33-34
基于消费主义文化主导的视野下,人们对于历史及历史建筑保护的误解,对遗产、建筑遗产和遗产保护等概念作出科学分析,通过与美国的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的横向比较,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保护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建筑遗产的保护更新。  相似文献   

19.
胡世德 《建筑技术》2004,35(1):64-66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世界文化名城,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特别是1949年以来,建筑成就显著,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应保护好珍贵历史遗产,根据总体规划,将现代化建设和保护城市风貌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湘南桂阳县自古以来古戏台遍布、素有“戏窝子”之称。通过对桂阳县“候氏宗祠古戏台”的勘查测绘,建筑形制、材料做法的研究和梳理,结合文献资料,发掘古戏台蕴含的历史信息和独特的文物价值。并基于科学的价值评估为古戏台的保护修缮、活化利用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