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灰色聚类决策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聚奥决策是将收集到的分散信息,通过白化函数和灰色聚类权值的分析计算,生成灰色聚类矩阵,以此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在应用灰色聚类决策的基础上,以某段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为例,讨论了灰色聚类决策在路面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灰色聚类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法对矿山通风防尘管理工作进行了灰色评价,指出灰色聚类法是一种灵活方便,综合性强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灰色系统决策最大聚类系数法应用到水体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多监测点排序评价,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经实例分析表明,评价结果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聚类法评价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湖泊作为一个灰色系统,用灰色聚类法对其水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以便为湖泊的管理提供依据。确定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与透明度(SD)五个污染指标作为聚类指标,参照中国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将富营养化分为6个级别作为6个灰类,并将污染指标监测数据和灰类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各聚类对象的各污染指标对各灰类的白化权函数和聚类权;进而计算出各聚类对象的聚类系数,最后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聚类对象所属的类别。并以东昌湖为例,验证了应用灰色聚类法对湖泊水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四种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运用于水质评价,建立了地面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BP网络模型和Hopfield网络模型,并与水质综合评价方法中经典的模糊综合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P网络是四种方法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灰色局势决策法的原理。将其引入水质评价中,结合实例,将灰色局势决策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将湖泊作为一个灰色系统,用灰色聚类法对其水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以便为湖泊的管理提供依据。确定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与透明度(SD)五个污染指标作为聚类指标,参照中国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将富营养化分为6个级别作为6个灰类,并将污染指标监测数据和灰类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各聚类对象的各污染指标对各灰类的白化权函数和聚类权;进而计算出各聚类对象的聚类系数,最后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聚类对象所属的类别。并以东昌湖为例,验证了应用灰色聚类法对湖泊水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灰色聚类分析在石油及天然气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色系统理论与油气圈闭地质评价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出了油气圈闭系统的灰色特征。介绍了用灰色聚类方法进行圈闭评价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圈闭灰色聚类评价的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原则。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重点需要清晰划分灰类和合理确定聚类权重的要求,本文采用极差化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使用阈值倒数法确定聚类权重,用这两种处理来改进了灰色聚类方法。同时,利用改进的了灰色聚类方法,并结合拉萨市中干渠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实算应用,通过比较分别采用改进的灰色聚类方法、常规的灰色聚类方法和现行水环境质量评价最不利评价原则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聚类方法更符合水环境质量类别的实际情况,且对于评价水环境整体质量更加客观、可靠。  相似文献   

10.
灰色理论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与完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针对目前应用灰色理论(灰色聚类法,灰色关联度法与灰色局势决策法)评价环境质量所出现的分辨率不够的现象,由于污染因子不同,其标准值不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以及考虑到下(上)一级别的值域对上(下)一级的权重彼此都有贡献,提出了采用加权与“大于其上一级别之和”的两点修正建议,并将完善后的这几种方法用于环境质量评价中,与改进层次分析法比较的结果表明,分辨率有所提高,评价结果更接近于客观实际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以2008年汉中市城区12个监测点的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选择pH值、铁、氨氮(以N计)、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总硬度、矿化度、硫酸盐、氯化物和有毒有害物(氰化物、氟化物、挥发酚、砷、Cr^6+、Pb^2+、Cd^2+、Hg^2+)等21项污染物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为评价标准,以该标准中推荐的综合指数法为评价方法,对城区潜水和浅层地下水进行质量分区。并对污染物成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立模糊智能综合评判模型有许多基本要素 ,其中权向量取值的好坏直接影响评判结果。权重系数的确定有多种方法 ,投票决定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但仍然有一些缺点。本文用评判表法结合模糊理论、数理统计与层次分析法 (AIIP)原理 ,对讨论投票决定法加以改进 ,提出了统计评判表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模糊数学原理 ,对权重系数进行重要性分析。解决了模糊评判的核心问题———定性向定量转化的问题。大大简化了评判过程并且使评判结果更加合理、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针对课程教学全过程的特点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提出基于惩罚因子的层次分析法建立课程教学质量多目标评价模型,采用学生评教数据、教师评学数据和课堂考勤提问等授课过程中的大量客观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将教学质量量化,并采用惩罚因子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对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决策支持.将评价模型运用于课程教学过程化管理平台,对三个学院的37名教师和2100名学生的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惩罚因子的层次分析法的课程教学质量多目标评价方法能够客观、科学地反映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投影寻踪分类模型的改进及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鉴于水质评价中各指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为了解决各单项水质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问题,提高水质评价模型的分辨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和通用的模型--投影寻踪分类模型.模型中密度窗口是求解局部密度的窗口半径,是由样本数据本身特性确定的局部宽度参数,主要通过试算或经验来确定,缺乏理论依据,该文对模型中密度窗口进行了理论改进,推导得出了计算的经验公式,时模型更具有科学性和稳定性.采用基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寻找最优的投影方向,同时用投影方向信息研究了各评价指标对黄河水质的影响水平,取得了符合客观实际的分类结果,为黄河流域水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灰色聚类法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种,它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灰色聚类模型的特点是对数据的分辨力高,多个评价因子的综合评价中有独到的优势。给水管网水质是多个因子的综合作用结果,不利于直观判断。因而可借助灰色聚类模型理论,确定实际的各项指标的数值与评价标准的关系,把各个因子定量的监测数据转化成综合性的结论。依靠灰色聚类理论来确定管网水质的归类以此方法来评价给水管网各个监测点的水质情况,确定管网水质的归类,最后用实例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江水水质是利用江水源热泵技术时必须考虑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影响江水源热泵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江水源热泵换热器结垢的水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主要水质指标及其取值。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利用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作为水源热泵源水的江水水质类别。针对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检测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多个指标并同时满足的难度,提出了水质结垢潜能值的概念。作为水源热泵用水质综合评价指标,水质结垢潜能值既考虑了主要水质参数对水源热泵换热器结垢的综合作用,又能够简便快速地为工程应用中的水质判断和系统选择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淮河淮南段的水域环境污染状况,在水环境评价预测的基础上,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和S LRoss水质指数评价法对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指出了2种评价方法在水环境现状评价中的应用及适用环境.结果表明,系统分析方法对水环境污染治理和对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对保护水环境、合理规划水资源、保持地区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监测平顶山市河滨公园亭湖部分水质指标,采用单因子分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亭湖水体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4月份,北样点和中样点均有小幅超标,南样点综合指数接近功能区上线,但在2011年5~6月份,水质好转,达到该水环境功能区Ⅳ类水质标准要求。因此,需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确保该湖水质符合功能区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水质综合评价灰关联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 ,建立了水质综合评价模型 ,并以马鞍山市水域为例进行分析、计算。在充分考虑河流、湖泊水体水力特征等差异的基础上 ,运用AHP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水质评价中实际水体各单项水质指标评价结果不相容问题 ,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可以得到较好解决 ,文中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具有一般性 ,可应用于其它各种水体的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