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统上神经机器翻译依赖于大规模双语平行语料,而无监督神经机器翻译的方法避免了神经机器翻译对大量双语平行语料的过度依赖,更适合低资源语言或领域。无监督神经机器翻译训练时会产生伪平行数据,这些伪平行数据质量对机器翻译最终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该文提出利用质量估计的无监督神经机器翻译模型,通过在反向翻译的过程中使用质量估计对生成的伪平行数据评分,再选择评分(HTER)较高的平行数据训练神经网络。利用质量估计的方法可以控制反向翻译生成的伪平行数据的质量,为对抗生成网络提供了更丰富的训练样本,使对抗生成网络训练得更加充分。与基线模型相比,该模型在WMT 2019德语—英语和捷克语—英语新闻单语语料上BLEU值分别提升了0.79和0.55。  相似文献   

2.
神经机器翻译系统的良好性能依赖于大规模内领域双语平行数据,当特定领域数据稀疏或不存在时,领域适应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无监督领域适应方法通过构建伪平行语料来微调预训练的翻译模型,然而现有的方法没有充分考虑语言的语义、情感等特性,导致目标领域的翻译包含大量的错误和噪声,从而影响到模型的跨领域性能。为缓解这一问题,从模型和数据2个方面来提高伪平行句对的质量,以提高模型的领域自适应能力。首先,提出更加合理的预训练策略来学习外领域数据更为通用的文本表示,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同时提高内领域的译文准确性;然后,融合句子的情感信息进行后验筛选,进一步改善伪语料的质量。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中-英与英-中实验上比强基线系统反向翻译的BLEU值分别提高了1.25和 1.38,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3.
神经机器翻译在平行语料充足的任务中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然而对于资源稀缺型语种的翻译任务则往往效果不佳。汉语和越南语之间没有大规模的平行语料库,在这项翻译任务中,该文探索只使用容易获得的汉语和越南语单语语料,通过挖掘单语语料中词级别的跨语言信息,融合到无监督翻译模型中提升翻译性能;该文提出了融合EMD(Earth Mover's Distance)最小化双语词典的汉—越无监督神经机器翻译方法,首先分别训练汉语和越南语的单语词嵌入,通过最小化它们的EMD训练得到汉越双语词典,然后再将该词典作为种子词典训练汉越双语词嵌入,最后利用共享编码器的无监督机器翻译模型构建汉—越无监督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升汉越无监督神经机器翻译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神经机器翻译是目前机器翻译领域的主流方法,拥有足够数量的双语平行语料是训练出一个好的翻译模型的前提。双语句对齐技术作为一种从不同语言端单语语料中获取双语平行句对的技术,因此得到广泛的研究。该文首先简单介绍句对齐任务及其相应的评测标准,然后归纳总结前人在句对齐任务上的研究进展,以及句对齐任务的相关信息,并简单概括参加团队所提交的系统,最后对当前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特定领域的汉英机器翻译系统开发过程中,大量新词的出现导致汉语分词精度下降,而特定领域缺少标注语料使得有监督学习技术的性能难以提高。这直接导致抽取的翻译知识中出现很多错误,严重影响翻译质量。为解决这个问题,该文实现了基于生语料的领域自适应分词模型和双语引导的汉语分词,并提出融合多种分词结果的方法,通过构建格状结构(Lattice)并使用动态规划算法得到最佳汉语分词结果。为了验证所提方法,我们在NTCIR-10的汉英数据集上进行了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融合多种分词结果的汉语分词方法在分词精度F值和统计机器翻译的BLEU值上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机器翻译质量评估(QE)是在不依赖参考译文的条件下,自动对机器翻译译文进行评估。当前人工标注数据稀缺,使得神经QE模型在自动检测译文错误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规模庞大但却缺少人工标注信息的平行语料,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平行语料的翻译知识迁移方案。首先采用跨语言预训练模型XLM-R构建神经质量评估基线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种预训练策略增强XLM-R的双语语义关联能力。该文方法在WMT 2017和WMT 2019的英德翻译质量评估数据集上都达到了最高性能。  相似文献   

7.
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模型在蒙古文到汉文的翻译任务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神经网络翻译模型仅利用双语语料获得词向量,而有限的双语语料规模却限制了词向量的表示。该文将先验信息融合到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中,首先将大规模单语语料训练得到的词向量作为翻译模型的初始词向量,同时在词向量中加入词性特征,从而缓解单词的语法歧义问题。其次,为了降低翻译模型解码器的计算复杂度以及模型的训练时间,通常会限制目标词典大小,这导致大量未登录词的出现。该文利用加入词性特征的词向量计算单词之间的相似度,将未登录词用目标词典中与之最相近的单词替换,以缓解未登录词问题。最终实验显示在蒙古文到汉文的翻译任务上将译文的BLEU值提高了2.68个BLEU点。  相似文献   

8.
对乌尔都语到英语的机器翻译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双向编解码器的乌英机器翻译模型.利用语言模型嵌入(embedding from language models,ELMo)方法进行语料的预训练,缓解双语平行语料稀缺以及词汇表受限所导致的翻译正确率不佳的问题;采用双向编解码机制,避免翻译过程中方向性倾斜的问题,提高翻译效果.实验在少量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对所提模型与传统的乌英机器翻译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传统模型在双语评估替补(bilingual evaluation understudy,BLEU)评分上提升了2.42,最终该模型的BLEU评分为9.27.  相似文献   

9.
低资源型的汉越神经机器翻译中,数据稀疏问题是影响翻译性能的主要原因,目前缓解该问题的途径之一是通过语料扩充方法生成伪平行数据,并用于机器翻译模型的训练,伪平行数据生成方法主要有基于词的替换、单语数据回译和枢轴翻译3种.目前的研究集中于3种方法的单独使用,缺少方法间融合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融入双语词典的正反向枢轴方法,利用英语作为枢轴语言,在汉到英到越正向枢轴的基础上,融入利用稀有词构建的汉-英和英-越双语词典,将汉语单语数据通过模型翻译成英语数据,再利用英-越模型将其翻译成越南语数据,其次进行越到英到汉反向枢轴翻译将越南语单语数据翻译为汉语,以此在2个方向上生成汉越伪平行数据,并利用语言模型对生成的伪平行数据进行筛选.汉-越翻译任务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融入双语词典的正反向枢轴方法,能够产生更优的伪平行语料,进而显著提升汉越神经机器翻译任务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神经机器翻译在语料丰富的语种上取得了良好的翻译效果,但是在汉语-越南语这类双语资源稀缺的语种上性能不佳,通过对现有小规模双语语料进行词级替换生成伪平行句对可以较好地缓解此类问题。考虑到汉越词级替换中易存在一词多译问题,该文对基于更大粒度的替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短语替换的汉越伪平行句对生成方法。利用小规模双语语料进行短语抽取构建短语对齐表,并通过在维基百科中抽取的实体词组对其进行扩充,在对双语数据的汉语和越南语分别进行短语识别后,利用短语对齐表中与识别出的短语相似性较高的短语对进行替换,以此实现短语级的数据增强,并将生成的伪平行句对与原始数据一起训练最终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型。在汉-越翻译任务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短语替换生成的伪平行句对可以有效提高汉-越神经机器翻译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机器译文自动评价中,匹配具有相同语义、不同表达方式的词或短语是其中一个很大的挑战。许多研究工作提出从双语平行语料或可比语料中抽取复述来增强机器译文和人工译文的匹配。然而双语平行语料或可比语料不仅构建成本高,而且对少数语言对难以大量获取。我们提出通过构建词的Markov网络,从目标语言的单语文本中抽取复述的方法,并利用该复述提高机器译文自动评价方法与人工评价方法的相关性。在WMT14 Metrics task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我们从单语文本中提取复述方法的性能与从双语平行语料中提取复述方法的性能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因此,该文提出的方法可在保证复述质量的同时,降低复述抽取的成本。
  相似文献   

12.
汉语分词是搭建汉语到其他语言的统计机器翻译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单语语料中训练得到的传统分词模型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机器翻译[1]。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语和双语知识的适应于统计机器翻译系统的分词方法。首先利用对齐可信度的概念从双语字对齐语料中抽取可信对齐集合,然后根据可信对齐集合对双语语料中的中文部分重新分词;接着将重新分词的结果和单语分词工具的分词结果相融合,得到新的分词结果,并将其作为训练语料,利用条件随机场模型训练出一个融合了单双语知识的分词工具。该文用该工具对机器翻译所需的训练集、开发集和测试集进行分词,并在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系统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的方法提高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蒙汉机器翻译中平行语料资源稀缺的问题,提出利用单语语料库对蒙汉机器翻译进行研究。由于利用单语语料库进行机器翻译的效果较差,故将基于自注意力机制预训练跨蒙汉语言模型应用于基于单语语料库训练的蒙汉机器翻译系统中。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自注意力机制预训练跨蒙汉语言模型的方法极大改善了蒙汉机器翻译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当今句子摘要研究主要针对单语,即源端句子和目标端摘要短语属于同种语言,然而单语句子摘要严重制约了不同语言文本信息的快速获取。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跨语言句子摘要系统。借鉴回译思想,将单语句子摘要平行语料中的源端通过神经机器翻译系统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将其与句子摘要平行语料中目标端的摘要短语共同构成跨语言的伪平行语料。在此基础上,利用对比注意力机制,实现目标端与源端序列中不相关信息的获取,解决了传统注意力机制中源端和目标端句子长度不匹配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管道方法的单语句子摘要系统相比,该跨语言系统生成的摘要短语更流畅且符合人类语言表述方式,可达到接近单语的句子摘要水平。  相似文献   

15.
变分方法是机器翻译领域的有效方法, 其性能较依赖于数据量规模. 然而在低资源环境下, 平行语料资源匮乏, 不能满足变分方法对数据量的需求, 因此导致基于变分的模型翻译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该问题, 本文提出基于变分信息瓶颈的半监督神经机器翻译方法, 所提方法的具体思路为: 首先在小规模平行语料的基础上, 通过引入跨层注意力机制充分利用神经网络各层特征信息, 训练得到基础翻译模型; 随后, 利用基础翻译模型, 使用回译方法从单语语料生成含噪声的大规模伪平行语料, 对两种平行语料进行合并形成组合语料, 使其在规模上能够满足变分方法对数据量的需求; 最后, 为了减少组合语料中的噪声, 利用变分信息瓶颈方法在源与目标之间添加中间表征, 通过训练使该表征具有放行重要信息、阻止非重要信息流过的能力, 从而达到去除噪声的效果. 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所提方法能够显著地提高译文质量, 是一种适用于低资源场景的半监督神经机器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领域自适应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动态调整翻译模型,使翻译模型对目标领域的语言特征具备较强的学习和处理能力,借以保证翻译系统在不同领域获得平衡可靠的翻译能力。现有翻译模型的自适应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调序过程的领域适应性研究相对较少。在该文前期工作中通过对大规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真实互译样本统计发现,在语义等价的短语级互译对子中,36.17%的样本在不同领域中的语序存在显著差异。针对这一问题,该文从主题角度出发,探索不同主题分布下的短语调序差异,提出一种融合主题信息的领域自适应调序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嵌入调序适应性模型的翻译系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7.
平行语料库是对机器翻译、跨语言信息检索等应用技术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基础数据资源。虽然互联网上的平行网页数量巨大且持续增长,但由于平行网站的异构性和复杂性,如何快速自动获取高质量的平行网页进而构造平行语料库仍然是巨大的挑战。该文提出了一种URL模式与HTML结构相结合的平行网页获取方法,首先利用HTML结构实现平行网页的递归访问,其次使用URL模式优化遍历平行网站的拓扑顺序,从而实现高效准确的平行网页获取。在联合国与香港政府两个平行网站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相对传统获取方法在获取时间上减少50%以上,准确率提高15%,并显著提高了机器翻译的质量(BLEU 值分别提高1.6 和0.7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命名实体的翻译等价对在跨语言信息处理中非常重要。传统抽取方法通常使用平行语料库或可比语料库,此类方法受到语料库资源的质量和规模的限制。在日汉翻译领域,一方面,双语资源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对于汉字命名实体,通常使用汉字对照表;对于日语纯假名的命名实体,通常采用统计翻译模型,此类方法受到平行语料库的质量和规模的限制,且精度低下。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语语料的面向日语假名的日汉人名翻译对自动抽取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条件随机场模型,分别从日语和汉语语料库中抽取日语和汉语人名;然后,采用基于实例的归纳学习法自动获取人名实体的日汉音译规则库,并通过反馈学习来迭代重构音译规则库。使用音译规则库计算日汉人名实体之间的相似度,给定阈值判定人名实体翻译等价对。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简单高效,在实现系统高精度的同时,克服了传统方法对双语资源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