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对大型火力发电厂中送粉管道的联合吊架拉杆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在设计中,提出采用位移法对联合吊架拉杆进行应力计算和选型,并将位移法计算结果与传统静力矩平衡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确认,采用位移法进行送粉管道联合吊架拉杆的设计,可以在保证送粉管道运行可靠性的同时节省成本。  相似文献   

2.
常规的制粉系统一次风管总截面积无法调节,导致锅炉低负荷运行时一次风气流中煤粉浓度较低,燃烧不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组合式一次风管的设计,该设计中对应单个燃烧器采用多管组合式送粉管道,并将对应的燃烧器改造为与管径相匹配的多喷口燃烧器,通过控制组合式送粉管道上的阀门,开关不同的送粉管来调节总的通流面积。根据这一设计分别给出了采用组合式一次风管的半直吹乏气送粉系统、半直吹热风送粉系统、中间储仓式乏气送粉系统和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系统流程图。采用组合式一次风管的制粉系统送粉管道总截面积可以随负荷变化而调节,当锅炉负荷降低煤粉量减少时亦减小送粉管道截面积,即维持最佳煤粉浓度保证稳定燃烧又维持一次风速在规定范围内防止煤粉沉积。  相似文献   

3.
肖俊宏 《电力建设》1996,17(6):17-20
此文分析了煤粉在送粉管内的流动特点、堵粉的微观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从管道设计、热控、调试、设备、运行等五方面的彻底解决湛江电厂送粉管道堵粉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报告调查分析了五家电厂送粉管道耐磨弯头的设计、使用情况,较全面地介绍送粉管道耐磨弯头在设计选用时就应考虑到煤质资料,现场布置及系统情况。实践证明煤的磨损指数更能判断煤在破碎、运行时对金属的磨损程度。  相似文献   

5.
郭家宝 《华东电力》2000,28(2):32-34
分析了石洞口电厂300 MW机组送粉管道布置对锅炉燃烧的影响,介绍变工况条件下送粉管道阻力平衡的方法以及送粉管道与燃烧器连接处的布置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最常见的5种直吹式制粉系统送粉管道的煤粉流量进行实际测量,结果表明,除了采用格栅分配器的直吹式制粉系统外,其余制粉系统送粉管道粉量都存在较大偏差,严重影响了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对各种制粉系统风粉流动和分配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减轻或消除直吹式制粉系统送粉管道粉量偏差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柏坡电厂1、2号机组在试运及低负荷运行部分一次风管出现不同程度积粉和堵粉自燃,其主要原因一次风管与旋流燃烧器不匹配及后墙部分一次风管较长阻力较大所致。3、4号炉设计中,正确选定一次风率交确定一次风管道管径,将前、后墙每一层燃烧器由一侧粉给粉改由两侧粉仓给粉的布置方式等,以解决送粉管道积粉和锅炉稳定燃烧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站锅炉制粉系统送粉管道中广泛采用冷态纯空气阻力调平方法,在纯空气条件下的阻力调平不能保证锅炉实际运行时各送粉管道间的阻力平衡。通过对煤粉空气混合气流造成送粉管道阻力特性改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针对中间储仓式和直吹式制粉系统阻力调平的方法,给出相应的调整计算模型和计算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小兵 《电力建设》1996,17(10):26-26
送粉管道补偿器的改进陈小兵(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州市,510600)送粉管道的补偿,过去常采用套筒式补偿器、绞接式补偿器。这两种补偿器在使用中出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套筒式补偿器只能吸收轴向热位移,无法解决三维热位移,使用中经常出现卡死或拉脱现...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了气固两相流在水平管道内流动时摩擦阻力系数λμ的计算方法,结合在大型模化试验台架上所作的试验,通过分析回归得出了计算送粉管道摩擦阻力系数λμ的经验公式,提供更接近工程实际的水平送粉管道阻力计算的方法。图4参9  相似文献   

11.
赵峥  李文平 《中国电力》2007,40(11):78-81
浓相正压气力输送应用广泛,但存在计算繁琐、参数选择复杂等问题。通过分析目前气力输送方式及管道长度、流速、灰气质量比对管道压力的影响,阐述管道输送特性,找出堵管原因,并给出悬浮速度的选择方法,为浓相正压气力输送设计中的节能降耗提供指导性结论。对已有气力输送系统的计算理念进行归纳整理,提出"试算法"选择系统参数的方法:根据系统出力及外部条件对系统参数作初选,算出系统阻力;如果计算结果偏离经验数据,则需对管径、灰气比进行调整,重新计算,直至得到合理的数值,并据此确定最终系统参数。  相似文献   

12.
张军 《江西电力》2005,29(5):32-33
对闵行发电厂10号炉乏气送粉制粉系统爆炸事件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磨煤机停运时煤粉未抽清,长时间停运使积粉氧化发热,再次启动倒风时,风粉充分混合引发了爆炸。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直接空冷逆流凝汽器抽真空管道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些直接空冷机组中,抽真空管道设计管径不合理,导致抽真空管道阻力过大,因此,对逆流凝汽器抽真空管径进行计算,而且对安装了滤汽阀的抽真空管道进行了优化设计,解决了抽真空管道压力损失过大的问题,提高了真空泵的抽吸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可控核聚变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理想途径。实验包层模块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关键部件之一。中国氦冷固态增殖剂包层模块(CH HCSB TBM)第一壁的设计,有3根冷却剂管道和5根冷却剂管道的方案。通过对这2种方案的简化,结合对流传热计算,得到第一壁的温度分布,并且提出了4根冷却剂通道的设计方案。5根冷却剂管道比3根冷却剂管道的设计许用温度低4℃。4根冷却剂通道具体结构是,通道径向尺寸为13 mm,极向尺寸为13.5 mm。这种设计在3种方案中拥有最低的温度分布,与前2种设计相比有较好的温度安全裕量,与3根管道的设计相比更能节省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电力线路故障条件下,地下金属管网对其附近通信线路的屏蔽保护作用,给出了地下金属管网电磁屏蔽暂态计算的模型和系统化方法。借助快速傅立叶算法(FFT),地下金属管网对通信线路的时域暂态屏蔽作用可由其频域计算结果变换得到。频域计算模型基于传输线理论,以管网的节点电压为未知量,计算软件所需内存小,计算速度快。该方法对电力线路、通信线路以及金属管线的走廊选取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Problems of metal flow-accelerated corrosion (FAC) in the pipelines and equipment of the condensate- feeding and wet-steam paths of NPP power-generating units (PGU) are examined. Goals, objectives, and main principles of the methodolog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integrated program of AO Concern Rosenergoatom for the prevention of unacceptable FAC thinning and for increasing operational flow-accelerate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NPP EaP are worded (further the Program). A role is determined and potentialities are shown for the use of Russian software packages in the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of FAC rate upon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for the timely detection of unacceptable FAC thinning in the elements of pipelines and equipment (EaP) of the secondary circuit of NPP PGU. Information is given concerning the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of the software systems for plant personnel support in the monitoring and planning of the inservice inspection of FAC thinning elements of pipelines and equipment of the secondary circuit of NPP PGUs, which are created and implemented at some Russian NPPs equipped with VVER-1000, VVER-440, and BN-600 reactors. It is noted tha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actical results of software packages for supporting NPP personnel concerning the issue of flow-accelerated corrosion consists in revealing elements under a hazard of intense local FAC thinning. Examples are given for successful practice at some Russian NPP concerning the use of software systems for supporting the personnel in early detection of secondary-circuit pipeline elements with FAC thinning close to an unacceptable level. Intermediate results of working on the Program are presented and new tasks set in 2012 as a part of the updated program are denoted.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ed methods and tools in the scope of the Program measures at the stage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NPP PGU are discussed. The main directions of the work o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flow-accelerated corrosion of pipelines and equipment in Russian NPP PGU are defined.  相似文献   

17.
输电线路与地下油气管线平行、交叉的情况大量存在.分析了输电线路对地下油气管线的静电感应、磁感应和地电位升,结合相关规程要求,得出了输电线路在油气管线上感应电压的计算公式,并计算了某1000 kV输电线路对地下油气管线的感应电压,所得结果可为输电线路跨越地下油气管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力和石油能源需求不断发展,电力线路和埋地金属油气管道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高压输电线路和油气管道往往面临同走廊并行走线的状况。高压交流线路正常运行时,线路上的电流周期性变化产生交变磁场会在管道上产生纵向感应电动势从而引起交流稳态干扰。探讨并获得了管道外径/壁厚、管道埋深、防腐层厚度、管道防腐层绝缘电阻率等参数对交流稳态干扰的影响规律,可供电力和管道设计单位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9.
张松涛  任光 《电气应用》2005,24(2):92-94
西门子公司的面向对象的WinCC(Windows Control Center)组态软件,可以很方便地生成人机界面。利用其设计的浓相输送上位机监控系统,实现了整个浓相输送系统的动态实时监控及报警、历史纪录查询等功能。实践证明了此监控系统具有稳定可靠,操作界面简单、友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利用建筑物与热网热动态特性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综合考虑建筑物与集中供热管网热动态特性的热电联合运行模式,解决了因传统"以热定电"运行模式而导致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基于建筑物与热网热动态特性的热电联合系统的构成方案;着重对比分析了考虑建筑物与热网热动态特性前后的热电联产机组运行点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其能够提高机组调峰能力的机理;给出了综合考虑建筑物与热网热动态特性的热电联合调度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述综合模型可以显著提高机组的上调节和下调节容量,其效果优于仅考虑建筑物或者热网单一环节热动态特性的模型。进一步,将系统源侧"热电耦合"特性扩展到荷侧,利用系统"源荷协调控制"实现了机组"热电解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