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污泥和煤混烧特性的热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兰坝煤粉和某城市污泥及两试样混合物的着火温度、燃尽特性和综合燃烧性能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20℃/min的加热速度,20~1200℃的温度范围内,单一试样及不同掺混比混合试样燃烧时燃烧特性和燃尽性能存在差异,并得出了一些燃烧特性参数,结合实验条件,对反映燃料着火及燃尽性能的燃烧特性综合判别指数S进行了修正。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S'与其他特性参数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糠醛渣和稻壳的共热解进行热重分析试验,发现主要热解温度区间明显的分为两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热解机理;共热解不是两种生物质单独热解贡献的简单叠加。在热解反应活跃区间建立与糠醛渣和稻壳共热解特性相适应的分段分级热解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热解动力学参数。最后应用Newton—coats数值求积方法对模型进行验征,并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神华配煤孔隙分形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氮气吸附仪、沉降炉、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研究了动力配煤的孔隙分形结构对着火和燃烧特性的影响.对神华煤分别与准格尔煤和澳洲煤组成的配煤研究表明,配煤孔隙分形维数随单煤比例呈现出单调变化规律,并且与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积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神华配煤的分形维数由2.451增加到2.482和2.532时,着火温度由783 ℃降低到587 ℃和462 ℃,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由3.62%减少到2.83%和1.83%,说明配煤的分形维数越大则越容易着火和燃尽.随着准格尔煤比例增加和神华煤比例减少,燃烧渣样中硅铝质量比减小且灰熔点提高,导致配煤的结渣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4.
污泥的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造纸厂废弃污泥的热解特性进行了实验性研究,考察热解温度、升温速率和混煤比例等不同操作参数下的污泥失重特性.实验结果发现,污泥热解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水分挥发阶段,挥发分挥发阶段和固定碳燃尽阶段;污泥与煤混合物的热解速率在固定碳燃尽阶段与单独污泥热解相比较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混煤后污泥的活化能与频率因子都有显著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Conducting blends of polyacrylonitrile (PAN) copolymer and 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 doped polyaniline (PANI-DBSA) were prepared by solution blending of the two components. By means of various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includ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cone-plate rheometry, the effects of PANI-DBSA content on the thermal behavior, morphologic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blends were investigated. A single and composition-dependent Tg was found for each of all blends an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PANI-DBSA/PAN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both pure Co-PAN and PANI- DBSA. Rheolog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blend solution decreased at low PANI- DBSA content (2.5 wt%) while increased at high PANI-DBSA content (7.5wt%-10 wt%). Moreover, the shear-thinning appeared more distinctly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PANI-DBSA into the blend solutions especially at a high shear rate.  相似文献   

6.
将微波辐射改性胶粉与聚苯乙烯(PS)共混,通过扫描电镜(SEM)、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衍射(XRD)、拉伸和冲击试验等研究改性胶粉/PS共混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改性胶粉质量分数为8%时,改性胶粉/PS材料的冲击强度比PS的强度提高了183%,共混材料中改性胶粉以橡胶相分散在PS基体中,二者之间界面粘结良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 (5 ,1 0 ,2 0 ,40℃ /min)和氮气气氛下对聚乙烯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 ,讨论了升温速率 β对热分解温度的影响 ,说明热分解温度随 β呈线性增加。根据热重实验曲线 ,采用 5种热分析处理动力学数据的方法 ,计算聚乙烯热分解反应活化能E、反应级数n及频率因子A ,并对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得出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略有差别 ,分解活化能为 2 60~ 2 90kJ/mol,反应级数约为 1。为验证上述各方法的可靠性 ,采用二元回归法 ,对热重实验曲线直接计算 ,并以此为标准 ,对其它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 ,在诸种处理方法中 ,以Coast-Redfern及Doyle法结果比较可靠 ,与实验值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性能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剩余污泥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污泥活性炭,通过活化剂筛选实验得出最佳的活化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废弃纸质材料对于污泥活性炭性能提高的影响,并对制备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选用化学活化法将污泥制备成活性炭,通过正交设计法得到最佳制备条件为:氯化锌4 mol/L、活化温度750℃、活化时间60 min、废弃纸质材料添加比例40%,该条件下制作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680.85 m2/g.  相似文献   

9.
煤液化残渣与褐煤混合燃烧硫污染物排放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ZCS-1型智能化定硫仪研究了神华煤液化残渣与褐煤混煤燃烧时硫污染物的动态排放特性,研究发现单煤及混煤燃烧时硫析出速率曲线呈双峰结构.由煤液化残渣、古山煤和风水沟煤配成的三元混煤的硫析出速率双峰曲线比煤液化残渣和风水沟煤配成的二元煤平缓.当高硫的煤液化残渣掺混比减少时,二元混煤或三元混煤的最大硫析出量都逐渐减少,硫析出速率逐渐降低,且其峰值时间均有所延迟.  相似文献   

10.
石油树脂废水污泥属于危险废物,通过污泥主要成分分析,提出污泥资源化途径,研究其对磷的吸附条件及效果。结果表明,石油树脂废水污泥含有较多的苯、萘、茚、薁、烯烃、烷烃等石油类污染物,污泥经600 ℃煅烧后,减量化程度达到82.5%,得到以γ?Al2O3为主的吸附材料;煅烧污泥对磷的最佳吸附条件:吸附时间为90 min,振荡强度为180 r/min,pH为4,初始磷质量浓度为12.5 mg/L,煅烧污泥质量为2.0 g。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吸附率为93.8%,污泥再生后对磷吸附率为87.0%。因此,石油树脂废水污泥经过煅烧处理后,可实现危险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热重分析仪,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分别对天津市政污泥进行热分析实验,并采用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分析了市政污泥的热解特性及燃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城市污泥燃烧热反应可分为4个阶段:水分蒸发析出、污泥有机挥发成分析出燃烧、污泥有机质及固定碳燃烧、燃烧残余物及难分解物的分解.在实验条件下,污泥样品着火温度为277.5℃,燃尽温度为540℃.建立了天津市政污泥燃烧动力学模型,采用连续两方程拟合的方式,得到了上述主要阶段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  相似文献   

12.
尼龙树脂丁腈橡胶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丁腈橡胶(NBR)与尼龙(Nylon)树脂共混改性技术,制备具有耐热油性的Nylon/N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通过采用动态硫化方法、改变两种高分子材料的共混量以及选择各种硫化体系等,对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以及耐油性、耐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制得具有优秀耐热油性和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此外,对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亚微观相畴形态也进行了相差显微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裂解碳五中环戊二烯热二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锈钢高压釜对裂解碳五环戊二烯热二聚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考察了搅拌速度、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双环戊二烯收率、异戊二烯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温度大于100℃时,虽然DCPD收率较高,但IP的损失率在13%以上,在综合考虑双环戊二烯收率和异戊二烯损失率情况下,聚合温度应控制在100℃以内,聚合时间控制在10 h以内.建立了裂解碳五中环戊二烯热二聚动力学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参数估值.经模型检验,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尼龙1010(NY-1010)与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PP-g-MAH)共混体系的热行为及力学性能并与尼龙1010/PP共混体系作了对比。DSC研究结果发现,共混体系属热力学不相容体系,马来酸酐接枝改性PP与尼龙1010共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两相间的亲合性。力学性能测试表明,NY-1010/PP-g-MAH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纯尼龙1010相近,而干态及低温冲击强度较纯尼龙1010和NY-1010/PP共混体系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个平行的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控制温度为(35±0.5)℃,逐步提高进水容积负荷,分别研究接种污泥对产氢速率、颗粒粒径分布变化、液相末端产物和启动末期系统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缺氧污泥混合厌氧污泥进行接种的反应器比直接采用产甲烷颗粒污泥粉碎后接种的反应器更易形成颗粒污泥.在启动末期,前者的平均颗粒粒径为后者的1.25倍,产氢速率是后者的1.23倍.两个反应器都形成了乙醇型发酵,说明发酵类型的形成不受接种污泥影响.启动末期系统的pH值分别为3.9~4.3和4.0~4.4,混合污泥接种反应器的挥发性悬浮固体质量浓度为27.2g/L,厌氧污泥接种反应器的挥发性悬浮固体质量浓度为24.1g/L.相比厌氧污泥接种的反应器,混合污泥接种能更快速培养颗粒污泥,并且反应系统产氢速率高,耐酸性更好,生物持有量大,有利于生物制氢系统高效产氢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在焦化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城市污水厂脱水污泥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的污泥活性炭制备工艺及其在焦化废水中的应用。在活化温度为550℃、活化剂浓度为5mol/L、固液比1:2及活化时间40min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45.35mg/g,BET比表面积值为297.36m^2/g。将制备的污泥活性炭产品应用于焦化废水中,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为3g/L,室温下。吸附时间360min,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6.55%与82.95%。  相似文献   

17.
混凝-UASB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豆制品生产的废水问题,采用混凝一UASB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实验表明:选用自制混凝剂和PAM进行混凝沉降实验,最佳实验条件为:每100mL废水中混凝剂(DHX)的加入量为1.7mL;搅拌时间为10s;PAM加入量为0.3mL;沉降时间为20min.COD的去除率达到68.9%.在生化处理阶段,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COD的容积负荷达到4.41kgCOD/m^3·d,COD的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生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该工艺简单,处理效果较好,同时,对其他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10~25℃条件下,研究废报纸对浓度为100~250 mg/L甲基蓝溶液的吸附过程,分别采用5种吸附动力学模型和5种平衡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通过7种误差分析方程进行了吸附模型拟合效果的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用于比较的模型中,Lagergren二阶-1模型和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分别是最佳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平衡吸附等温线模型,适用于描述废报纸对甲基蓝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聚4-羟基丁酸酯摩尔分数为7.3%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和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挤出熔融共混和注塑成型制备了P(3HB-co-4HB)/玉米淀粉共混材料.借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A)和电子拉力机等考察了玉米淀粉含量对共混材料熔点、结晶度、热分解温度、耐水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玉米淀粉含量增加,共混体系的结晶度减小,熔融温度降低,熔限变宽且出现明显的双峰;玉米淀粉含量为30份的共混材料热分解温度较纯P(3HB—co-4HB)-7.3略有降低,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在淀粉含量为10份和20份达最佳,其值分别为4.95kJ/m^2和33.15%,较纯P(3HB—co-4HB)-7.3分别提高14.3%和147.76%.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则随玉米淀粉含量增加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减少活性污泥法中剩余污泥的产生,采用解偶联剂对活性污泥工艺中的剩余污泥进行减量化研究。研究比较了5种化学解偶联剂对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泥减量化短期效应以及对基质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影响其作用的因素和解偶联剂在水和污泥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解偶联剂,减量化效果差异明显,硝基类化合物比含氯类化合物的污泥减量化效果好。所有解偶联剂在对微生物进行解偶联的过程中并不影响微生物对基质的降解去除效果。污泥产率随着解偶联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实验所选择的温度范围内(20℃~30℃),温度对解偶联作用的影响甚小;酸性条件能提高解偶联剂对污泥的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