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膜接触法处理含铜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以P204为流动载体的液体表面活性剂膜从酸性水溶液中分离二价铜离子的过程,并对影响二价铜离子透过液膜的重要变量进行分析,这些变量主要是外部水相中的起始铜浓度、外相溶液中的起始pH值、液膜流动载体浓度、乳水比、内相峻浓度等.实验结果表明:较佳膜相组成的液膜能把废水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从100mg/L降到0.9mg/L;铜萃取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2.
在较低的转速下(720 r/min),将磁力搅拌和超声方法结合,制备煤油-Span80-NaOH乳化液膜,在较温和条件下制备了稳定性较高的乳化液膜.将制备的乳化液膜应用于1-萘酚废水溶液的处理.系统考察了液膜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如NaOH浓度、超声时间、油内比等;废水处理的操作条件:外水相pH、接触时间和乳水体积比等因素对1-萘酚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NaOH浓度为2%、超声时间为5 min、油内比为1∶2、无需调节pH、接触时间为15min、乳水比为1∶5时,1-萘酚去除率可高达94%.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制的磺化聚丁二烯(LYF)作表面活性剂,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为萃取剂,以4mol/L HCl为内相,液体石蜡为膜稳定剂,制成乳状液膜,从模拟湿法磷酸中萃取稀土镧.在膜内比为1.2∶1,制乳搅拌,搅拌速度为2 000r/min,时间为20min,提取搅拌速度为250r/min,时间为10min,水乳体积比为2∶1,磷酸质量分数为10%P2O5,La3+含量为300mg/L时,镧离子的迁移率达到86.67%.同时利用液液萃取通过斜率分析法讨论P204从磷酸中提取镧离子的反应机理.对P204萃取镧离子进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热为-7.697 1kJ/mol.  相似文献   

4.
张莉  丁瑶 《膜科学与技术》2011,31(2):120-124
采用三级逆流萃取工艺,研究了乳状液膜处理H酸废水时Span-80:异辛醇比值、油内比Roi、乳水比Rew、外相pH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Span-80:异辛醇=11(g∶ml),油内比Roi=1∶1.5,乳水比Rew=1∶1,外相废水pH=2.0时,COD去除率达到85.3%.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三辛胺(TOA)为流动载体的乳状液膜法提取对氨基苯磺酸(PASA)的最优膜配方及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3%聚胺型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4%TOA(体积分数),10%NaOH(质量分数),油内比Roi为2∶1的乳状液膜体系,处理初始浓度为5 000 mg/LPASA废水,在pH值为3,乳水比Rew为1∶5的传质条件下,提取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柠檬烯为油相,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利用拟三元相图研究不同助表面活性剂及其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同比值(Km值)对微乳有效区域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油相与表面活性剂之比小于或等于5∶5时,微乳体系可无限增溶,为U型微乳。采用电导率法、黏度法对U型微乳的水增溶过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发现,当含水量小于40%时,微乳体系为油包水(W/O)型;当含水量为40%~60%时,微乳体系为双连续型;当含水量大于60%时,微乳体系为水包油(O/W)型。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对水相增溶过程中微乳体系的微观结构和微乳液滴的形态特征变化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水相增溶过程中,微乳体系能够在含水量为40%和60%时发生相的转变,与实验结果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7.
油酸钠对油相法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见的表面活性剂油酸钠作为表面改性剂,通过油酸根离子中的脂肪烃链与高温油相法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表面的亲油性基团之间的范德华力作用,将分散在油相中的Fe3O4纳米粒子转移到水相中.研究了油酸钠浓度、油相中Fe3O4纳米粒子含量、pH值及温度等条件对改性结果的影响;用穆斯堡尔谱仪(Moessbauer)、透射电镜(T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有效地将油相法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从油相中转移到水相.当油酸钠浓度为3mmol/L、Fe3O4纳米粒子在正己烷中浓度为12.28mg·mL^-1、pH为8.6且温度为60℃时,转移率最高可达86%,改性后粒子在水相中的含量最高可达10.5mg·mL^-1;改性后磁性粒子在水相中含量较低时,能够稳定分散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8.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将具有pH响应的聚丙烯酸(PAA)接枝到电纺纤维素(Cell)纳米纤维膜上,制备了pH响应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酸(Cell-g-PAA)纳米纤维水凝胶。研究了接枝单体丙烯酸(N)与纤维素(c)质量比对Cell-g-PAA形貌、接枝率和溶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N)∶m(c)值从5增加到10,接枝率从11%急剧增加到28%,然后趋于平稳;而m(N)∶m(c)值从5增加到15,溶胀率从(15.2±1.6)g/g增加到(46.1±4.9)g/g,然后下降。同时,研究了pH值和离子强度对水凝胶溶胀率的影响,pH值从2.2增加到7.8时,水凝胶的溶胀率从(31.3±2.5)g/g增加到(42.7±3.2)g/g,pH值进一步增大,溶胀率降低;溶液中离子强度从0mol/L增加到0.15mol/L,水凝胶溶胀率从(36.2±2.6)g/g降低到(21.4±1.4)g/g。本研究为制备快速响应pH水凝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明胶高分子链上有氨基、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对六价铬Cr(Ⅵ)具有一定的吸附螯合作用。本工作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明胶复合微球,以微球对Cr(Ⅵ)的去除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微球制备条件,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微粒形貌进行表征。在研究复合微球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性能时,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值、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明胶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壳聚糖/明胶质量比1∶2,乳化时间40 min,乳化剂span80用量6 mL,水油比1∶7(体积比),乳化温度60℃;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2 g/L,pH值4,温度35℃,吸附时间120 min,在该条件下微球对Cr(Ⅵ)的去除率为95.5%。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化液膜法去除焦化废水中的苯酚,建立了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载体、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作膜溶剂及NaOH溶液为内相的乳化液膜体系.首先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得出TBP与酚类物质属氢键缔合.其次通过液膜稳定性实验表明,当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为5%、油内比为1∶1、制乳时间为30 min、制乳转速为2 000 r/min时,可以得到较为稳定的乳化液膜.最后根据分离实验结果得出,当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为5%、NaOH溶液浓度为0.5 mol/L、载体体积分数为0.2%、乳水比为1/3时,苯酚的迁移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