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连章  李妍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4):5835-5837,5840
随机Petri网(SPN)是一种有力的系统建模和分析工具.但SPN在应用中经常碰到状态空间爆炸问题.分解压缩技术是解决随机网状态空间指数性增长的有效方法之一.介绍了一种获得SPN可靠性模型瞬时状态的分解方法.该方法在保证评价和预测可靠性精确度的基础上,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可靠性描述与分析的复杂度,还扩大了分解压缩技术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基于随机Petri网的SPN2软件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永  胡晓辉  党建武 《计算机工程》2010,36(17):283-285
随机Petri网(SPN)在进行系统性能分析时,其状态空间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而呈指数性增长,造成系统建模复杂。针对该问题,结合面向对象Petri网理论(OOPN)提出一种SPN2方法,与传统SPN方法相比,SPN2方法可进行分层及面向对象网中网建模,并应用该方法仿真高速列车在移动闭塞区间条件下GSM-R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SPN的信息系统生存性分析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随机Petri网(SPN)的信息系统生存性分析建模方法.首先,将信息系统抽象为请求组件、通信组件、处理组件和存储组件4个部分;其次,将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形式化描述和生存性分析建模相结合,并分别描述了通用信息系统、系统组件失效修复、串联并接、冗余以及具有可生存属性组件的随机Petri网建模方法.从而对系统形式化描述的同时对系统生存性能做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仿真实验证明基于SPN建模方法分析信息系统生存性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为可生存的信息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柔性工作流认识的不断增强,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可信赖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异常作为影响工作流柔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系统的可信赖性有很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Petri网的支持异常处理的柔性工作流建模与性能分析方法,并以电子商务系统中的物流系统为例,在随机Petri网模型建模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柔性工作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等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5.
孔姝  张新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33):209-211,232
产品概念设计的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团队工作是企业进行产品概念设计的本质特征。该文在分析出团队工作特征及Petri网能很好表述这些特征的基础上,用Petri网对产品概念设计流程进行了建模,给出了用随机Petri网(SPN)分析团队工作效率不足的同时,提出用仿真手段进行分析的方法。具体过程中,给出了变迁时间确定方法和变迁行为的控制策略,得出了不同仿真次数下特定库所获得托肯的平均时间及方差。结果表明,基于Petri网仿真的产品概念设计效率分析不仅效果可行而且比传统的SPN方法更为通用。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随机Petri网的柔性工作流可用性分析方法。给出基本的异常处理模型,以电子商务配送系统(ELMS)为例,利用随机Petri网对系统进行SPN建模,分析ELMS系统的各种可用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有效地对支持异常处理操作的柔性工作流进行可用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GSPN的GERTS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堃  吴静  柳世考 《计算机仿真》2007,24(12):32-36
在分析维修设备保障流程建模与仿真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GERTS模型和广义Petri网(GSPN)模型在流程仿真中的应用特点,提出了基于嵌入式广义Petri资源约束网的GERTS仿真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仿真算法.嵌入GSPN约束网的GERTS仿真模型,解决了GERTS难以对具有较强资源依赖性的过程很好描述的缺陷,可用于大型设备维修流程的仿真建模分析.最后,文章针对某部队对武器装备保障流程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实例分析,得出了资源配置的最优组合.并应用MATLAB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曲线拟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网络系统的可生存性问题是系统安全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讨论现有的系统可生存性的一般分析方法,确定系统的可生存属性,并采用随机Petri网(SPN)技术,分析电信交换系统生存性问题的特点。重点利用随机Petri网描述系统的失效-修复分析模型和性能分析模型,给出系统可生存性分析中主要指标的定量计算方法。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张岚  李人厚 《计算机学报》1991,14(5):361-365
广义随机Petri网在离散事件系统的性能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能对含禁止线、K有界的GSPN模型进行稳态分析的自动分析工具,此工具同样适用于SPN模型的稳态分析和PN模型的可达性分析.并给出使用本软件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Petri网在C3I系统仿真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模仿真技术是C^3I系统性能评估、C^3I系统仿真分析与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该文介绍了Petri网的基本概念,说明了Petri网建模的特征;给出了一种应用于C^3I系统仿真研究的建模方法:应用Petri网对C^3I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实现从C^3I系统的组织框图到Petri网数学模型的转换;指出了Petrl网在C^3I系统仿真建模方面的不足和改进方向。最后,该文给出了用Petri网建模的一个简单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天基网研究正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但如果天基网缺乏相应的QoS机制,系统过载时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一个提供多类服务的基于路径的服务质量确保策略被提出来,它建立了一个连续QoS监测模型,以路径响应延迟为核心度量标准,将同一类应用抽象为一条虚拟路径,并以路径黏合起系统的各个组件。同时据此提出了一套动态自适应的QoS监控算法。测试表明,即使经历严重的过载与业务突发,也能保证用户感知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测控集群系统随机Petri网模型与可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实现了一个应用于测控领域的高可用性实时集群系统,该系统充分采用冗余技术以消除系统中的单一故障点.首先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然后在介绍随机Petri网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随机Petri网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各部分的稳态可用度和系统的总稳态可用度.经理论计算表明,测控集群系统一年的平均故障停机时间约为3.44分钟,因此,系统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完全满足关键应用场所的高可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双机同步播控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涛  杨捷 《计算机工程》2007,33(20):251-252
提出了双机同步播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建立了SPN模型,对实时切换各环节对系统可用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时切换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如切入、切出、时钟同步、故障自监测的解决方案。通过故障仿真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苏建元  孙薇  孙蔚  徐敏 《计算机仿真》2007,24(6):77-80,145
工作流过程验证领域存在的问题是:通常用描述工具仅仅是对所建模型进行简单的语法验证,结果验证不彻底,致使开发效率降低.文章提出了一种通用Petri网工作流建模和验证方法.以常规信息系统的一个工作流程为例,构建基于随机Petri网的工作流模型,从静态角度给出正确的工作流模型结构标准,从动态角度给出正确性验证方法及有关规则,并分析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冲突分析说明该模型结构不存在死锁结构、不可达节点、同步丢失等现象.研究结果表明:随机Petri网及其扩充形式便于描述异步、并发、并行等情况、一定程度上解决状态空间爆炸问题、便于进行性能评价,如果从语义验证和结构验证两方面对随机Petri网工作流模型进行验证,可以提高模型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随机进程代数与随机Petri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林闯  魏丫丫 《软件学报》2002,13(2):203-213
针对随机进程代数(stochastic process algebra,简称SPA)的基本模型方法、模型特点和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比较了SPA和随机Petri网(stochastic Petri nets,简称SPN)之间的异同点,并讨论了SPA转化为相应SPN的语义和将SPA的研究成果应用于SPN的方法.最后对SPA进一步研究工作的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基于随机Petri网的协同服务事务处理模型与分析方法,分析企业协同服务中几个最具代表性的事务处理流程。以电子商务系统中的物流系统为例,分别对加入事务处理前后的流程应用模型进行等价化简,从而得到2类流程模型,并利用随机Petri网的性能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加入事务处理前后系统业务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随机Petri网的SLP平台可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当前主要可信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SLP为分析对象,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随机Petri网进行服务发现平台可信研究的建模和分析,并以实例分析为基础介绍了服务发现平台主要可信指标的分析步骤和计算方法。最后总结基于随机Petri的可信服务发现平台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并对下一步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