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韵芬  高岩  李丹 《纺织学报》2008,29(2):81-85
 为丰富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史的研究,从服饰技术成果融入、服饰制度形成与完善、服饰等级观的出现等方面分析金代女真族服饰文化的融合表现,梳理归纳了4种民族间服饰文化交流的互动形式:榷场互市贸易、朝贡与回赐、外迁与内聚、战争与抢掠占有。从横向研究金代女真族服饰文化的整合性发展,认为金代女真族服饰文化整合性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跳跃性、渐进性和强势性等特性,对现阶段研究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发展历史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瑶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瑶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的带有民族烙印的服饰文化体系。文章深度挖掘了广西瑶族服饰元素与文化特征,并基于文创产品设计视角,探索了瑶族服饰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与应用,使广西瑶族服饰与文创潮流相融合,采用当代人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促进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播,并以此进一步推动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无论是餐饮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都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内容,服饰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秦汉时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秦汉时期国家的强盛与政治制度的完善给秦汉时期的服饰文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机。本文以秦汉时期服饰的审美特征为探讨,深入分析秦汉时期服饰艺术的特征,让我们对秦汉时期的服饰文化有更为全面的了解,秦汉时代的服饰文化时至今日对我们服饰审美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秦汉时期服饰审美特征的探讨,有助于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明清朝代与西方文艺复兴处于同一时期,却因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服饰风格。文章研究中国明清服饰的传统云纹和西方文艺复兴服饰特点,从色彩、结构、面料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论述,并将两种风格迥异的服饰文化相融合进行设计,旨在推动中西服饰文化发展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张丹 《辽宁丝绸》2012,(1):15-17,9
中国传统服饰意境凝结着中华文明在长期历史变迁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丰富服饰文化精华。尝试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服饰意境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拟以丝绸服装传递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蕴,探讨在丝绸服装设计中渲染传统服饰意境、注重本土服饰文化品位、融合国际流行设计语汇,把真正的中国丝绸服装文化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练昊欣  王忆雯 《西部皮革》2023,(15):100-102
在中国服饰的历史进程中,汉代是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徐州汉俑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依托汉代文化资源,从服饰文化的视角打造徐州汉俑IP形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汉代服饰文化,活化徐州汉俑的形象。文章对汉代服饰进行了历史溯源,分析了汉俑服饰的款式、色彩、配饰,研究了融合汉代服饰的汉俑IP设计。  相似文献   

7.
花满世界     
服饰潮流是社会文化思潮的表现,服饰时尚是传统性与时代性结合的产物。服饰的传统性表现为民族文化的继承,服饰的时代性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背景与国际时尚间的融合。21世纪的初始之年,因瞩目的美国“9·11”事件的发生,全球的政治、经济气候以至服饰文化的发展不约而同地受到了影响,以至于当我们从那场噩梦中惊醒时,才发觉原有的生活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8.
潘树章 《印染》2021,(4):72-73
服饰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纵观历史,民俗是民间文化的分支,古老民间文化在经过历史洪流的洗礼后,靠着人们耳濡目染,在世代之间传承。民俗文化传承,是贴合民众生活的扬弃式传承,代表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服饰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民俗文化一直如同河床上的一个个渡口,对其发展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纵观古今,唐王朝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其以开放包容、革新除弊的政治理念开辟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时代,古老的丝绸之路将泱泱华夏的文化礼仪传播四海。唐代服饰与民俗的结合为我们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让我们如同一叶扁舟行于历史星河之上,纵情欣赏无数璀璨与耀眼的文化之星。唐代服饰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我国应积极培养非遗保护者和传承人,打造一支强大的非遗研究人才队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镇,研究生的非遗社会调研能力培养至为重要。《唐代服饰文化研究》介绍了光辉灿烂的唐代服饰文化,为哲社类研究生的非遗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张东民 《西部皮革》2022,(7):142-144
甲胄是一种重要的战争防护用具,是古代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承载历史的重要工具.甲胄的形制与装饰体现了特定时代的社会生产水平与美学观念.龟兹是古西域的传统大国,其壁画是了解古代西域服饰文化的第一手资料.作为服饰体系中极为特殊的一部分,甲胄的形制依据于不同时期的服饰造型与文化而发生改变,为丝绸之路上中原地区、西域地区...  相似文献   

10.
陈国强 《广西轻工业》2012,(5):105-106,132
苗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对黔东南苗族服饰的历史变迁、设计特点及造型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与之相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通过实地调研,结合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指出苗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因其特定的性质、形态、功能与所形成的品种及所用材质等,显现出与现代工业化苗族服饰文化不同的特殊性质。为更好地促进苗族服饰元素的传承与发展,应加深对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内涵的理解,贯穿创新发展的理念,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高校通识教育的课堂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高校通识课程缺乏地域特色的问题,立足“民俗服饰”通识课程改革,聚焦中原文化的挖掘与利用,尝试从寻求中原文化滋养的服饰文化入手,推动中原文化与“民俗服饰”课程教学融合互构,实现课程从”感知生活”到“全面育人”的教学设计,由此,增强“民俗服饰”课程特色与教学吸引力,助力中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外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然而大部分人对丝绸之路及其以丝绸命名的含义是模糊不清的。文章分别介绍了我国历史上几条著名的丝绸之路,包括早期丝路、草原丝绸、西南丝路、西北丝路、东方丝路和南海丝路等,并为我们描绘了在那些遥远的年代里曾经有过的、繁忙的丝绸交易之盛况。  相似文献   

13.
吴岚 《西部皮革》2024,(7):37-39
文章通过对客家服饰独特文化符号及其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分析,探讨了赣南客家服饰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研究得出,在赣南旅游业发展中,客家服饰在提升游客体验、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塑造景区形象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指出,为应对文化同质化和资源保护的挑战,亟待加强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并结合现代审美观念与市场需求进行创新性创作,在加强服饰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赣南客家服饰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推动服饰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苗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对湘西苗族文化的发展特点及服饰造型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与之相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通过实地调研,结合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加深对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内涵的理解,可看出湘西苗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有不同的特殊性质。研究的成果为更好地促进湘西苗族服饰元素的运用与发展,贯穿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涵 《西部皮革》2023,(9):108-110
纹样元素是瑶族服饰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极具民族服饰特点。文章深度挖掘了瑶族服饰元素与文化特征,并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研究了瑶族纹样元素在现代服饰中的创新与应用,旨在使广西瑶族刺绣纹样服饰设计与现代服饰潮流相融合,并以此进一步促进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清代至民国时期广府华侨服饰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下,承载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侨居各国的文化互相碰撞,呈现出颇具生命力的广府服饰文化因子,同时向广府侨乡地区传递西方服饰文化信息,对区域服饰文化乃至中国服饰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丝绸》2023,(8):176-179
<正>“2023丝绸之路周”开幕7月12日,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丝绸之路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正式开幕,主题为“丝路同行,互鉴共赢”,特邀匈牙利为主宾国。活动发布了《2022年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举行了“丝路之夜·数融之夜”暨“SROM海上丝绸之路云上策展大赛”颁奖典礼,还精心组织了展览、学术研讨以及丝路研学、丝绸之路文化进校园、丝路文物海报接力、  相似文献   

18.
服饰是穿在人身上的历史,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历史的高度综合,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保护并发展少数民族服饰甚为重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是我国服饰文化的瑰宝,是一个民族最深厚的文化沉淀,是特定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的产物,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9.
闫晶  范雪荣  陈良雨 《纺织学报》2012,33(1):111-115
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在对古代畲族服饰发展和演变的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和总结古代畲族服饰文化变迁的动因。影响古代畲族服饰文化变迁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引起其服饰演变的因素和促使其服饰传承的因素两个方面。演变因素又可分为生物因素--族源融合、地理因素--迁徙、经济因素--经济生活方式的转变、工艺发展因素--染织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因素--主流文化侵染等因素、心理因素--模仿心理等;传承因素主要集中在民族信仰因素--盘瓠崇拜和民族性格因素--反抗精神两方面。民族服饰的演变往往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反映着中华民族文化及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服饰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服饰文化,有助于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章以传统文化服饰中的民族历史、非遗文化、工匠精神为切入点,提出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路径,即挖掘服饰历史特色、开展非遗服饰体验、开展服饰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观念,在学习中贯穿工匠精神理念,从而进一步塑造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传承中华服饰文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