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综合热分析仪分析技术、激光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粒度对氢氧化铝在低温相变转化成勃姆石过程的影响,并采用Kissinger方程、Ozawa方程和Crane方程进行了不同粒度的氢氧化铝在低温相变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普通砂状氢氧化铝在相变过程有2个较为明显的吸热峰,将砂状氢氧化铝研磨至中位径D50在12μm左右时,相变过程仍然有2个明显的吸热峰;当氢氧化铝中位径D50在1μm左右的氢氧化铝,相变过程则只有1个吸热峰。根据Kissinger方程和Ozawa方程计算结果,随着粒度的降低,其相变活化能也相应的降低,说明降低氢氧化铝粒径,有利于勃姆石的制备。根据XRD图谱显示,低温煅烧后,样品的主要物相为勃姆石,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三水铝石,粒径越细,煅烧后样品中勃姆石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尼龙(PA)66/勃姆石复合材料,探究了勃姆石粒径、不同偶联剂表面处理和含量对勃姆石填充PA66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勃姆石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导热性、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同时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当偶联剂KH-550改性的粒径为1.5μm的勃姆石质量分数为50%时制备的PA66/勃姆石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复合材料无卤阻燃达UL94 V–0级,热导率为0.75 W/(m·K),热变形温度为169.3℃,适用于有一定导热、阻燃要求的电子电器元件。  相似文献   

3.
以异丙醇铝为原料,用水热工艺合成了勃姆铝石溶胶,并通过原位生成法将勃姆铝石溶胶与聚酰亚胺复合,制备了勃姆铝石/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及耐电晕性能测试分别对勃姆铝石溶胶和勃姆铝石/聚酰哑胺纳米复合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勃姆铝石晶体的粒度为20~30nm,勃姆铝石在聚酰亚胺基体中以纳米尺度分散,无团聚现象.纳米勃姆铝石的加入提高了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及耐电晕时间.当勃姆铝石含量为9%时,复合薄膜的耐电晕时间是纯聚酰亚胺薄膜的13倍.  相似文献   

4.
以ZIF-67为模板,通过不同煅烧温度,合成具有立方体形貌的多孔Co3O4。并通过XRD,SEM和BET对材料进行理化性能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可见光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结果表明,450℃煅烧条件下制备的Co3O4对降解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可见光光照4 h,降解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5.
邢鹏飞  李秀萍  贾宝军  赵荣祥 《化工进展》2016,35(12):3934-3941
采用高温煅烧MoO2和g-C3N4混合物制备了不同MoO2含量的MoO2/g-C3N4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N2吸附脱附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以MoO2/g-C3N4作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离子液体为萃取剂研究了反应体系的氧化脱硫性能。这项研究中考察了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得的催化剂、负载量、氧化剂使用量、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温度、萃取剂使用量、反应时间、硫化物类型等不同反应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2O2的使用量为0.2mL,MoO2/g-C3N4加入量为0.03g,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乙酯离子液体1.0mL,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60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24%-MoO2/g-C3N4催化剂脱硫率可以达到94.8%,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活性没有明显下降。此外,研究了MoO2/g-C3N4在离子液体中的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溶胶-凝胶法制备Al2O3纳米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Al(NO3) 3和NH3·H2 O为原料制备AlOOH勃姆石溶胶 ,加入PVA作为分散剂 ,干燥后制成干凝胶。干凝胶经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不同晶型的Al2 O3纳米粉。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 ,勃姆石干凝胶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为AlOOH→ε-Al2 O3→ -Al2 O3→δ -Al2 O3→θ -Al2 O3→α-Al2 O3,采用电子显微镜和BET比表面积法测量出Al2 O3纳米粉的颗粒大小  相似文献   

7.
以偏铝酸钠和硫酸铝为原料,通过一种高通量撞击流微反应器,提出了将微反应法与老化、水热法高效集成制备纳米片状氧化铝的新工艺。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BET法比表面积测定(BET)、热重-差热分析(TG-DTG)等方式对不同工艺耦合制备的产物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耦合方式对产物晶型、形貌、介孔结构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微反应器-水热法耦合技术能够制备粒径为30~100 nm、厚度为2~5 nm、纯度为99.7 %以上的纳米片层状勃姆石(γ-AlOOH),经550 ℃焙烧4 h可制得同样形貌的γ-氧化铝(γ-Al2O3)。通过不同工艺耦合能够调控氧化铝的形貌、介孔结构,为工业化制备片层状纳米氧化铝提供了很好的科研支撑。  相似文献   

8.
马晓彤  李英杰  王文静  张婉  王泽岩 《化工学报》2016,67(12):5268-5275
提出在碳酸化气氛中间歇加入HCl(间歇氯化)提高电石渣在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中捕集CO2性能的新思路。在双固定床反应器上,在不同循环次数加入HCl、碳酸化温度、CO2/HCl体积比等条件下,研究HCl间歇加入对电石渣循环碳酸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中间歇加入HCl使电石渣间歇氯化能提高其循环捕集CO2性能。在前N次循环碳酸化时加入0.1% HCl,当N=4时能使电石渣获得最优CO2捕集性能,第10个循环时的CO2吸收量比无HCl时提高了51%。HCl与CaCO3发生氯化反应,破坏致密产物层对CO2扩散的阻碍,提高了电石渣的碳酸化转化率。在碳酸化气氛加入HCl时,最佳碳酸化温度仍为700℃。随CO2/HCl体积比增大,HCl对电石渣捕集CO2性能的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9.
梁勇清  许绍龙  吕奕菊  刘峥  邹品田 《精细化工》2023,40(3):638-649+672
采用喷雾干燥法合成了Na3V2(PO4)3(NVP)前驱体,然后经过高温煅烧得到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Na3V2(PO4)3/C(NVP/C),考察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NVP/C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和BET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制备样品均为纯相的NVP/C,且并没有改变NVP/C的晶体结构;煅烧温度过高或煅烧时间过长会导致晶粒尺寸增大,性能迅速衰减。NVP/C制备最佳条件为煅烧温度700℃、煅烧时间8 h,在该条件下所制备的NVP/C(记为NVP/C-700-8)形貌更为规整,结晶性良好,具有较小的阻抗以及更好的离子扩散能力,进而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1 A/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最佳的放电比容量(122.4 mA·h/g)。在1.0 A/g电流密度下经过20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高达103.9 mA·h/g。  相似文献   

10.
以磷石膏为原料,采用氯化铵盐浸预处理方法获得磷石膏盐浸液,以该溶液为钙源矿化CO2制备球形球霰石型碳酸钙。首先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再通过XRD、SEM分析探究不同温度下产物的物相与形貌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添加任何晶型控制剂,在碳化温度为22℃、氨水加入量为10.00%、搅拌速度为650 r/min、CO2流速为0.3 L/min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球形球霰石型碳酸钙。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氨水加入量的增加,碳酸钙中球霰石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1.
由于钙指示剂(又称NN指示剂)的水溶液不稳定,通常将其配制成固体指示剂使用,但是存在着生成的络合物不够稳定、终点变色不敏锐、准确度不高等问题。研究了固体钙指示剂的最佳使用条件,以及表面活性剂对钙指示剂稳定性、灵敏度的影响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固体钙指示剂的最佳配比是钙指示剂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100、液体钙指示剂中钙指示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以及钙指示剂-乳化剂OP-10-苦味酸效果最佳,终点变色更加敏锐,精密度以及准确度都有显著提高,体系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分别研究了摇瓶和发酵罐中二甲基亚砜对红霉素合成的影响。通过摇瓶实验确定了适宜的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和添加时间,并在15 L发酵罐中考察了二甲基亚砜对红霉素合成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色糖多孢菌发酵48 h时,向发酵罐的培养基中流加体积分数为0.16%的二甲基亚砜,红霉素效价可达7961 U.mL-1,比对照提高11.6%;二甲基亚砜可以提高羟基化酶——P450单加氧酶的含量,从而提高红霉素产量。  相似文献   

13.
Oslefins and diolefins are important intermediates in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nd the future promises a further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demand. While several catalysts have been formulated in the past for the abstraction of hydrogen from butenes and propylene, these catalysts are inefficient in the abstraction of first hydrogen from butane. Bismuth molybdates (β and γ-phases) containing iron oxide and supported on alumina are used as catalysts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on th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n-butane. Effects of catalyst content, temperature and oxygen: n-butane ratio on conversion and selectivity to butadiene and (C4H8 + C4H6) are studied in the following ranges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β-bismuth molybdate/100 mol support I(K), 3–9; γ-bismuth molybdate/100 mol support I(K), 5-20; temperature, 400–500°C; O2: butane ratio, 0.6:1.7.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以水滑石替代氢氧化钙作为碱催化剂的硫化特性,研究了水滑石/氧化钙组合对消除氟橡胶硫化试样气泡的作用。研究了水滑石对双酚硫化氟橡胶的耐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内蒙古高庙子膨润土的EDXRF分析,得到了内蒙古高庙子膨润土的元素构成,并论述了近几年膨润土对核素的吸附行为研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pH值、吸附时间、温度、离子强度、无机离子、腐殖酸等。并对每种影响因素对不同核素的影响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石灰石品质对生料易烧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光 《水泥》2003,(8):6-8
将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试方法相结合,综合分析石灰石品质。在实验室进行生料易烧性试验,在同样试验条件和不同品质石灰石参与配料的情况下,通过测试灼烧后熟料中的fCaO含量,研究石灰石品质对生料易烧性能的影响,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ABAQUS材料子程序和基于的接触粘接界面建立3种粘接结构模型,研究了粘接层内的不同气泡缺陷形式(气泡大小、位置及数量)对不同粘接结构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接结构及搭接结构的拉力峰值与气泡尺寸成反比,气泡位置对粘接结构强度影响较小;气泡总面积一定时,气泡数量对对接结构强度影响有限,但搭接结构强度随气泡数量的增加而增强;气泡的存在导致双臂梁结构拉力-位移曲线波动,波动次数与气泡数量一致,并与气泡的位置相对应,而且波动随失效扩展的继续而减弱。  相似文献   

18.
To study the photo-grafting performance of acrylamide (AM) onto cellulose and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grafted cellulose, Whatman 41 filter paper was grafted with 30% AM in methanol by UV radiation using in situ technique. The amount of grafting (Gf) and tensile properties like tensile strength (TS)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Eb)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nsile properties, cellulose was pretreated under UV and gamma radiations at different radiation intensities and subjected to grafting with 30% AM under in situ UV radiation. Cellulose was also pretreated by alkali (5% NaOH) along with UV and gamma radiation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and grafted with AM under UV radiation. Among the treatments, the alkali + UV irradiated 30% AM grafted sample showed the best mechanical performance (TS = 200%, Eb = 250%).  相似文献   

19.
角蛋白对膏霜黏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角蛋白对聚丙烯酰胺/C13-14异链烷烃/月桂醇聚醚-7作为增稠剂的水分散体系黏度与屈服应力的影响,考察了以聚丙烯酰胺/C13-14异链烷烃/月桂醇聚醚-7作为增稠剂的O/W型膏霜体系中角蛋白对体系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角蛋白添加到护肤产品中会使产品黏度和屈服应力大幅下降,但通过几种增稠剂的协同作用会减弱其在膏霜中的降黏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项研究采用添加成核剂改性方法,促进聚甲醛成型中的结晶过程,改进材料的结晶结构,控制球晶大小,从而达到改进聚甲醛冲击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