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比我司下属D水厂的网格絮凝池与折板絮凝池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正常水质,无论取水低峰期还是取水高峰期,网格絮凝池与折板絮凝池运行效果相差不大;对于排涝期水质与高浊度水质,折板絮凝池处理效果优于网格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沿程待滤水浊度数据显示,折板絮凝池处理效果相对较好。网格絮凝池和折板絮凝池运行维护情况相差不大,但D水厂的折板絮凝池平行直板区最后一段因设计原因有死水区,该区域有出现池面浮泥现象,需要人工清理。  相似文献   

2.
竖流折板絮凝工程在水厂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上元门水厂2^#沉淀池改造工程是当地国内采用竖流折板絮凝工艺单池设计能力最大的工程,在设计参数选定,流程布置,过渡区装置,集水系统,浑水计量,排泥设施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本文分析了该池运行状况,阐述了竖流折板絮凝工艺设计思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将机械和水力两类絮凝形式相结合,研发了一种新型机械+折板组合絮凝反应器中试装置.通过絮凝试验对影响反应器絮凝效果的搅拌轴转速、搅拌桨直径、流量及折板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絮凝反应池的最佳运行参数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具有良好的除浊效果,从而为今后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宁夏某水厂采用传统的折板絮凝池工艺,在夏季面临大水量运行的要求,但大水量运行会影响折板絮凝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以及折板间水流速度,从而影响到水厂出水水质。为此,水厂进行了微涡旋升级改造,但改造后仍然面临出水水质不理想的问题。调查发现水厂现有絮凝池的水力停留时间过短,原水在絮凝池中得不到有效絮凝,从而影响了出水水质。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水厂的升级改造,进行了微涡旋絮凝池改造中试研究。向中试装置中添加直板对絮凝池进行分格可以缓解短流现象,这对于提能改造具有重要影响。在第一絮凝区微涡旋球高度占有效水深的55%左右、第二絮凝区微涡旋球高度占有效水深的25%左右的最佳条件下,中试装置提能15%,连续运行24 h,出水水质相对折板絮凝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多道并联、单通道3级串联竖流式折板絮凝池在吴江净水厂工程中的设计应用,并对该厂一、二期的运行成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二期工程中在反应池至沉淀池之间设置了过渡区,实现了絮凝G值的平稳过渡,从而有效提高了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扬州第五水厂一期工程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运行情况以及设计经验和不足.该厂采用了折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竖流折板絮凝工艺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竖流折板絮凝工艺是国内80年代初开始广泛应用的新型高效絮凝工艺,其基本原理是:运用折板缩放或转弯造成的边界层分离现象所产生的附壁紊流耗能方式,利用扰流机构形成的水力喷射、微涡旋紊动、角隅涡流综合效应和竖向流形成的絮粒网捕作用,在絮凝池内沿程保持横向均...  相似文献   

8.
异波折板絮凝池絮凝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Camp和Stein的速度梯度公式G值存在理论及应用上的缺陷 ,首次针对异波折板絮凝池 ,提出单位造涡强度———FS 这一宏观控制指标。由于折板单元的水力特征决定了其本身的造涡强度 ,将FS 与絮凝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宏观上就便于通过控制折板单元的水力特征来达到对絮凝效果进行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深圳中心城水厂二期工程的设计条件和水处理工艺流程,以预臭氧接触池、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V型砂滤池、二次提升泵房和臭氧接触池及生物活性炭滤池等为例,重点介绍了中心城水厂二期工程的主要净水构筑物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传统折板絮凝池处理低浊水时面临絮体沉降性差、“跑矾”等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宁夏某水厂采用微涡旋絮凝工艺对折板絮凝池进行升级改造,但改造完成后的运行效果仍不理想.通过分析对比微涡旋絮凝池和折板絮凝池中的颗粒数、浊度、絮体沉降体积、分形维数、分子荧光光谱等,讨论现有微涡旋改造的不足,并建立一套评价体系,以指导水厂的升级改造.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微涡旋改造后除第二絮凝段外,其他各段对浊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7%、6.7%、6.5%、56.1%,絮体颗粒数分别降低了20.8%、14.7%、25.2%、48.4%;第二絮凝段由于布水方式和填加微涡旋球过多(水力扰动过大、短流)等问题,使得絮体的形成受到影响,对浊度和颗粒数的去除率相比折板絮凝池无明显提高.所采用的评价指标能够评价水厂微涡旋改造,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为今后水厂的升级改造提供了良好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