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夏大地多"花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书龙 《园林》2000,(2):38
我国是花的国度。种花、养花、赏花、咏花、画花,历来被人们视为生活中的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在我国许多传统的节日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当推花节了。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即百花生日,是我国古老的花节,又称“花朝节”。花朝节始于唐盛于宋。宋代诗人苏东坡《花朝春夜》写道:“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千秋院落夜沉沉。”诗  相似文献   

2.
花朝节百花生日俗称花朝,据《熙朝乐事》、《占候》等书记载,以阴历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但也有以阴历二月二日和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的;宋代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又叫挑菜节;东京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又叫扑蝶会。花朝在我国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据古籍记载:唐时武则天在花朝节游园,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做成花糕赐与从臣。《旧唐书·罗威传》中说:“威每到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宋代朝  相似文献   

3.
芸香考     
《园林》2000,(1)
古代有一种植物是书籍的保护神——芸香,即芸草,或单称芸。它能防虫蛀。汉代收藏珍贵书籍的地方叫兰台或芸台,唐称芸局,宋称芸省。甚至称珍本书为芸帙、芸编;书签称芸签;书斋称芸窗。《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芸始生。”后人注云“芸,香草,世人种之中庭。”汉《说文解字》“芸,草也,似苜蓿。”宋·罗愿《尔雅翼》“芸类豌豆,丛生。其叶极芳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蟁,今谓之七里香。”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5.苏州孙均书厅前假山,即今环秀山庄。《履园丛话》记戈裕良叠山作品有“孙古云家书厅前山子一座”,即今苏州环秀山庄,孙古云家书厅即今补秋山房的前身。光绪《苏州府志》卷四十五《第宅园林》:“申文定公时行宅,在黄鹂坊桥东,中有宝纶堂,后裔孙继揆筑蘧园,中有来青阁,魏禧为之记。飞雪泉在申衙前,先为景德寺,后改学道书院,再改为兵备道署,又废而为申文定公宅,乾隆间刑部蒋楫居之,后归太仓毕尚书沅,继为孙建威伯宅,道光末归汪氏为耕荫义庄。”冯桂芬《显志堂稿》卷四《汪氏耕荫义庄记》:“今建祠之地,相传即宋时乐圃,后归景德寺,为…  相似文献   

5.
始皇陵,史称“丽山”或“骊山”。《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或作丽山”、(正义:丽音离。)“穿治骊山”等语。《广雅·释丘》,疏证中说:“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其实这也未必。因为战国中期赵肃侯的墓已称陵(-326)(《史记·赵世家》:“肃侯……十五年,起寿陵。”)。至于秦国,也早就称王墓为陵。如:惠文王墓曰公陵;悼武王墓曰永陵;孝文王墓曰寿陵,亦皆载于《始皇本纪》。到了唐代的李华《含元殿赋》中仍有“靡迤秦山,陂陀汉陵。”之语。《赋》在于渲染,“山”也许就是对始皇陵的专称吧!盖壮其大并“象山”也。始皇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境骊山北麓,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8)
<正>设计说明:花神是汉族民间信仰的百花之神。据《南淮子》所言,统领群花,司天和以长百卉的花神。十二月花神是根据社会风俗与岁时花信的自然规律,按每年的十二个月冠以花名而成的。《花的歌》是用意象水墨意境来表达对传统花神文化的敬畏。《飘系列》是通过纸本水墨为载体,用梦境的方式呈现乡愁和对童年的追思。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说明:花神是汉族民间信仰的百花之神。据《南淮子》所言,统领群花,司天和以长百卉的花神。十二月花神是根据社会风俗与岁时花信的自然规律,按每年的十二个月冠以花名而成的。《花的歌》是用意象水墨意境来表达对传统花神文化的敬畏。《飘系列》是通过纸本水墨为载体,用梦境的方式呈现乡愁和对童年的追思。  相似文献   

8.
记得一位民俗学家曾说过 :“最能体现中国民俗特色的莫过于春节前后的民俗活动了。”作为广义的春节民俗活动实际是集中于腊月和正月这两个月中 ,故而腊月民俗活动颇多。今择其要略谈一二。腊月考“腊”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而腊祭又是我国春节的起源。汉代人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 :“腊者 ,腊也 ,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其祖先也。”更早一些的在春秋时代成书的《左传》曾记有 :“虞不腊矣”(《左传·僖公五年》)。对这句话晋朝的杜预解释说 :“腊 ,岁终祭众神之名。”“田猎”是比种植业还早的人类谋生行业 ,由此可见“腊”之由来已…  相似文献   

9.
泉州传统民居更多的是一般庶民百姓的“居舍”:先有了庶民的聚居,才有后来作为城市的“泉州”,这也才是严格意义的泉州传统民居。 “泉州”之称最早出现在今天津地,为汉代的渔阳郡“泉州县”(县址在今天津武清县东南);隋代“泉州”才出现在福建地,“州”治却是在今福州(辖今福建全境);至唐景云二年(公  相似文献   

10.
四“弥山跨谷”的秦离宫古代帝王常在朝宫以外另选别地营建离宫,以为游乐之所。所谓“离宫”,按照唐颜师古的解释是:于别处置之,非常所居也。”离宫的出现很早,《左传·昭四》有云:“夏启有钧台之响”(在今河南禹县南);后来“殷纣在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史记·殷本记》·集解)所营鹿台在今河南汤阴朝歌镇南,更有沙丘台以畜养禽兽,故址在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春秋时,楚有渚宫及章华台(渚宫故址在今湖北江陵县城内,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古华容县城内。)吴有“春霄”、“馆娃”之宫(故址在今苏州市灵岩山)。战国时  相似文献   

11.
堪舆考     
后世风水又称堪舆 ,说者甚众 ,但堪舆一名的来历迄今仍不甚了了 ,今试释之。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于子 ,月从一辰 ,雄左行 ,雌右行。五月合午谋刑 ,十一月合子谋德。太阴所居辰为厌日 ,厌日不可以举百事。堪舆徐行 ,雄以音知雌 ,故为奇辰。《淮南子·天文训》这是堪舆一称书之典籍的最早例子。许慎注 :“堪 ,天道 ;舆 ,地道。”这是从汉代《堪舆历》天地时空合配之术处说法 ,以意言之。史箴说 :“ (《淮南子》)上下文之义 ,是谓天地运行之道 ,致月令有阴阳变化 ;有相冲克之时 ,也有和合之时 ,前者凶 ,后者吉。盖“堪舆”之义 ,实为“天…  相似文献   

12.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盛名天下。俗以“江南三名楼”称之。“江南”是否仅意指三楼均在长江之南?名楼天下有,非独处江南,但却不见有“江北”几大名楼说法。故这“江南”二字已超出寻常地域意指,含更多文化内蕴。是怎样的文化内蕴?自然,最明显不过当是:说到岳阳楼,即想到范文正公《岳阳楼》记;谈到滕王阁,必要讲到才子王勃《滕王阁序》;至于提起黄鹤楼,那就更会有一篇一篇脍炙人口的诗词随之脱口:  相似文献   

13.
本刊约请专家将一九三六年出版《辞海》(简称旧版《辞海》,本刊所据为一九八一年中华书局出版之缩印本)中凡有关建筑之词目进行了节编,进行这一工作的缘起是由于我们发现旧版辞海中不少重要的词目在新版辞海中却付阙如。例如“辟雍”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有关学校的规制以至平面布局等,旧版辞海所载甚详。今集中编录2000条,将在本刊分期刊出,以便于研究工作者查考,并作为《中国建筑词林》资料选登之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运斤堂札记     
(十四)、“以大观小”和“小中见大”沈括(1031—1095)是我国宋代的学术通才和巨人。他的《梦溪笔谈》博学达识,得到古今中外学人的一致好评。宋朝晁公武说他“高材博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括在北宋,学问最为博洽”。英国的李约瑟教授则称其《笔淡》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笔谈》所记匠师喻皓撰《木经》三卷的事迹,常见建筑史家引用。但他关于“以大观小”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6、南宋都城临安宫城正门丽正门《宋史?地理志》记载:“建炎三年(1129年)闰八月,高宗如临安,以州治为行宫。”《咸淳临安志》记载:“绍兴二年(1132年)九月南门成,诏名曰行宫之门。”(《南宋古迹考》卷上)《乾道临安志?宫阙》记载:“大内,在凤凰山之东,以临安府旧治子城增筑。南曰丽正门。(门外建东西阙亭、百官待漏院。)北曰  相似文献   

16.
《园林》(1988年第六期)曾刊出“九州之奇树.天下之名果”一文,介绍河北枣庄的石榴,今重谈之,说起石榴,应“天下石榴数临潼”。仲夏之际,万绿成荫,芳菲渐寂,石榴花却丹诚映日,灿红似火.各呈异彩,争芳斗艳。石榴,又名安石榴,为石榴科石榴属植物。据《花镜》记载:石榴“原产波斯及其附近,即现在伊朗及阿富汗等中亚地方”。在我国栽培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博物志》及《广群芳谱》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以归,故名安石榴”。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8年。所谓“安国”,即今之布  相似文献   

17.
楚国统治集团的先人(据屈原在《离骚》中所说,即上古五帝之一的高阳氏颛顼),原本居住在帝丘(约当今河南濮阳一带)。到了夏代,颛顼的后裔迁到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郑、鄢、许一带(即今河南省中部的新郑、焉陵、许昌等地)。《周语》:“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融”,即颛顼的后人祝融(亦称炎融);“崇山”,就是现在的中岳嵩山。这说明早在祝融之前,楚之先人巳迁到今河南省中部了。《山海经·大荒南经》甚至说祝融又是鲧的后代:“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欢头。”“欢头”,即“欢  相似文献   

18.
正"雄安新区"由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组成。"雄县"因大雄山得名雄县有"京南畿辅"之称,控扼津门,关锁中原,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据清初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称:保定府雄县"县治西南二里,高峙数十丈,峰顶广夷,一名望山,以其标领群岫,为众望也。其左翼为小雄山,奇峰牙列,石罅甘泉出焉。五代周置雄州,盖因山为名。"另传,"雄县"之得名与古代战事有关。《嘉靖雄乘》载: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伐辽,取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收复了被契丹占领二十多年的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任丘)、易州(今易  相似文献   

19.
临汾陟古     
<正> 临汾在山西省南部,古称平阳。旧址在今临汾城西南七、八公里。《史记·正义》载:“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水经注》中也有:“应邵曰:县在平河之阳,尧舜并都之也。”据《帝王世纪》载,尧约四千年前在今河北定县一带生活,后迁居晋阳,即今太原一带,“及为天子,都平阳”。据此,则平阳是我国最早建都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20.
1、四阿屋面——宫名的由来和建筑造型的历史性特创“阿房” (a·fang)——是后世的转音,按照古音当读为 o pang。将“阿”字与房屋联系起来,在先秦典籍中早有出现。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考工记》载:“殷人重屋,堂脩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后人对《记》中的“阿”字理解如下: 汉·郑元注:[四阿,若今四注屋。]四面皆有霤(又:[四角设栋也。] 清·戴震补注云:[世室重屋,制皆如明堂。明堂既四面,非四霤不可,故为四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