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安林超  刘庆  千洪涛 《机床与液压》2016,44(18):103-110
为了减轻三轮摩托车车架重量,优化车架结构,采用有限元理论的方法,在不同工况下对车架进行载荷仿真,分析车架应力和应变;利用ANSYS软件的Design Explorer模块,研究车架参数轻量化设计方法,获得车架轻量化设计方案.该方法对三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进行优化,为车架的结构改进和轻量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轻三轮摩托车车架重量,优化车架结构,采用有限元理论的方法,在不同工况下对车架进行载荷仿真,分析车架应力和应变;利用ANSYS软件的Design Explorer模块,研究车架参数轻量化设计方法,获得车架轻量化设计方案。该方法对三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进行优化,为车架的结构改进和轻量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车架是越野摩托车的主要受力部件,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质量轻便。依据仿生学原理新设计了车架整体结构,采用常规力学及有限元方法详细分析了摩托车在完成极限动作时车架的受力状况。得出不同落地方式情况下(前轮先落地,后轮先落地,双轮同时落地)车架最大应力值及危险截面出现部位。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车架具有高的刚性与强度,在上述三种落地方式下车架均不会出现裂纹和变形,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汽车车架是汽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行驶中车架上的某些焊接部位常常发生开裂现象,严重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对某型越野车车架支座及焊接接头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考虑到焊缝强度和焊接咬边的影响,研究了车架支座受静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分布和焊缝强度对焊接接头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找到了结构的薄弱位置,指出焊缝强度高匹配对改善焊接接头应力应变分布有利,为合理制定焊接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新型商务车副车架的开发要求,在副车架初步设计阶段,利用ABAQUS软件对其常用的十个工况进行强度分析.根据各工况的应力分布情况,找出了应力集中的位置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通过Optistruct优化工具对五个应力较大工况进行优化设计,根据优化后的截面尺寸再次进行强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副车架在满足应力的要求下,总质量减小了15.31%,指导了新车副车架的开发.通过对副车架优化前后的应力对比,表明提出的优化方案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以某铝合金厢式半挂车为分析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对厢式半挂车的车架强度和厢体刚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弯曲和扭转工况下,车架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具有较强抵抗破坏的能力。使得厢体的永久变形满足法规要求,刚度满足设计需求,保证半挂车结构的使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对ZL205A铝合金副车架结构与工艺设计进行分析,借助FDM与FEM模拟完成了凝固过程充型场、温度场与应力应变场的仿真计算分析。通过工艺预留孔位置、尺寸结构优化与T5热处理工艺参数优化,确定了副车架铸件的自由充型工艺方案。结果表明,副车架铸件实现了平稳充型与自内向外的顺序凝固,凝固热应力峰值为47.17 MPa,经T5热处理后本体试样的平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与伸长率分别为510 MPa、402 MPa与6.8%,满足了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提高摩托车车架设计制造品质的目标下,以某型焊接越野摩托车车架为原型,通过合理设计车架结构和铸造工艺,开发了整体精密铸造成形的摩托车车架。有限元分析表明,整体成形车架在极限承载工况下的强度和刚度、自由模态频率明显优于原车架;试制的车架品质优良,疲劳寿命比原车架明显延长且减重5%。结果表明,将大型薄壁整体铸造技术应用于车架类产品,可以提高其品质,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换辊小车横移车架刚度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轻量化的要求,提出了基于重量和刚度为目标函数的横移车架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对横移车架进行了静态特性分析,得到换辊时横移车架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然后,建立由设计变量所决定的车架重量和刚度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通过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法选取合适的分析样本点,并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对样本点处的静态特性进行计算和分析;最后,为了降低多目标优化计算量,先通过Shifted Hamersley抽样技术产生一个次优的初始解集,再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横移车架的质量和最大变形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Pareto优化解集。结果表明,优化后横移车架最大变形量减少10%,重量减小3%,并且车架变形及应力分布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陈明非  刘克铭  汪娜 《重型机械》2013,(1):63-67,72
该文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发动机压缩比随工况变化而进行自动调节的机构。在发动机冷启动、中小负荷时,压缩比为19;发动机为大负荷时,压缩比为15。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传动齿条进行了仿真,得到了不同压缩比、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应变云图。对传动齿条进行了结构优化,优化后的仿真结果表明:传动齿条的最大应力出现在传动齿条与活塞杆的接触部位,为3.282 MPa,最大应变出现在传动齿条与齿轮齿条的接触位置,为0.013 423 mm;设计的传动齿条满足变压缩比机构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