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已经超过8500万。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经超过两亿。目前,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程度总体较好,但建设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教育建筑、文化建筑、城镇老旧小区等无障碍宜居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低位服务台、无障碍车位等个别无障碍设施类型也有待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2.
无障碍(barrier-free)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也是方便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设施,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约1.3亿老年人。建设无障碍设施,形成无障碍环境,既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所有社会成员出行和生活的重要设施。国际通行的概念是,无障碍环境一般包括物质、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无障碍设施是无障碍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从工程建设方面针对我国5类残疾人(视力残疾、听力和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中的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者,方便地参与社会生活所设置和建设的设施。  相似文献   

4.
无障碍设施是为保证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人群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住宅等建筑及其周围设置的配套服务设施,以使上述弱势群体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但直接关系到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更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而且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高低。据统计,我国约有6000多万残疾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在2000年已达1.34亿人,要保障如此庞大人群的正常生活与出行,对城市设施进行无障碍化设计、建设和改造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5.
无障碍设施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便、安全地使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不只是以一部分残疾人为对象的建筑和城市设计,而是要使所有残疾人都使用方便的设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大楼是我国首座无障碍办公楼,该楼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高科技无障碍设施的应用,也成为了我国无障碍设施建筑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残障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加,新时代,我国更加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建设,而居住空间的无障碍改造设计是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从国内外关于残疾人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的文献研究入手,梳理有关国内外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改造的发展历程,综合评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关于残疾人住房起居无障改造设计的研究方向、方法与结论。同时,总结我国在老龄化背景和人本理念下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改造存在的无障碍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推进我国无障碍发展建设,提升残疾人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无障碍建设是帮助残障人走出家门、平等参与社会的基本条件,是在残障人和社会之间架起的一座"金桥".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和残奥会,特别是残奥会,加快了北京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进程.北京市对轨道交通、景区、宾馆、饭店、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大量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如新建地铁都按要求配备了无障碍设施,同时对20世纪60~70年代建设的地铁1号线、2号线进行了无障碍改造,8条轨道交通线新增42部爬楼车和109部升降平台,123个车站都至少有一个出入口能满足轮椅乘客从地面到站台的出行需求,基本实现了轨道交通车站通行无障碍.  相似文献   

8.
今天,福建省建设厅和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在这里联合召开《福建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新闻发布会.目的是为了加强我省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步伐,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不系统、不规范、不实用,这些问题给残疾人出行、参与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为此,建议:一、搞好规划建设。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残疾人、老年人无障碍建设内容,重视统一规划。新建设施要强制纳入无障碍设计标准,严把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关,把新建项目的无障碍设计作为施工图审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不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的,不予发放施工许可  相似文献   

10.
《安徽建筑》2008,15(4)
——《残疾人保障法》在7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残疾人保障法》中,对于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做出了专门规定。其中明确提出,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加强监督管理。《残疾人保障法》要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符合残疾人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1.
李真  张弘 《住宅科技》2008,28(3):42-45
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无障碍设计的意义,指出了我国室内环境无障碍设计中存在的不足,然后从建筑入口大厅、走廊和过道、楼梯和扶手、电梯等方面介绍了室内环境无障碍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部分技术指标,这对提高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爱弱势人群 共享城市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我国人口中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数量大,且递增速度快的国情,分析了弱势人群的心理、生理、社会特征和弱势人群对城市园林的迫切需要。指出园林设计师应加强弱势人群相关知识、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归纳出服务于弱势人群城市园林的设计原则,提出开展完善的无障碍设计、营造活动空间和应用园艺疗法改善弱势人群健康状态等园林规划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及建设用地紧张、人口基数巨大等现状,从老年人自身特点出发,探讨了老年人对户内设计、户外环境设计以及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方面的敏感性及适应性,从而更好地改进老年人住宅设施和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4.
李岩  郭旭  赵立恒 《华中建筑》2011,29(8):186-188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解决老年人的居住外环境问题迫在眉睫.笔者试图以"安全性"为设计原则,探讨养老居住外环境的安全性,以寻求在当前居住外环境设计中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无障碍交通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一种发展趋势。改善行动不方便者的交通出行是城市的一项重要责任,同时又可以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已经进入老年社会的上海,因老致残的比例日益提高。交通出行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我们必须及早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建设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上海轨道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起步早,已成为残疾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也还存在一些不便之处。首先阐述了上海轨道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背景,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出在轨道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理念转变的重要性。通过对国际无障碍建设先进理念的分析,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提出上海轨道交通无障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老年人住宅建筑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邓立飞  李玉堂 《华中建筑》2003,21(2):64-65,71
在我国城市人口老年化迅速发展,城市老人的居住问题愈来愈突出。本文是从城市角度考虑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研究范围为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和社区(Hiqh Density Residential Areas),从社区整体来考虑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及住宅建筑没计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使老年人连续的融入普通社区和人群。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停车场(库)处在快速建设时期,长期以来对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不够重视,使得我国停车场(库)无障碍普及率前进缓慢,造成很多不和谐的局面。文章主要阐述停车场(库)无障碍设计的现状和设计方法。以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设计的关注,为设计人员进行停车场(库)的无障碍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关注人性,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海波  郭晓君  成丽  王琬 《工业建筑》2006,36(2):101-102,78
21世纪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质量刻不容缓。以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提出了老人居住环境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铁站空间环境无障碍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方  陈红 《华中建筑》2014,(10):60-63
近年来,随着各大城市地铁的大量修建,提升地铁站内部空间环境,改善无障碍设计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地铁站空间作为一种新的空间类型,与其他城市空间相比,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是城市交通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空间节点。该文从无障碍设计的发展概况入手,以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在车站空间内的特殊要求为前提,提出了在地铁站空间环境中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并根据我国地铁站空间无障碍设计的发展现状,结合特殊人群在地铁站空间环境中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特征,对无障碍设计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他们对环境的特殊需求,探讨具有参考性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老年公寓套型的设计,应结合当地地形,地状,环境,医疗等种种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我国人口众多,老龄化普遍,在设计发展过程中会有许多不同于国外之处,我们应该借鉴参考,提取适合我国老年公寓的元素,满足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