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同位素技术判定银川平原地下水补给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同位素技术研究银川平原地下水特征表明:银川平原地下水具有不同的补给模式:贺兰山洪积扇的单一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山前侧向径流补给,受补给源所限,地下水滞留时间较长,更新能力较差;引黄灌区内潜水,主要接受黄河灌溉水的入渗补给,其中青铜峡单一潜水地下水更新能力强于银川以北地区.平原深部承压水为古地质时期补给形成的“古水”,地下水交替缓慢;城市地下水集中开采区,承压水具备新老掺和及现代水的特征,开采层接受上覆含水层的越流补给,承压水地下水流速自开采区边缘向开采中心增快.  相似文献   

2.
应用DRASTIC、AHP对地下水脆弱性的评价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在辽宁省中南部分城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采用的最优评价方法,方法以先期勘查和搜集的资料为基础,采用DRASTIC和AHP模型对辽宁省中南部分城市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两种评价方法的评价过程,以及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度,确定采用何种评价方法的结果更适合应用.结果两种评价方法均显示太子河冲洪积扇、海城河冲洪积扇、大清河冲洪积扇以及平原地区易于污染,东部山前坡洪积平原和大清河冲洪积扇的基岩地区不易污染.但AHP模型的评价结果图更符合实际情况.结论两种评价方法所得结果的总体趋势是相同的,但基于AHP模型所获得脆弱性评价结果更适于为辽宁省中南部分城市的地下水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以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历史资料、实地水文地质调查、取样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水化学图解、统计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历史阶段(1980~1985年)和现阶段(2005~2010年)F-质量浓度空间分布,探讨了现阶段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F-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现阶段高氟水的区域范围相比历史阶段明显增加; 从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补给区(Ⅰ区),到中部冲积湖积平原缓慢径流区(Ⅱ区),最后到东部冲积海积滨海平原排泄区(Ⅲ区),浅层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呈低→高→低的变化; 高氟水的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HCO-3和Na+富集的苏打型碱性水化学环境有利于F-的富集,而Ca2+、Mg2+则会抑制F-的富集; 高氟水的形成与其迁移、赋存的环境条件有关,在Ⅰ区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主要受萤石溶解作用、F-解吸作用控制,在Ⅱ区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受蒸发浓缩作用、萤石溶解作用、方解石-白云石沉淀作用、F-解吸作用等控制,而在Ⅲ区高氟水主要受方解石-白云石的沉淀作用、F-解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等控制。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浅层地下水Pb污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Pb在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下的行为特征;以天津地区为例,对浅层地下水冲的Pb与其他化学组份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浅层地下水Pb含量为0.012-0.360mg/L,并呈正偏态分布,其峰型比正态分布更尖锐;Pb与矿化度,Fe,NH4^+的线性关系密切,与Fe,Mn相似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新疆阿勒泰山,各类沉积物含宝石性研究表明,发现几处古风化壳型、洪积──冰碛型、残坡积型和冲积型宝石矿床(点),各类沉积物对宝石的富集作用不同,有意义的宝石砂矿,均发育靠近含矿田岩的上述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石灰稳定黄河冲(淤)积粉土强度低,抗冻性差的原因,也分析了在该土中外掺水泥易出现收缩裂隙的原因.探讨了在石灰土中外掺0.75%Rs,3%Rc,提高强度和抗冻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以北纬 40°为界 ,塔克拉玛干沙漠可分为两大沉积区 ,即北部为东西向塔里木河干流形成的古老和近现代的冲洪积泛滥平原 ,南部为发源于昆仑山北坡的诸多水系形成的古老或近现代冲 (湖 )积细土平原。查明两大沉积区的水文地质特征 ,为开展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地理环境变迁和地下水系统的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沿塔中公路勘查塔克拉玛干沙漠水文地质特征中 ,电性特征很好地反映出两个不同沉积区及与之对应的水文地质单元 ,同时根据电性分布特征 ,绘制了塔中公路沿线的地下水水质分布规律 ,并对塔里木河的早、中、晚期古河道的演化进行了推测 ,为开展塔里木盆地地下水形成演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活性半焦脱除烟气中SO2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性半焦脱硫本征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预测活性半焦脱除SO2的行为,也是反应器开发和放大的基础.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对自制活性半焦在SO2-O2-N2-H2O三相体系,研究了消除内、外扩散影响的条件,并在W(SO2)为0.08%~0.2%,W(O2)为4%~10%,W(H2O)为6%~14%,反应温度为368~398K,W/F为10~30s的范围内系统考察了W(SO2),W(O2),W(H2O),反应温度对活性半焦脱硫反应速率的影响,获得了半焦烟气脱硫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当活性半焦粒度小于0.2mm,气体流速不小于0.8m/s时可消除内、外扩散的影响;模拟烟气中W(SO2)在0.1%~0.15%时,活性半焦的脱硫速率较高,W(H2O)对于活性半焦脱硫速度影响比较明显,随着W(O2)的增加,活性半焦脱硫速率有小幅增加;活性半焦脱硫的活化能为11.811kJ/mol,较低的活化能与自制活性半焦高的硫容量吻合.  相似文献   

9.
提高石灰稳定粉土的强度及抗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石灰稳定黄河冲(淤)积粉土强度低,抗冻性差的原因,也分析了在该土中外掺水泥易出现的收缩裂隙的原因,探讨了在石灰土中外掺0.75%R3%R提高强度和抗冻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黄河来水减少,宁夏引黄灌区灌溉用水减少了30%,灌区实施抗旱打井工程,造成灌区地下水位下降,个别湖泊出现干涸;在集中连片的井灌区,周边居民的生活自备井、手压井取水困难.章分析了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潜力和未来引黄水量减少后对地下水位及灌区绿洲生态的影响,提出应保持适宜的引黄水量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以维系灌区绿洲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稻草作为碳源,研究不同相对投加量对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硫酸盐废水的影响,确定去除硫酸盐的最佳稻草相对投加量.方法利用静态试验,在6组反应器(R1-R6)中接种富含SRB活性污泥,pH在7-7.5,T=35℃,w(SO4^2-)=2000mg/L的厌氧环境下,分别投加1g,5g,10g,15g,20g,25g稻草,测定体系中SO4^2-、COD、VFA、pH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6组反应器硫酸盐去除率分别为7.72%,67.52%,100%,100%,100%,VFA去除率分别为89.45%,70.48%,32.12%,20.67%,19.58%,15.79%.R1、R2中COD去除率均达到100%,R3~R6中COD质量浓度不断增加.反应体系中C、N、P质量比为m(C):m(N):m(PR1)=7:6.5:1,m(C):m(N):m(PR2)=100:5:1,m(C):rn(N):m(PR3-R6)远大于100:5:1,碳硫质量浓度比为w(COD)/w(SO4^2-)R1=0.028,w(COD)/w(SO4^2-)R2=0.417,w(COD)/w(SO4^2-)R3-R6〉3.体系中pH均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结论稻草相对投加量为5g时,硫酸盐的处理效果最佳,此相对投加量下w(COD)/w(SO4^2-)值接近SRB完全降解硫酸盐的理论值0.617,SO4^2-、COD与VFA去除率较高,1g稻草去除0.132g硫酸盐,反应体系中C、N、P质量比与pH均达到SRB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用模拟移动床色谱对C60进行了分离。工作参数:直径1cm长10cm的半制备柱;固定相为ODS;残余液流速2.2mL/min,萃取液流速2mL/min,进样流速12mL/h;室温;切除C60前杂质的流动相V(甲醇):V(甲苯)=60:40,切换时间14.5—15.5min;切除C60后杂质的流动相V(甲醇):V(甲苯)=50:50,切换时间19.5—20.5min;在上述条件下,对80%C60固体粉末进行分离,C60的纯度可达95%,收率大于70%。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易于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铁柱撑膨润土对Cr(Ⅵ)吸附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旨在研发一种无害经济的修复Cr(Ⅵ)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可渗透反应墙(PRB)的反应介质.方法将铁柱撑膨润土作为Cr(Ⅵ)的吸附质,在原土进行钠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柱撑改性并对改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确定,将制备出的改性土用于对Cr(Ⅵ)的吸附处理并确定最佳吸附条件.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改性条件为:柱化剂的制备为n(OH^-)/n(Fe^3+)=1:1.5,柱撑土制备时反应和老化温度为80℃,老化时间24h.利用单因素试验考查各种因素对吸附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4g/L、吸附时间45min、pH为6的水体中Cr(Ⅵ)(30mg/L)去除率达到92.3%,处理后Cr(Ⅵ)质量浓度达到地下水水质Ⅲ类标准.结论将铁柱撑膨润土作为PRB的反应介质应用于修复Cr(Ⅵ)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乳化液膜法处理柠檬酸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油包水(W/O)型乳化液膜处理柠檬酸水溶液.研究柠檬酸在磷酸三丁脂(TBP)为流动载体、Span-80为表面活性剂、Na2CO3溶液为内相试剂、煤油为膜溶剂的液膜体系中的迁移;考察表面活性剂浓度、载体种类和用量、油内比(Roi)、乳水比(Rew)、柠檬酸浓度、内相试剂浓度等对柠檬酸溶液COD去除率的影响;同时探讨用载体TBP替代正三辛胺(TOA)的可能性.通过实验得出的最佳条件为:膜相为质量分数分别为3%的TBP和Span-80煤油溶液,外相为0.06 mol/L的柠檬酸水溶液,内相为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Rew=1∶10,Roi=1∶1,提取搅拌速度为450 r/m in,且用载体TBP完全可以替换TOA进行实验.在最佳实验条件下5 m in内即能使水溶液中柠檬酸COD去除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Cu、Mg、Zn、Ni和Fe对Al—18Si过共晶铝硅合金室温及高温(350℃)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X)对合金中富Cu相、富Fe相的组织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u、Mg是提高AI-18Si过共晶铝硅舍金室温及高温强度的主要因素;Zn含量增加明显降低合金350℃时的高温强度,改善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延伸率;Fe降低合金的室温强度,显著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当Cr:Fe=0.35:1,Mn:Cr=2:1,含铁0.8%~1.2%时,Al-18Si-4.0Cu-0.7Mg-0.2Zn-1.0Ni-(0.8~1.2)Fe合金力学性能σb(25℃))310MPa,延伸率受(25℃)≥0.75%,σb(350℃)〉130MPa,延伸率δs(35℃)〉1.5%;合金中富铜相主要以块状Al。Cu相和白灰色花卉状A15Si。cu2Mg8相存在,富铁相主要以三叶草状、树枝状和棒状Al5Si(Cr,Mn,Fe)相存在.  相似文献   

16.
钢渣OGFC-13型排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钢渣为粗集料、石灰岩为细集料、矿粉为填料、SBS改性沥青为结合料配制OGFC-13型开级配钢渣排水沥青混合料,其配合比为m((13.2~19)mm钢渣)∶m((9.5~13.2)mm钢渣)∶m((4.75~9.5)mm钢渣)∶m((0~4.75)mm石灰岩)∶m(矿粉)=13∶28∶45∶13∶1,最佳油石比为4.5%,聚脂纤维用量为0.3%。该沥青混合料的钢渣用量高达86%,且不用提高改性沥青和纤维用量,有利于钢渣的综合利用,节约道路建设成本。通过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和车辙试验得出,该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为9.8kN,劈裂强度比为89.8%,动稳定度为5753次/mm,均优于技术规范要求。该沥青混合料的渗水系数为37.0mL/s,摩擦系数(BPN值)为70.7,表明其渗水能力很强,抗滑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不同区域高砷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广泛分布2类高砷地下水区(干旱内陆盆地和湿润河流三角洲),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选择以河套盆地、呼和浩特盆地、大同盆地和银川盆地为代表的干旱内陆盆地和以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湿润河流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不同区域高砷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以HCO3-Ca型为主,大同盆地、河套盆地和银川盆地高砷地下水主要为HCO3-Na型,而珠江三角洲高砷地下水为Cl-Na型;高砷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低,处于还原环境;SO42-和NO3-质量浓度总体较低,其中江汉平原SO42-最低,而河套盆地NO3-最低;铁与砷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珠江三角洲高砷地下水中铁、锰质量浓度最高,砷质量浓度相对较低,而大同盆地高砷地下水中铁、锰质量浓度最低,砷质量浓度相对较高;风化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还原作用等不同程度地发生于高砷地下水系统中,在河套盆地和呼和浩特盆地,除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外,黄铁矿沉淀可能是控制地下水中铁、砷质量浓度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在江汉平原,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和Fe(Ⅱ)的再吸附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在地下水pH值较高的干旱内陆盆地,吸附态砷的解吸附也是一个重要的富砷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植株中不同部位丹参酮Ⅰ、丹参酮Ⅱ两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DiamonsilTM C18色谱柱(250mnl×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4:16),柱温:3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68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2种成分可完全分离。丹参酮Ⅰ、丹参酮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051~0.10μg(r=0.9999),0.0029—0.058μg(r=0.9997)。平均回收率丹参酮Ⅰ为98.7%(RSD为1.2%),丹参酮Ⅱ为100.2%(RSD为1.7%)。实验结果可为中江丹参植株地上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野外调查、取样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等,介绍了银川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资源利用概况,探讨了土壤盐渍化、湖泊湿地萎缩、地下水盐化、地下水超采以及土地荒漠化等水环境问题及其演化成因。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地下水主要接受渠系渗漏及灌溉入渗、大气降水入渗、平原周边地下侧向径流、洪水散失、黄河水等补给,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是排水沟排泄、蒸发和人工开采等,大部分地区潜水埋深在3m以内;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黄河引水,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土壤盐渍化总面积8.17×104hm2,呈逐年缩减的趋势,主要分布于银川平原北部,平原南部仅分布在邵岗东部、灵武东部秦渠和东干渠等;湖泊湿地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北部,永宁以北、平罗以南区域比较集中,滩涂沿黄河两岸分布;潜水总含盐量自西向东、自南向北不断增大;银川和石嘴山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超过500km2;沙漠化土地分布在银川平原的东西两侧;土壤盐渍化及地下水盐化主要由潜水位埋深过浅,蒸发强烈造成的。最后,提出了防治上述水环境问题的对策: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配;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田间工程配套,实现渠道防渗管道化;改进田间灌溉技术;严格污水排放,积极开展污水净化处理,实行污水资源化;加强对水土环境质量的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20.
以樟脑粉为原料合成了消旋樟脑磺酸;采用l-苯甘氨酸为拆分剂,经拆分、纯化分离得到了手性樟脑磺酸。合成消旋樟脑磺酸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5 h,浓硫酸的滴加速度0.5~1.0 mL/min,反应温度10℃,消旋樟脑磺酸的收率85.6%,熔点195~201℃。拆分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物料比n(dl-樟脑磺酸)∶n(l-苯甘氨酸)=1∶0.95,d-樟脑磺酸拆分收率64%,熔点194~196℃,[α]2D0=+23°(C=5,H2O);l-樟脑磺酸拆分收率90.8%,熔点197~198℃,[α]2D0=-22.5°(C=5,H2O)。样品经熔点、旋光率、红外光谱等检测方法,证明与目标产物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