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根据金属氢化物的热力学特性,储氢合金可应用于热驱动化学氢压缩器。针对热驱动化学氢压缩器用储氢合金的要求,系统研究了Ti-Mn系和Ti-Cr系多元储氢合金的储氢性能,研究了Cr/Mn比,Fe部分取代Cr,Zr部分取代Ti以及A侧过化学计量对Ti-Mn系和Ti-Cr系多元储氢合金的储氢容量、吸放氢平台特性(包括压力、滞后和平台倾斜度等)、热力学性能、活化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筛选出一对性能优良的储氢合金(Ti0.95Zr0.07)(Mn1.1Cr0.7V0.2)和(Ti0.95Zr0.07)(Cr1.4Mn0.4Fe0.1Cu0.1)分别作为两级热驱动化学氢压缩器的低压级和高压级合金。以此2合金设计制作了氢容量为50L的压缩器,以水作为热交换介质可将压力为2.5MPa氢气压缩到40MPa以上。  相似文献   

2.
储氢合金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了金属氢化物贮氢原理;对稀土基、AB2型Laves相、BCC固溶体型以及Mg基储氢合金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简述了储氢合金作为储氢容器、Ni/MH电池、氢化物热泵、催化剂和氢的提纯等领域的应用;简析了储氢合金存在的储氢容量低、粉化以及性能衰减等技术难题;并对储氢合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液化储氢、高压气态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及复合储氢等4个方面总结了氢气的主要储存技术及其发展。重点介绍了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尤其是对储氢材料在大规模风电储能中的实际应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TiZr氢化物掺杂NaAlH4的储氢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机械球磨方法在NaAlH4络合氢化物中添加3%(摩尔分数)Tizr合金氢化物,合成复合储氢材料。采用XRD、SEM和等容法储放氢性能测试等技术对该复合储氢材料的形态、物相和可逆储放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TiZr合金氢化物的NaAlH4可以实现可逆吸放氢,同时具有良好的储放氢动力学性能,在160℃、0.1 MPa放氢条件下,其总放氢量达4.5%(质量分数),40min可逆放氢量超过3.0%,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NaAlH4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的TiZr合金氢化物,在复合储氢材料吸放氢前后保持物相和结构不变,对NaAlH4络合氢化物的可逆储放氢反应起到催化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们迫切需要寻找替代能源.氢能作为可持续、清洁的能源而被广泛研究,其中氢的储运问题成为氢能应用的关键.含Al-H键络合物储氢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储氢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储氢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其它一些金属-铝氢化物等含Al-H键络合物储氢材料的成分、制备、晶体结构以及储氢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机械合金化是一种新颖而有前景的合金形成方法,特别适用于制备不同体系的非平衡材料。用这种方法已经大量成功地合成储能或与能量相关的氢化物合金。高等级的纳米晶金属间化合物代表了新一代金属氢化物特征。 近年来,用机械合金化制备非晶纳米晶Mg2Ni、ZrV2和LiNi5系合金。这些材料即使在低温下都表现出良好的吸氢和放氢动力学。 钛基合金是富有前景的储氢材料。比如,在立方CsCl结构中结晶的TiFe合金比LaNi5一类合金更轻、更便宜,在室温下可吸收2H/f.u.,是一种无毒的材料。但是,由于TiFe的吸氢/脱氢动力差和活化过程复杂,它在…  相似文献   

7.
氢是未来的绿色燃料,而储氢仍是一个关键问题.在过去几年里,人们已经开发成功了高压气体储存、液氢、气体微球和活性碳吸附等储氢方式,其中最有潜力的是在固相金属氢化物中可逆地储氢.这一挑战给研究者们提供了新的开发方向,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储氢系统,它们可以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氢气燃料、空气调节器和氢化物热泵、镍-金属氢化物(Ni-MH)电池和其它一些装置.使用金属氢化物为基础而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是Ni-MH电池技术,用于作为Ni-MH电池负电极的氢化物往往是AB2型或者AB5型材料.由于电池保持…  相似文献   

8.
金属储氢材料十分适合于车载储氢.由于储氢材料在吸放氢过程中,伴随有大量的反应热,而反应热的释放与传播速率会直接影响储氢装置效用的发挥.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有必要对金属储氢系统内部的温度场实施适当的控制.本文利用Matlab编写金属储氢材料放氢过程实时热仿真程序,用于计算不同车辆运行工况下储氢罐内的温度分布,以便得到当前情...  相似文献   

9.
Mg-3Ni-2MnO2储氢材料本征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Mg-3Ni-2MnO2氢化物储氢材料,并对其吸放氢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Avrami指数研究了储氢材料吸放氢过程中相转变行为特征,利用形核长大理论建立其本征吸放氢动力学方程,并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能够制备具有良好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的储氢材料:200℃,2.5MPa条件下需要约65s的时间完成吸氢,吸氢量为6.23%(质量分数),300℃,0.1MPa条件下完成充分的放氢需要约550s的时间。吸氢过程Avrami指数约为0.5,其相变的主要过程为盘状氢化物沿厚度方向的生长:放氢过程中,根据Avrami指数的变化。其相转变特征为形核长大阶段、新相继续稳定长大阶段(无新的晶核形成)。动力学方程计算结果与试验曲线能较好的吻合:温度和压力对吸放氢动力学性能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铝系贮氢材料与锂系贮氢材料的研制铝氢酸盐(Alanate)即含四氢铝酸离子([AlH4]^-)的盐的总称,LiAlH4含氢量为10.6%(质量),NaAlH4含氢量为7.5%(质量),但是这些氢化物并不能进行氢化反应,所以不适合作贮氢材料。近年来发现在乙醚中掺入NaAlH4和TiCl3之后则发生两阶段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Mg合金在轻量化方面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Mg具有较低的电极电位及储氢量较大的特点使得Mg在能源材料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述了Mg作为储氢材料和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Mg基储氢材料的性能改善、制备方法等,同时对Mg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体系进行了简要介绍。此外,还较详细地介绍了具有高容量储氢性能的Mg基复杂氢化物的研究现状及结果。  相似文献   

12.
车用镍氢电池性能优良、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稳定,是混合动力车(HEV)比较理想的辅助动力。随着混合动力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力电池用储氢合金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此外,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发展,以氢气为燃料的电动汽车也将迅速发展起来,这就要求必须有安全高效的贮氢系统与之相匹配。传统的液态及高压气态贮氢方式由于成本、质量、体积大小以及安全性等因素限制,无法应用于车载贮氢系统。相比之下,金属氢化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材料,具有贮氢密度高、安全高效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将成为未来车载燃料电池的氢载体。文章主要对近期Ni/MH电池用储氢合金的种类和发展以及高容量镁基储氢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一些综述分析,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郭进  李重河  陈念贻 《金属学报》1996,32(5):557-560
本文利用模式识别的偏最小二乘法(PLS)对过渡金属二元合金氢化物的形成和贮氢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化学键参数-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建立描述过渡金属二元合金贮氢材料形成的数学模型,是贮氢材料设计的一种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镁基储氢材料颗粒尺寸对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吸放氧动力学方程,计算了颗粒大小对镁-镍-氧化物储氢材料吸放氢动力学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直径的镁-镍-氧化物储氢材料的吸放氢反应速度差别较大;颗粒越小,其吸放氢动力学性能越优异。  相似文献   

15.
具有超结构特征的稀土-镁-镍基贮氢合金作为新一代金属氢化物/镍(MH/Ni)电池负极材料,因其高的放电容量和好的倍率放电性能,是目前贮氢电极合金发展的重点材料之一。本文从材料相结构、贮氢特性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稀土-镁-镍基AB3型、A2B7型和A5B19型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进展,为开发兼具高容量和长寿命的新型稀土系贮氢电极合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硼是贮氢合金中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元素,将硼及其化合物加入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的合金电极材料中,可有效改善贮氢合金电极的性能。本文主要评述了硼的添加对贮氢合金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控制硼的含量对改善MH-Ni电池性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将纳米技术与贮氢材料结合起来,可显著的改变材料的贮氢性能。本文综述了纳米贮氢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La-Mg-Ni系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La—Mg—Ni系贮氢合金是最具希望的新一代Ni—MH电池的负极材料,本文阐述了该合金系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LaMg—Ni系电极合金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提高La—Mg—Ni系电极合金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Mg-FeTi基储氢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活化性和储氢性能而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Mg-FeTi基储氢材料的机械合金化、氢化燃烧合成、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方法,并对其活化性及储氢量的研究进展作了论述.最后对Mg-FeTi基储氢材料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贮氢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氢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制备、贮存、输运及应用技术都有了长足发展。本文即对贮氢材料的种类及其最新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