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是目前制约玉北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原因。玉北1断裂带成藏特征研究表明,玉北1井区奥陶系鹰山组油藏为受不整合控制的、与碳酸盐岩古岩溶有关的岩溶-缝洞型油气藏。鹰山组碳酸盐岩发育孔隙、孔洞、裂缝3类储集空间,从而形成裂缝-溶蚀孔洞型、裂缝型、孔洞型3类储层,其中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是该区最重要的储层类型。油藏范围主要受分布不均一的岩溶缝洞储集体控制,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具有大面积叠置连片和不均匀含油特点。鹰山组油藏经历多期成藏,海西晚期为主成藏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玉北地区油气聚集成藏主要受油源、储层、输导体系和盖层的综合控制。油源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不整合面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优质的运移通道;储层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及规模;巴楚组下泥岩段、中泥岩段等区域性盖层为油气保存提供了保障。在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断裂通源,网状输导,储层控富,海西晚期成藏,后期调整"的玉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4区古地貌对储层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一直为世界性难题。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岩溶、构造运动形成的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为主,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构造的精细解剖,认识到断层纵横向展布控制油气成藏,断裂发育的地区溶蚀孔洞发育;通过对中-下奥陶统顶部海西早期岩溶古地貌的恢复,发现塔河4区奥陶系潜山储层分布主要受岩溶古地貌影响,并明确了缝洞储层有利发育区。综合分析认为,在后期开发方案调整中应该避开古地形低洼区;而在储层精细描述中,应根据古地貌特征调整属性预测参数。通过古地貌恢复,为油藏精细方案调整和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该思路和方法对塔河油田其它相似区块的研究和寻找奥陶系油气高产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加里东期古岩溶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实践表明,塔河油田主力油层奥陶系油藏储集空间以碳酸盐岩岩溶孔、洞、缝为主,因此岩溶作用及其发育程度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集体的发育及油气成藏必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多种资料表明,本区除发育海西期岩溶外,还存在加里东期岩溶。原岩性质、断裂、裂缝发育强度、古地貌形态、古气候、古水系是控制岩溶发育的因素,其中古地貌形态、断裂裂缝发育强度是主要的控制因素。加里东期岩溶对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上奥陶统桑塔木组覆盖区之下的中—下奥陶统一间房组、鹰山组和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扩大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岩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很大程度上受岩溶型储层发育的控制,深入总结储层的岩溶作用类型及形成机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量岩心、薄片、阴极发光、成像测井、地震及测试分析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原始沉积作用、岩溶作用和构造断裂作用是形成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主要机制。其中,储层的原生孔隙和沉积相带是次生孔隙形成的基础;岩溶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准)同生岩溶作用、层间岩溶作用、顺层岩溶作用、潜山岩溶作用、埋藏溶蚀作用是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的最主要成因,各种岩溶作用多期叠加、改造形成复合型优质岩溶储层;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是促进岩溶发育、控制储集体发育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古潜山轮古西地区奥陶系断裂解释存在的难点,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采用平面上参考相邻塔河地区的断裂发育规律,纵向上参考多层地震属性,对断裂进行了精细刻画和认识。结果表明:轮古西地区奥陶系断裂按形成时间分为中晚加里东期、海西期,按规模分为I级、II级、III级;同时,断裂对潜山地貌、沟谷水系、岩溶储层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进而影响油气的富集成藏;断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I级及部分II级断裂控制油气的垂向运移通道,并通过控制古地貌影响油气的平面优势运移方向,而III级及另外部分II级断裂通过影响岩溶作用进而控制着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发育和分布。该认识对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石臼坨凸起是渤海海域重要的潜山油气勘探和开发目标。基于现有的钻井、取心、岩屑、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了石臼坨凸起427构造带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并对影响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427构造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岩石主要以灰岩、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缝洞为主,晶间孔、溶蚀孔次之,储层类型有孔隙-裂缝性及裂缝-孔隙性两类。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主要受岩性、构造破裂作用、岩溶相带、古地貌等多方面因素控制:①岩性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有利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局限台地相;②构造破裂作用是岩溶储层形成的关键,受边界大断层长期活动的影响,可形成构造缝且更易形成溶蚀扩大缝,是岩溶作用发育最有利的场所;③427构造带奥陶系可划分出2个岩溶带,即垂向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④岩溶古地貌中的岩溶高地和宽缓的岩溶斜坡2个二级岩溶带是最有利于溶蚀作用发育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很大程度上受岩溶型储层发育的控制,深入总结其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储层岩石学及储集性能等方面,对该区的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认为该区储层的基质孔渗极差,难以形成有利的储集空间,而次生孔隙(裂缝、溶蚀孔洞、洞穴等)构成了该区的主要储集空间,裂缝-孔洞型、洞穴型储集层较为发育,是最有勘探价值的储集层。通过对构造演化特征和岩溶系统的分析,认为储层的原生孔隙和沉积相带是次生孔隙形成的基础条件,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是促进岩溶发育、控制储集体发育的关键因素,岩溶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是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内部断裂发育、油气分布极为复杂,仅在局部区块形成高产稳产井组,开展油气富集模式及其主控因素的研究对于该区油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钻井、岩心、岩石薄片、生产实践等资料和走滑断裂构造分析、岩溶储层分析,探讨了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走滑断裂对储层发育和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发育NE向和NW向“X”型共轭走滑断裂,其中,NE向走滑断裂在海西晚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继承性活动,分段性强,有利于多期油气运聚。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体储层是主要储层类型,发育断控、断裂-岩溶共控、岩溶作用控制形成的3类缝洞体储层,在断裂与岩溶作用叠加部位最为发育。受控于断裂的方位、期次与分段性,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油藏主要沿NE向走滑断裂带的局部区段分布,发育断裂-潜山型、断裂-岩溶共控型和断控型3类富油模式。基于断控油藏富油模式,2020年以来新钻井的效益井比例明显提高,勘探效率明显提升。研究认识揭示了超深层致密碳酸盐岩走滑断裂带发育规模成藏、差异富集机理,可以为超深层断控复杂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参考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塔中西北部奥陶系油气勘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对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主控因素研究较为薄弱,严重制约了该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通过对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化验分析数据可知,研究区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主要发育裂缝型、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3种类型储层。塔中西北部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受控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沉积微相为储层的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其中台地边缘高能粒屑滩最为有利。礁滩体岩溶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对优质储层的规模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西部目前勘探程度比较低的阿东区块台缘带以及台内断裂发育区是良里塔格组缝洞型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发育于碳酸盐岩中的古岩溶构成了重要的油气储集体,溶蚀水源、水化学场和水动力场是影响古岩溶发育的3个主要因素。对长庆油田、川中磨溪气田和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研究表明,压释水作为溶蚀水源在岩溶形成和油气运秽聚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岩溶的发育受后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古岩溶的演化控制了磨溪气田L1^1储层岩溶气藏的储集特征;古构造、古断裂、古水文系统和古岩溶地貌是造成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储集性能较好的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为未充填洞穴储层和大型洞穴充填孔隙型砂岩储层。随着岩溶型储层概念和含油气系统理论的提出,古水文地质分析工作在储层预测研究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已成为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对于该岩溶储层的溶蚀机制尚存在争议。为此,基于沉积、层序与储层综合研究成果,结合微观分析测试与宏观地震资料分析结果,将该区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划分为石灰岩溶蚀孔洞型、白云岩孔洞型和硅质岩裂缝孔洞型3种类型,并分别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石灰岩溶蚀孔洞型储层纵向上分布在中奥陶通鹰山组上段和一间房组,而白云岩孔洞型储层主要发育在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和鹰山组下段且厚度较大;(2)石灰岩溶蚀孔洞型储层形成于三级层序界面(低位期)岩溶作用,而白云岩孔洞型储层则主要形成于受三级层序界面岩溶作用控制的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两者均分布在三级层序界面之下的高位体系域;(3)该区硅质岩储层的发育明显受断裂控制,是深部热液沿断层对石灰岩改造的结果,硅质岩储层及其热液溶蚀缝洞系统分布在断裂附近。进而推测:塔中北坡奥陶系除了发育上述3种储层类型以外,还发育台地边缘礁滩型储层。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T738井区地处岩溶高地向岩溶盆地过渡的斜坡带,为上奥陶统浅覆盖区域,大型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结合古生物、地震、钻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对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及储层主控因素展开分析。研究表明:井区奥陶系一间房组、鹰山组两套缝洞型储层主要是加里东运动中期I幕、海西运动早期两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而成。古水系侧向输入,沿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恰尔巴克组地层尖灭带发生顺层溶蚀,并沿着深大断裂垂向渗入、水平溶蚀,纵向形成垂向渗滤与水平径流两个溶蚀带。岩溶作用过程中,岩溶水系通过贯穿型深大断裂泄水,形成完整的补给—径流—排泄系统。区域上,广泛发育的断裂对储集体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根据三组不同走向的断裂与主水流方向的交互关系,总结了三种储层发育模式,其中,北西向断裂带是最有利的储层发育部位。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堡凹陷老堡南1井奥陶系潜山测试获日产700m3高产油流,南堡油田被发现。综合岩心、钻井、地震及测井等多种资料,分析探区油气地质特征,对影响油气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总结。研究表明:①南堡凹陷奥陶系潜山有利储层的发育是受多旋回构造运动与多期岩溶作用控制的断裂裂缝-岩溶复合储集体,储集空间主要是断裂裂缝、溶蚀孔洞及溶洞充填沉积的溶积砂岩、砂砾岩原生孔隙;②沙三段发育优质烃源岩,是油气的主要来源;③油气藏分布受优势储层控制,由断裂和不整合组成的纵横交错的网状输导体系为油气纵向和横向运移创造条件,有效烃源岩与潜山有利圈闭空间良好配置是油气能否运聚成藏的关键,潜山高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潜山低部位只要储层发育也可聚集油气;④储层是控制油气成藏的最为重要的要素,南堡凹陷奥陶系潜山油气勘探主攻方向是多旋回构造-岩溶作用形成的断裂裂缝-岩溶复合储集体。   相似文献   

14.
塔河地区断裂对奥陶系古岩溶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河地区奥陶系发育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一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的逆断裂,断裂走向总体为NW向、NE向、EW向和SN向为主。断裂对奥陶系古岩溶地貌的形成和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溶残丘、沟谷和古水系常沿NW向、NE向和SN向断裂发育。断裂带附近古岩溶储层尤为发育,缝洞型储层发育优势方向展布受控于断裂展布方向。  相似文献   

15.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岩溶型储层发育模式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顶部的不整合面发育大规模岩溶缝洞型优质储层,目前已探明油气储量约2×108t。岩溶型储层以大型缝洞储集空间为主,贯穿于不整合面以下200 m范围内,具有非均质变化的缝洞叠置连片且呈带状展布。这套储层既与岩溶古地貌相关,又受多成因、多期次成岩溶蚀、断裂裂缝、埋藏溶蚀叠加的综合控制,其中断裂和裂缝网络是岩溶水的主要渗滤通道,不整合岩溶控制了储层的横向展布规模,埋藏溶蚀是优化储集性能的关键。通过储层主控因素的深入分析,建立了储层叠合发育演化模式,综合预测了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指出在勘探中要注重不同井区之间的储层类型和主控因素之差异性,优选主控因素以对勘探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6.
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塔里木油田高产稳产的主力油藏,其缝洞型储集层成因机理、形成时期和油气分布一直是研究难点。基于地球物理资料,结合岩心和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生产特征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哈拉哈塘地区热液岩溶的特征,厘定了热液岩溶时期,明确了海西运动期活动断裂与加里东运动期走滑断裂对热液岩溶和油气分布的控制。研究认为,岩浆活动、海西运动期活动断裂形成、热液岩溶和油气成藏均主要发生在二叠纪,时间相近并具有成因上的继承性。海西运动期活动断裂与加里东运动期走滑断裂在力学性质、产状、规模、分布以及对热液岩溶的发育和控制方面存在差异。加里东运动期走滑断裂上热液岩溶体可以有效成藏,而海西运动期活动断裂由于在油气成藏期存在开启和间歇活动,导致热液岩溶体不能成藏或成藏能力差,从而造成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东西部油气分布差异巨大。在进行油气勘探和井位部署时应区分海西运动期活动断裂和加里东运动期走滑断裂,以寻找加里东运动期走滑断裂上热液岩溶体作为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具有良好油气勘探潜力,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不明制约了勘探进程。通过岩石学、物性测试与地化分析等手段,总结出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主要发育溶洞型、溶孔型、裂缝-溶蚀孔洞型、溶蚀孔洞-裂缝型与裂缝型等5种储层类型。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以及裂缝活动为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早-中奥陶世相对较低的海平面,导致微古地貌高部位在准同生期反复暴露地表遭受溶蚀,形成不受单一统一暴露界面控制的小尺度溶蚀孔洞、顺层溶蚀与示顶底充填等现象。总体来看蓬莱坝组溶蚀作用强度大于鹰山组。主要发育于准同生阶段和浅埋藏阶段的白云岩化作用增强了岩石的抗压实压溶能力,有利于早期溶蚀孔洞的保存,对储层具有间接贡献。裂缝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海西晚期之前的裂缝多被方解石、白云石和硅质等流体充填,对储层贡献较少,海西晚期及喜马拉雅期裂缝经历的成岩改造较弱而成为有效裂缝。  相似文献   

18.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心及薄片观察鉴定、物性特征分析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储层主要为泥微晶-细粉晶白云岩、岩(膏)溶角砾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3类;储渗体主要有4种类型:晶间孔隙型、溶蚀孔(洞)型、裂缝-孔洞型以及裂缝型,其中孔隙型储层最为发育,溶蚀孔(洞)型、裂缝-孔洞型储层次之,纯裂缝型储层相对较少;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范围小于4%,渗透率主要分布范围(0.01~0.32)×10-3μm2,为低孔-低渗致密储层。研究区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储层主要受沉积和古岩溶作用的控制,在奥陶系顶部形成了大量溶蚀孔、洞、缝,形成了碳酸盐岩岩溶储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查清储层发育规律,提高勘探成功率,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等手段,结合测井、孔渗等资料,研究了塔中顺南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微晶灰岩、藻黏结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为裂缝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一间房组储层基质孔隙度最小值为 0.20%,最大值为 3.90%,平均值为 1.52%;渗透率最小值为 0.003 mD,最大值为 5.84 mD,平均值为 0.62 mD,储层基质物性较差,以发育 Ⅲ 类储层为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溶蚀(岩溶)作用、破裂作用等,其中胶结作用是最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岩溶)作用和破裂作用均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20.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系统发育模式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阳  范智慧 《石油学报》2011,32(1):101-106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以缝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特殊型油藏。区域构造演化与古岩溶发育关系密切,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加里东中期及海西早期岩溶作用,海西早期裸露风化壳岩溶作用是塔河岩溶储集体发育的主要因素。塔里木盆地北缘一间房、硫磺沟、三道班和五道班等地区奥陶系古岩溶露头地质调查及塔河油田储集体发育特征揭示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存在地下河系统型、岩溶洞穴型和溶蚀孔缝型3大类型的缝洞系统发育模式。地下河系统和岩溶洞穴是最主要的储集体类型。断裂带附近是缝洞系统发育的密集带;古地貌控制了缝洞系统的平面分布,岩溶台地内的峰丛洼地区溶洞最发育,其次以岩溶缓坡内的丘峰洼地区和丘丛垄脊槽谷区古岩溶缝洞系统发育程度高;垂向上溶洞发育具有明显分带性,表层岩溶带是最重要的岩溶发育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