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勘探潜力巨大,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是玛湖凹陷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给下一步的勘探提供参考借鉴,通过岩性观察、压汞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CT扫描及数理统计等实验和方法,探讨下乌尔禾组储层的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下乌尔禾组储层岩石类型多样,火山碎屑物质含量高而成熟度低,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多样,以剩余粒间孔、微裂缝、粒内溶孔为主,孔隙喉道较细,非均质性强。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对储层控制作用明显,物性较好的储层主要发育在水动力较强的(水上)水下分流河道、泥质含量较少的砂体中。压实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造成70%左右的原生孔隙丧失;而胶结作用是次要因素;溶蚀作用是建设性的成岩作用,溶蚀作用生成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发育在(水上)水下分流河道等相带中。构造作用产生的微裂缝使储层非均质性增强,也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十里加汗地区处于准连续成藏区,是上古界天然气有利的勘查地区。文中对十里加汗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储集砂体的岩石学、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山西组储集砂体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孔隙类型多样,发育有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孔、粒内溶孔、铸膜孔、晶间孔、微裂缝等,具有储集意义的主要有残余粒间孔和次生粒间孔。另外,储层发育主要受到沉积作用及后期成岩演化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奠定了储层的物质基础,成岩演化改善了储集砂体物性。  相似文献   

3.
渤中凹陷石南斜坡区古近系中深层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包裹体、X衍射和物性分析等手段,对渤中凹陷石南斜坡区古近系中深层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中深层存在优质储层,孔隙度为20%左右,渗透率为(100~1 000)×10-3μm2,为高孔高渗储层。储层孔隙类型以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孔隙较原生孔隙发育。沉积作用为研究区中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溶蚀作用是形成该优质储层的直接原因,成岩演化控制了区内古近系中深层储层中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异常高压和烃类早期充注是形成中深层优质储层的辅助因素。  相似文献   

4.
却勒地区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储层是一套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为主的地层。通过岩矿分析、薄片观察及物性分析研究发现,底砂岩段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少量裂缝,储层类型为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储层经历了同生-表生期、早成岩A期及早成岩B期三个演化阶段,表现为较强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优质储层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裂缝发育和上覆膏盐岩层的影响。扇三角洲前缘砂坝为最好储层,其次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胶结作用破坏了孔隙的发育,而溶蚀作用是产生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裂缝沟通孔隙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能,膏盐岩层保护了孔隙和裂缝,同时增强了溶蚀孔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压汞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廊固凹陷WX0井区沙四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X0井区沙四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粉长石砂岩,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孔喉结构类型属于粗-中喉型,储层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隙,粒间(内)溶孔和裂缝较少。研究区储层经历了压实、溶蚀、胶结、交代等四种成岩作用,处于早成岩B期、晚成岩A期、晚成岩B期三个阶段。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沉积作用控制有利的沉积相带,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产生次生孔隙,使储层孔渗变好。  相似文献   

6.
对杭锦旗十里加汗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复杂的成岩及孔隙演化过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致密气的高效勘探开发.文中运用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及物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下石盒子组低渗透致密储层成因及孔隙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石盒子组优质储层发育受控于断裂带、煤系地层、沉积相、埋藏深度及溶蚀作用强度;辫状河比冲积扇更有利于储层发育,断裂带有利于储层溶蚀孔隙发育;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残余原生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微裂缝,次生孔隙数量明显高于残余原生孔隙;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了储层原生孔隙,早期方解石胶结对储层具有双重作用,溶蚀孔隙是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研究区下石盒子组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少量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成岩阶段A期,有利于优质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巴喀西山窑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发育规律和主控因素,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研究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结果表明:该区储层主要以中砂岩为主,粗砂岩和细砂岩次之;储集空间主要是粒内溶蚀孔、粒间溶孔、残余粒间孔隙、微孔隙和微裂缝,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致密储层与成岩作用的关系认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化,溶蚀作用是储层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西山窑组未充填的中等尺度裂缝发育,可以改善储层物性;非渗透性致密砂岩层的存在有利于保护储层孔隙。  相似文献   

8.
综合利用铸体薄片镜下观察、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及X-衍射等分析手段,对四川盆地北部地区须家河组的储层特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3.25%,平均渗透率为0.05mD,为低孔-低渗型储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是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微相类型;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孔隙损失的首要因素;强烈的胶结作用导致孔隙进一步减少;溶蚀作用是对储层发育贡献最大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的强弱是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裂缝是改善砂体储渗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西北部须二段以致密砂岩储层为主,但4000 m以下仍发育优质储层。深层优质储层主要发育残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裂缝。研究认为: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原始沉积条件、成岩作用、地层超压和裂缝有关。原始沉积条件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母岩性质及三角洲前缘沉积不仅造成原始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低,还形成大面积发育的高成份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从而有效抵抗上覆地层压实作用;石英颗粒早期发育绿泥石衬边,可以抑制次生石英的形成,同时抵消了部分上覆压力的增加,原生孔隙得以保存;欠压实作用有效削弱了正常压实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裂缝可构成良好的储集空间,有效沟通各类孔隙,增加孔隙流体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中西部须家河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铸体薄片镜下观察、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及X-衍射等分析手段,对四川盆地中西部须家河组的储层特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5.83%,平均渗透率为0.283×10-3μm2,为低孔-低渗型储层;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孔隙损失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是对储层发育贡献最大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有利于保护剩余原生粒间孔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录井及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侏 罗系八道湾组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认为研究区的砾岩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粒内溶孔及构造裂缝, 砂岩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经历的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主要成岩作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侏罗系八道湾组砂岩和砾岩都处 于晚成岩阶段A 期和B 期。总结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储集空间和储层物性的影响机理:压实作用造成 储层储集空间减少、物性变差;胶结作用一方面充填储集空间,降低储层物性,另一方面成为支撑颗粒骨 架,减弱压实作用的影响,同时在成岩作用晚期为溶蚀作用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溶蚀作用是产生次生孔 隙和裂缝,并具有连通作用的最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干柴沟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古近系下干柴沟组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等的研究,指出下干柴沟组储层主要由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组成,胶结物为碳酸盐;储层砂岩的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较差;不同构造带上孔隙的发育程度和储集性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马海—南八仙地区孔隙最发育、储集性能最好,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发育中高孔—中高渗储层,冷湖构造带孔隙发育—较发育、储集性能较好,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发育中低孔—中低渗储层,鄂博梁构造带储层孔隙相对最不发育、储集性能很差,仅发育少许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发育特低孔特低渗储层。认为控制研究区储层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储层的岩石成分和成岩作用,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而碳酸盐胶结和绿泥石粘土膜对储集性能的改造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柴北缘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及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和压汞等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夹少量次生粒间孔,储层物性好,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低,孔喉半径较大且分选性中等,歪度粗,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好。储层质量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辫状河河床及滩坝沉积区为最有利储层发育区,加之压实作用较弱、成岩早期的中等胶结作用和比较普遍的溶蚀作用有利于原生孔隙和喉道的保存及部分次生孔隙和喉道的发育。利用储层物性及压汞等参数,将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划分为Ⅰ、Ⅱ、Ⅲ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14.
川西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量岩心、薄片观察和钻测井、储集物性资料分析,发现川西南地区须家河组储集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其分布广泛,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质、岩屑质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为残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和裂缝,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是有利储集体;储层在须二段和须四段发育(须二段储层物性好于须四段),以Ⅱ、Ⅲ类储层为主,Ⅰ类储层分布较少,优质储层受控于构造、沉积相带和岩石粒度。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diagenesis of sandstones of the Funing Formation at Gaoji Oilfield, Subei Basin, east of China. Mineralogy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sandstones are lithic arokose and feldspathic litharenite, with less subarkose and sublitharenite. The diagenetic processes include compaction, cementation, replacement, and dissolution, indicating an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diagenetic sequence. Among the diagenetic minerals, carbon forms the major cement, appearing as dominate pore occluding cement in the Funing sandstones. Smectite is helpful for the formation of chlorite. Quartz overgrowth may be inhibited by illite and chlorite. Pore types existing in the study area include a mix of primary intergranular, secondary intergranular, secondary intragranular, moldic pores, and micropores. The quality of reservoir sandstones is environmentally selective, and pores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sand bars, distributary channels,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s, and overflow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6.
川西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深层碎屑岩是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储层质量对气藏发育规模至关重要。应用岩心、露头、地震和测井等资料,对川西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深层有效储层属低孔低渗储层,主要发育于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等微相,岩性以粗砂岩和含砾细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孔、粒内和粒间溶蚀孔及裂缝。②研究区有效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等因素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最为有利;溶蚀作用形成溶蚀孔隙,并对原生孔隙进行改造,有效提高了砂体物性;构造破裂作用产生的构造裂缝对有效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③研究区须家河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大面积砂体,较多的原生孔隙在早期快速埋藏过程中得以保存;在后期埋藏成岩过程中,烃类生成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使得岩石产生了大量溶蚀孔隙;喜山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大量裂缝优化了储层物性。④川西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相对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老关庙—文兴场—柘坝场、中台山、黎雅庙及剑门关等4个区域。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中深层储集空间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目前发现的油气主要聚集于中深层古近-新近系,其储集空间基本类型主要包括剩余原生粒间孔隙、次生溶蚀孔洞和裂缝,并形成5类储集空间组合。具有储渗意义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次生溶蚀孔洞和裂缝。受压实作用和胶结充填作用以及沉积环境的影响,剩余原生粒间孔隙不甚发育,而次生溶蚀孔洞和构造裂缝发育。除了油源流体外,大气降水可能在有效储集空间的形成中起到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镜下特征分析,对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铜钵庙组储层溶蚀作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区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其次为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中的凝灰质砂(砾)岩是主要储层岩石类型。溶蚀对储层改造作用明显,是研究区最重要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表现为长石、岩屑和火山物质的溶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区孔隙类型及孔隙垂向演化。孔隙类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火山灰溶孔等,原生孔隙所占比例较低。纵向上在1 600~1 900 m、2 300~2 900 m处发育2个异常高孔带。影响溶蚀发育程度及分布的因素,除了断裂和成岩作用过程中发生的有机质热演化及局部大气水淋滤而形成的酸性流体外,还包括岩石类型和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9.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康村组储层主要的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其次是陆源碳酸盐颗粒的溶蚀和交代作用;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剩余粒间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喉道组合类型为中孔中喉和中孔小喉型为主.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因子分析、聚...  相似文献   

20.
综合岩石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32)碎屑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沉积微相以及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冷湖七号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碎屑岩以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孔隙类型多为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胶结物多为方解石;黏土矿物含量平均为15.0%,伊利石含量较高,绿泥石与伊/蒙混层含量次之,成岩环境为碱性环境。碱性成岩环境有利于成岩阶段早期绿泥石包膜和方解石胶结物的形成,前者增加了岩石的机械强度,抑制了硅质胶结作用,有利于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后者含量小于12%时,有利于后期酸性流体介入,发生溶蚀作用而形成一定量的次生溶孔,从而对储层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冷湖七号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等砂体,优质储层发育于远砂坝以外的砂体中,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元素硼、“相当硼”含量和钴元素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沉积水体为陆相淡水—半咸水,水体深度整体较浅,水动力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