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雨 《机械制造》2003,41(2):33-34
Ⅱ 影响法向侧隙的因素 齿轮副的法向侧隙jn是齿轮副在工作齿面接触时,非工作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齿轮设计中,其侧隙主要靠齿厚极限偏差和中心距极限偏差来保证。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规定了齿厚极限偏差的数值由小到大,依次为C,D……S等14种字母代号来表示,每种代号所表示的齿厚偏差值以周节极限偏差.fpt的倍数计算,设计时可根据齿轮副的工作情况来选择,由齿厚极限上偏差Ess、下偏差Esi或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Ews、下偏差Ewi两种代号组成。 由于齿轮的齿厚公差、中心距公差、加工和安装  相似文献   

2.
董元敏 《机械》1992,19(6):20-22
GB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规定了用齿轮的齿厚极限偏差来保证齿轮副工作所需侧隙。标准中共规定了14种齿厚偏差代号,并允许在超出14个代号时,齿厚偏差可用数值表示。对正、反向运转的齿轮副,考虑到回差、振动及噪声的因素,还需校验其最大极限侧隙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齿轮精度,减少回程误差,需要尽量小的齿轮副侧隙;而考虑到热变形和正常润滑,以及加工、安装误差的补偿,则需要足够大的齿轮副侧隙,否则将产生干涉.综合各个影响因素,从而选取并确定齿轮副最小侧隙.齿轮副最小侧隙是由齿厚上偏差E_(?)来保证的.由切齿进刀等因素确定齿厚公差T_(?)之后,则可求得齿厚下偏差E_(?)=E_(?)-Ts.按GB 10095—88规定,齿厚极限偏差一般是用14种字母代号,以齿距极限偏差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在齿轮的设计中,齿轮公差的查找,侧隙的计算,从而确定齿厚极限偏差的代号,公法线长度及其偏差的计算,都是十分繁琐而又极易出错的,本文根据JB179—83以及工程实际中的需要,设计了一套在微机上自动查找内、外齿轮公差,计算侧隙,从而给出齿厚偏差的代号;计算公法线长度及其偏  相似文献   

5.
陈信 《机械设计》1990,(4):53-54
GB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1328-75《平行轴渐开线齿轮—ISO精度制》。这一国家标准与旧的部颁标准JB1L79—60《圆柱齿轮传动公差》相比较,其侧隙种类远多于旧标准所规定的四种侧隙。国标的新侧隙制扩大了设计人员的选择范围,但同时也增加了计算的繁复性和加大了设计齿轮时的工作量。为配合新标准的贯彻,现提出一种在确定渐开线圆柱齿轮副侧隙时,便于选用国标规定的14种齿厚极限偏差代号的快速查表格式。各单位可按所需的齿轮精度与规格范围等,参照下述格式示例编妥备用。国标对齿轮厚极限偏差是按齿距极限偏差(fpt)的倍数用代号表示的,14个代号所表示的fpt的倍数见表一。  相似文献   

6.
在齿轮工件图上应标注齿轮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代号,计算这些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其中需要反复查表。作者为了提高设计人员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周期,设计了一个微机自动确定齿厚极限偏差代号的软件,并选用体积小、性能价格比高的CasioPB-700便携式微机作为硬件工具。人工需要一个多小时的工作量,利用本系统只需几十秒。一、系统结构与数学模型本软件大约要10k左右的存贮量,其中包括程序与表格数据两部分。程序用  相似文献   

7.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JB179-83)已颁布几年,各工厂都已逐渐使用。但在设计齿轮,计算其精度过程中,由于精度项目的表格较多,查找比较不便。故现根据此标准,考虑到实用、方便,选编了1~16模数,精度等级为6~15级的齿轮精度拉尺,主要用于外齿轮。经使用,效果较好,能满足一般齿轮设计的需要。现把经过修改后的齿轮精度拉尺介绍如下。一、分度圆弦齿厚和弦齿高新标准规定了齿轮工作图上应标注齿轮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字母代号。规定齿厚偏差的目的是保证一定的齿侧间隙。齿厚偏差指的是分度圆柱面上,齿厚的实际值与公称值之差。按定义,指的是分度圆柱面上的弧齿厚,但由于不便于测量,用分度圆柱面  相似文献   

8.
设计齿轮时,确定齿厚极限偏差代号是一项重要又繁琐的工作。本文用PC—1500型计算机完成该项工作,速度快,计算正确,且能自行查取多种表格和选择适当的代号一次性完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与齿侧间隙大小有关的因素,参数的取值方法和范围,齿厚极限偏差十四种代号的数值特点,计算齿厚级偏差时有关参数值用取上限值的办法,进行了大量的计算,确定出齿厚极限偏差折代号的系数值,并进行圆整后,得出相应的齿厚极限偏差的代号。并且对该表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分析,认为可以应用于设计实践,简单方便,节约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设计资料系根据机械电子工业部部标准JB197-83“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的有关内容制订,提供一种快速确定渐开线圆柱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上下偏差及齿厚上下偏差、偏差字母代号的简易查表法。考虑到工业上大部份齿轮的使用情况,本查表法仅适用于齿形角为20°的齿轮。在齿轮的零件设计图上,需要根据齿轮工作情况选择精度等级,确定公法线平均长度上下偏差及齿厚偏差字母代号,目前存在着:1)计算繁杂费时,且要查阅大量表格;2)为确定公法线平均长度上下偏差及齿厚偏差字母代号,需算出很多齿轮零件设计图上不需表明的  相似文献   

11.
对目前很多机械设计手册上列出的确定齿厚极限偏差代号的参考表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不够完善的地方,并编制出新的参考表格,该表格在确定齿厚极限偏差和齿厚公差方面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2.
在贯彻JB179—83《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对,如河将JB179—60标准的齿厚极限偏差及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套改为JB179—83标准,是目前急需完成的工作。根据JB179—83标准规定,在齿轮及齿轮副工作图上,应标注齿轮及齿轮副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及齿轮副的侧隙。根据“级套级”原则,若以计算  相似文献   

13.
关于齿轮副侧隙和齿厚偏差计算的合理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志 《机械设计》1995,12(3):38-42
关于齿轮副侧隙和齿厚偏差计算的合理性问题李天志(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1前言在宣传和贯彻齿轮新国标工作中,关于齿轮副极限侧隙和齿厚偏差的计算,新国标仅作了原则规定,因理解差异,存在着不同的计算方法,算出的极限侧隙和齿厚偏值差距较大。有的方法算出的齿...  相似文献   

14.
在贯彻GB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时,齿厚偏差代号和公法线平均长度上下偏差的确定是企业贯标时的一个难点,这一点已为大家共识,本刊在1995年第2期及以后几期发表了赵长汉等同志的文章,对齿轮的齿厚偏差代号确定后如何简便、快捷地求出公法线长度上、下偏差数值给出了表值。但是,从确定侧隙到求出偏差代号仍是标准使用者颇感头疼的难题。它包括:①确定最小法向侧隙值jnmin;②计算齿厚减薄量|Ess1+Ess2|;③对齿厚减薄量重新分配(即Ess1、Ess2的计算值);④查表套代号确定齿轮的齿厚偏差。设计人员不希望在应用标准时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齿轮副侧隙的作用及计算公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求了一种电算程序,当一定的工作参数输入给计算机后,与齿轮精度等级相应的齿厚极限偏差代号及检验误差项目立即打印出来,节省了设计时间,对大学生或工程设计人员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齿轮齿厚极限偏差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是齿轮设计、生产中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几年来,在贯彻GB 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下称新标准)中我厂也遇到了不少难点。除赵长汉同志在《机械工业标准化》1995年第2期所谈到的,在齿轮设计中,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需要作烦琐的计算难点外(我们同样经过计算,编制了公法线平均长度上下偏差E_wms、E_wmi、E_wmi数值表,其数值完全与赵长汉同志计算相同),还遇到了如何确定齿厚极限偏差代号问题。因为在机床行业中,执行的JB/GQ 1070—85《机床圆柱齿轮副侧隙和齿轮齿厚偏差》标准(下称联合标准)不符合新标准的规定,不能再直接引用。 在贯彻新标准中,考虑到机床行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把联合标准靠向新标准的过渡办法。具体做法举例如下: 机床用渐开线圆柱外齿轮,m=3.5,分度圆直径d=100mm,α=20°,7级,中心距α=160mm  相似文献   

17.
潘东 《机械制造》1992,30(2):21-22
根据国家标准 GB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的规定,齿厚偏差ΔE_s 的定义为分度圆柱面上齿厚实际值与公差值之差,对于斜齿轮,指法向齿厚;而齿厚极限偏差的上偏差 E_(ss)、下偏差 E_(si)和公差 T_s,对直齿轮而言,均在分度圆上计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按 GB10095-88规定,用分度圆齿厚来作为控制进刀和检验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极为不便。实际  相似文献   

18.
齿轮副最小极限侧隙计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磊江 《机械》1998,25(4):23-25
对文献「1」所得出的齿轮副侧隙及齿厚极限偏差,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等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使之更有利于严格控制齿轮副侧隙,减小回程误差。  相似文献   

19.
圆弧齿轮传动是一种具有承载能力高、使用寿命长的动力齿轮传动,在抽油机减速器上应用非常广泛。双圆弧齿轮基本齿廓的位移直接影响齿轮的啮合质量,在实际生产中,常用控制弦齿厚、弦齿高极限偏差的方法间接控制基本齿廓位移量,在测量前必须计算出弦齿厚、弦齿高的理论值,本文阐述了双圆弧齿轮传动的弦齿厚、弦齿高计算原理和公式,提出了以牛顿迭代法计算双圆弧齿轮的弦齿厚的原理、流程及迭代方程,与手工计算相比,大大降低了工作量,精度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考虑K H V型渐开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在三种不同的中心距 ;理论中心距、齿厚减薄后最大中心距和试验中心距下的工作情况 ;通过输入齿轮精度等级和齿厚偏差代号确定齿厚减薄后最大中心距 ,并试输入小于齿厚减薄后最大中心距的试验中心距确定中心距的最大偏差范围 ,为制订最经济的中心距公差提供依据 ,并开发了仿真系统软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