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综放开采沿空留巷矿压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村煤矿S2-6综放沿空留巷为例,分析沿空留巷后巷道表面位移以及充填体的承载与变形规律。结果表明,留巷前以及工作面回采影响期间巷道顶板、两帮及充填体是稳定的。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推广综放沿空留巷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综放面沿空留巷应用的难题,以常村煤矿S5-11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综放面沿空留巷覆岩破坏特征,得到了沿空留巷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充填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并对S5-11工作面沿空留巷支护方案进行设计。现场应用表明: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量为430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570mm,充填体变形量为50mm~70mm,巷道断面尺寸基本满足生产要求。该技术方案实现了沿空留巷的成功应用,避免了煤炭资源的浪费,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以常村煤矿S5-11综放面沿空留巷为例,对覆沿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影响沿空留巷变形的相关因素,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充填体的稳定性,根据S5-11综放工作面面沿空留巷的特点设计了支护方案。现场试验结果显示:巷道两帮和顶底板的最大移进量分别为430 mm和570 mm,充填体变形量在50~70mm,巷道断面尺寸在生产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针对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关键技术 ,分析了充填体宽度和材料特性对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探讨了提高充填体抗变形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分析了充填体宽度和材料特性对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提高充填体抗变形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解华兵 《山西煤炭》2003,23(1):41-43
介绍了厚煤层综放沿空留巷充填体工艺设计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效果分析,提出综放沿空留巷技术的成功实施关键在于巷旁充填支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巷旁充填体的合理留设是综放沿空留巷技术成功实施的核心问题。基于综放开采顶板岩层断裂运移规律和关键层理论,建立了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结构力学模型及充填体合理支护阻力计算公式,结合五阳煤矿回风巷生产技术条件,确定了充填体合理支护阻力。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充填宽度下留巷围岩塑性区和位移场变化规律,认为充填体宽度为2.5 m时充填体稳定性较好,现场留巷变形较小可控,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概述 针对综放沿空留巷特点和技术难点,运用采动岩体关键层理论建立了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的结构力学模型,为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技术整体合理设计奠定理论基础;以大断面全煤巷道高强锚杆支护技术为基础,将传统的在巷旁采空区实施的巷旁充填工艺,变革为在巷道内采空区侧实施的巷内充填工艺,这样既保证了顶煤的完整性与煤帮的稳定性,又保证了充填工艺系统更安全和易操作;同时,为更有效地控制长距离充填体的整体稳定性,对充填体实施了空间锚栓加固,大幅度提高了充填体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场3307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的工程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3307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沿空巷道巷旁充填体的应力分布和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叠加连续层板模型计算得到巷旁充填体的支护阻力P=11.23MPa;2)随综放工作面推进,巷旁充填体受到的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和剪切应力均呈现先增大后稳定的规律,且在巷道侧到采空区侧的分布范围内,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和剪切应力均呈现出非对称的分布特点;3)随综放工作面推进,巷旁充填体垂直变形和水平变形也均呈现出先增大后稳定的规律,巷旁充填体垂直变形呈现出沿空巷道侧垂直变形小、采空区侧垂直变形大的非均匀下沉特点,而两侧的水平变形则均呈现出上部变形严重、下部变形缓和的非均匀变形特点;4)巷旁充填体的应力分布、变形特征与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板的初次破断和周期破断存在一定关系。本研究可为类似条件矿井的沿空留巷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综放沿空留巷具有煤层厚、留巷断面大、顶板为煤层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综放沿空留巷围岩变形量大,因此需要研究留巷的稳定性及围岩的应力应变规律。采用大比例尺相似模拟试验台对王庄煤矿综放沿空留巷进行相似模拟,通过分析顶板断裂位置、端头不放顶煤长度、充填体的宽度、顶板和两帮的变形,确定合理的相关参数,以达到充填体稳定、留巷效果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