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用泉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12):24-26,36
在大隆水利枢纽大坝施工中,一方面充分使用库区淹没线以下的料源作为填筑大坝用料,另一方面就地利用施工中产生的弃料填筑大坝,尽可能实现工程无弃料,这将使施工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和改变最小,从而达到环保用料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水泥改性土换填处理膨胀土边坡施工时,需要超填形成台阶状边坡再按照一定坡比削坡成型,由此,将产生大量的水泥改性土削坡料,如果直接废弃,既会造成浪费又会大量占地.为解决水泥改性土削坡弃料的再利用的问题,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泥改性土填筑施工现场,分别对中膨胀改性土料(水泥掺量6%)和弱膨胀土改性土料(水泥掺量3%)的削坡弃料...  相似文献   

3.
对桃山水库二期工程建设中,在枢纽工程区、工程管理区、水库淹没区、弃渣场区、取料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道路共7个区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其如何防治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面板堆石坝施工中,垫层料填筑质量尤为重要。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堆石坝垫层料通过施工前对垫层料半成品料的检测分析和计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利用了施工弃料,采用合理掺配工艺,不仅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并且满足了垫层料的使用质量技术要求,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为同类型工程获取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土石方调配是道路工程路基设计与施工中的重要问题。根据道路工程土石方调配施工的特点与要求,考虑土石方调配施工过程的动态性、施工进度的局部可调整性以及施工作业面的生产强度限制,将土石方的优化调配与施工进度结合,建立道路工程土石方调配与施工进度的动态联合优化模型,实现道路路基土石方调配的动态优化以及与工程进度的联合优化。工程实践应用表明,本模型的计算结果提高了道路路基开挖料的利用率,减少弃料量和借料区开挖量,减少了弃料占地面积和借料区征地面积,有利于保护道路沿线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了经济目标与生态目标的共同改进。本模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可在道路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宁德洪口水电站上游主围堰高35.5 m,应用贫胶粗粒料筑坝新技术建设,为国内首次在中等坝高中采用该技术。该文根据材料性能试验成果,提出洪口水电站上游主围堰贫胶粗粒料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主要设计指标。采用富浆粗粒料方式防渗施工便利。筑坝材料因地制宜利用砂砾料、开挖弃渣料,拓宽了国内利用弃渣料建中低坝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1环境概况直孔水电站地处海拔3900m的拉萨河畔,属高寒缺氧地区,生态相当脆弱,当地所有植被生长期都很长,而且植被形成需要较长时间,一旦破坏,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当地野生动物种类较多,有部分是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电站施工过程中: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弃碴;植被剥离将产生局部水土流失;由于开挖钻孔、放炮、出碴、施工机械的往返开动,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尾气,由此而污染空气;机修车间、停车间,施工机械会有少量弃油,如经雨水冲入河水中,对河水质量将产生一定影响;化学物品的使用;人群健康的问题等,上述因素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文登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施工全、强风化料相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的分析和论证,认为可以将水库区等部位开挖出来的全、强风化料填筑大坝使用,从而达到挖填平衡和减少弃渣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老龙口土石坝坝壳料相对密度曲线确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土心墙土石坝的坝壳砂砾料填筑施工中的压实标准以相对密度控制。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坝壳填筑用砂砾料为采金弃料,该料在级配参数上与天然砂砾料有较大的特异性。目前对于该种坝弃料的试验方法还没有一种全面、系统、完善的科学方法和规程可遵循。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通过各种现场试验最终确定了适用的相对密度曲线。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疆某水库工程渣场规划问题,根据物料性质,建筑物回填料等技术要求,通过土石方平衡计算得到整个工程各种渣料的总开挖量、总利用量和总弃渣量,为渣场的选址规划提供了依据。基于工程弃渣量大,坝址区地形陡峭狭窄等特点,提出了坝址下游左右岸坡地型渣场和坝址上游沟道型渣场3个弃渣场选址方案;并从渣场布置,弃料运距,弃料单价,占地面积,施工交通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推荐采用坝址上游沟道型渣场。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老挝南俄3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将趾板中下部开挖弃料直接用于上游围堰填筑,后期围堰拆除后填筑料就近用于面板堆石坝上游盖重料填筑,通过该土石方平衡,降低了趾板开挖、上游围堰填筑和大坝盖重料填筑的施工难度,加快了关键线路的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为类似工程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小浪底高土石坝心墙土料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浪底大坝防渗土料填筑规模巨大。工程所用土料有轻粉质壤土、中粉质壤土、重粉质壤土和粉质粘土4类。施工过程中,有关单位曾对土料的应用产生过争议,监理单位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遵循当地材料坝应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尽量少弃料和因地制宜,困材设计的原则,通过技术分析和采用合理的施工措施,取得了成功,使上坝土料的压实实际干密度平均大于1.7t/m∧3。对于小浪底高土石坝心墙土料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之后,就土料的试验、选择应用、压实标准的确定和土料的合理开采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磁县段渠道工程利用渠道开挖出的泥砾弃料进行填方段渠堤填筑。泥砾料填筑前,现场试验确定了泥砾的颗粒组成、渗透系数等物理性质指标和施工碾压参数。实践证明,磁县段泥砾料填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摩洛哥塔-乌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4.1标施工为背景,通过试验数据分析,调整施工工艺,对GNT料生产筛分系统进行了改造,降低了弃料产量,提高了GNT料的产量及质量,达到了降本增效、缩短生产施工期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溪洛渡水电工程粗骨料加工系统所使用的骨料级配失衡,特大石偏少,小石偏多,存在弃料现象。在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下,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四级配混凝土粗骨料比例进行了优化调整,确定粗骨料级配为23〖DK(〗∶〖DK)〗30〖DK(〗∶〖DK)〗22〖DK(〗∶〖DK)〗25。调整后混凝土和易性及工作性良好,塘房坪料场生产的骨料和大坝混凝土施工需要的粗骨料级配基本平衡,无小石弃料现象。而且,通过粗骨料级配调整,节约了工程成本和土地资源,减少了弃渣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贫胶粗粒料是利用就地开挖的弃渣经破碎,不需分级筛分,经简易拌合,利用振动碾碾压施工的一种经济、环保、便捷的施工建筑材料,是一种可在低坝大体积混凝土与施工道路路面硬化处理中广泛应用。文章以柬埔寨甘再水电站工程为例,介绍了贫胶粗粒料的应用情况,认为贫胶粗粒料可以在很多建筑领域特别是铺筑施工道路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水库消险加固工程施工期间,主体工程区、临时施工区、料场区、弃渣场区将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量,因此工程重点针对建设活动引起水土流失的特点和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程度,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改善施工过程对环境的损害,避免和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
弃渣场稳定运行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高速公路、水利水电枢纽、灌区等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大量开挖的岩土体在工程回填中往往存在较大的冗余,这将导致在工程建设时通常会产生大量废弃无用渣土,弃渣场中堆积的工程弃渣结构松散,极易因环境因素或自重因素等发生滑动失稳,可能引发严重地质灾害。结合灌区工程特点,对弃渣场设计考量因素及弃渣堆积体稳定性分析进行研究,通过摩根斯顿-普赖斯法,对潞江灌区工程涉及弃渣场的边坡稳定和挡渣墙的抗滑、抗倾覆及地基承载力稳定安全系数进行计算,以保证弃渣场在工程建设中的稳定安全,服务于潞江灌区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为同类工程弃渣场的规划设计及施工维护提供经验对比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思敏 《陕西水利》2017,(3):174-176
开发建设项目在施工中由于人为开挖坡面或堆放固体废弃物,会产生岩、土及其混合物的搬运、沉积,必须采取合理的水土防治措施。结合磨沟水库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特点及施工组织设计,提出防治措施总体布局,明确弃渣场防治区为本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弃渣拦挡、堆置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要点,对重点防治区措施、防治效果、蓄水保土效益、生态和经济效益分析后,得出结论:该工程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较好地实现了各项水土保持防治目标,合理利用了砼骨料开挖料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渣场占地面积,治理效果明显,蓄水保土、生态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某水电站左岸治理工程土石方开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施工现场易遭受粉尘污染,影响施工整体环境。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施合理的降尘措施,采取规划布置五个供水蓄水池,供水管线覆盖到各个施工作业面,并对出渣车辆进行排气管改造以及对拉运的弃渣进行冲洗、洒水等方法,有效地控制了施工场区造孔、爆破、甩渣、翻渣和运输等明挖法施工环节产生的粉尘量,减弱了粉尘对工程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保障了良好的施工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