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已经成为继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之后的第4种提高采收率的新的“三采”技术,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历史、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机理、微生物采油方法及其特点,以及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动态,最后提出微生物采油技术今后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2.
提供了水驱开发油藏电潜泵采油的两种典型开采动态曲线,即产油百分数与累计产油量关系曲线和产油量与累计产油关系曲线,并加以说明。另外还给出了7个油田的开采动态曲线,这7个油田曾应用电潜泵采油增加产油量和最终原油开采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简要阐述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概况,论述了微生物在油层中的生物降解作用、驱油机理和现场施工方式,对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油藏的筛选条件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作了相应的物理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采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具有起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杨顺辉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Z1):142-143
塔河油田属超深井稠油油藏,对目前采用的电热吊杆自喷采油工艺、掺稀降粘自喷采油工艺、有杆抽稠泵采油工艺、螺杆泵采油工艺、电动潜油泵采油工艺做了详细评价分析,指出了各种采油工艺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以自喷为主导、以有杆抽稠泵和电动潜油泵为接替的主导采油工艺体系.  相似文献   

5.
《石油消息》199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系统油田采油并达7。13万口,为1991年的1.2倍。其中自喷井2293口;机械采油井6。9万口,比去年增长7。8%。在21个油气田中,大庆油井数最多,1994年末达1.92万口,占总公司全部油田采油井的26.9%。采油井超过5000口的油田有胜利、  相似文献   

6.
利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谷丽冰  李治平  欧瑾 《中国矿业》2007,16(10):66-69
CO2驱油能提高采收率,目前已成为世界三大采油方法(热采、聚合物驱和CO2驱)之一。本文分析了CO2采油的机理、CO2采油的开发方式,并结合CO2采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2006年7月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毕业,2007年6月分配到河南油田井楼油矿,先后担任采油一队地质技术员、采油四队队长、井楼油矿副矿长,直至2011年1月担任井楼油矿矿长,从学校到生产一线,短短5年时间,他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实现并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8.
河南油田井楼油矿采油五队队长赵绍国,眉毛浓重,皮肤黝黑,眼睛锐利有神,干起活来干脆利索,见一面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凭着对采油事业的热爱,赵绍国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由普通的采油工到站长、副队长,直至走上队长的岗位。  相似文献   

9.
对21世纪前期海洋石油钻采业向深水、深井、大斜度井、大水平位移井、孔底多支井及控制自动化、电脑化、高效率等方向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未来海洋石油钻井机械、海洋石油采油机械及新一代采油平台等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已经成为继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之后的第4种提高采收率的新的“三采”技术,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历史、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机理、微生物采油方法及其特点,以及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动态,最后提出微生物采油技术今后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1.
槽波是形成于岩-煤-岩中的一种导波,槽波技术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煤矿井下探测各种地质异常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服务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油页岩是一种沉积岩,含可燃有机质,属于高灰分的腐泥煤,油页岩的开采跟煤层一样,同样受断层的影响。在采用槽波方法探测甘肃某矿油页岩层中断层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定性解释,结合打钻与回采验证情况,得出槽波在油页岩层中发育较好,能够较准确地探测断距大于1/2煤厚的断层。  相似文献   

12.
小颗粒油页岩热裂解制取页岩油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油页岩的理化特性,分析了小颗粒油页岩热裂解制取页岩油的可行性。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自行研制的流化床热裂解装置进行了制取页岩油的研究,结果表明热裂解制取页岩油是小颗粒油页岩加工制油的可行方法,且产油率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11年,我国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1183亿t,折合成可提炼的页岩油为13亿~15亿t,页岩油年产量突破60万t,油页岩资源勘查开发进程加快。但我国油页岩资源整体品质低、埋藏深,开发利用技术难以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面临着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对油页岩开发利用布局与前景进行了勾划,即以东北为主,加快山东、甘肃、新疆,以炼油为主,发电为辅,加强综合利用,在"十二五"末页岩油实现年产量150万~200万t。通过持续科研投入、明确发展目标、加强资源管理和制定规范标准,将有力地支撑油页岩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龙口北皂煤矿工程背景,提出了煤与油页岩上行卸荷联合开采方法。指出了煤与油页岩联合开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油页岩破坏机理与峰后强度特性、油页岩工作面布置与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煤与油页岩联合开采的非连续破断数值分析等。研究认为油页岩在下部煤层开采后处于峰后破坏阶段,之后被重新压实,强度有所回升,油页岩开采应处于中间某一合理强度区间。研究表明北皂矿煤2与油页岩联合开采的合理层间距范围为[13.2 m,32.9 m],且油页岩开采工作面应滞后煤层开采工作面大于125 m。煤与油页岩联合开采在龙口北皂矿成功进行了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美国成功开发页岩油气,改变了世界能源供需格局,极大地促进各国对页岩油气勘查开发的关注。美国在页岩油气资源的商业化生产方面一路遥遥领先,加拿大紧随其后,澳大利亚正处于起步阶段,欧洲"松绑"页岩油气开发。在亚洲,中国掀起页岩气开发热潮,但很多地区的非常规页岩油气相对未开采。阿根廷成为拉美页岩气的先行者。北非四国也准备加入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总体看,除北美外,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页岩油气勘探和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使得世界页岩油气开发的步伐有所放慢。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非常规能源,油母页岩的发展前景广阔。主要介绍了从油母页岩中提取页岩油的开发利用方法及其综合利用现状,并对油母页岩的开发利用趋势和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油页岩热裂解产物页岩油的相关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验室现有条件,对油页岩热裂解制得的页岩油进行了密度、pH值和粘度等相关性质的分析,目的是为今后热裂解制取页岩油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油页岩开采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世界石油市场高油价时代来临,原来高成本的油页岩生产变得经济,油页岩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替代能源。由于受诸多因素限制,常规油页岩开采方法成本较高。基于我国油页岩埋藏条件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国内外非常规油页岩开采以及相关的试验,提出了2种开采模式——油页岩原位开采与钻孔水力开采。  相似文献   

19.
依兰盆地煤与油页岩赋存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典型的新生代断陷盆地依兰盆地为例,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室内综合分析,研究其发育的丰富的泥页岩、油页岩、煤资源的赋存特征及形成条件,并从古气候、古环境及古构造等条件揭示了煤和油页岩的成因及成矿规律.在盆地初期的幕式构造沉降的背景下容易形成煤与油页岩伴生的含煤岩系,煤主要沉积在扇前浅水湖盆,油页岩直接沉积在煤层之上;而在盆地形成的扩张时期,容易形成稳定的油页岩沉积.该盆地的煤主要发育在湖沼相沉积,而油页岩主要发育在湖沼相和湖泊相.依兰盆地控盆断裂控制了煤和油页岩的分布规律,在靠近断裂F1的煤和油页岩厚度较厚,随着湖盆的沉积范围扩大,表现了一种从湖平面逐渐向岸上超的过程.综合孢粉分析结果可知:煤形成的气候总体为温暖潮湿,而油页岩形成的气候总体呈现向气候温和、温度下降的发展趋势.在达连河组的湖泊发育时期,温暖、潮湿亚热带气候,水面风力较弱的气候,容易形成有利于油页岩形成的还原稳定的深湖环境。  相似文献   

20.
油页岩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能源,储量巨大,若折算成发热量,它的储量在化石燃料中仅次于煤而列第二位;若折算成页岩油,世界上油页岩储量约为4750亿t,相当于目前世界天然原油探明可采储量的5.4倍,因此油页岩的勘探与开发已成为世界性新能源开发的课题。本文针对综合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在油页岩上具体的反映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对以后的勘探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