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聚异丁烯丁二酸酐、聚甘油为原料,制备了标题化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测定了产品的极限乳化性能与储存稳定性能,结果表明,产品的极限乳化性能与储存稳定性能均优于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2),适用于乳化炸药行业;并且测定了产品的分散性能,结果表明产品的分散性能优于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4),适用于润滑油行业。产品的成本明显低于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2,T154)的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孙千惠  沈一丁 《精细化工》2020,37(8):1636-1644
用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1-氯辛烷对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PEI)进行疏水接枝改性,得到了含硅疏水改性聚胺阻垢剂。通过FTIR、TG、粒径分析、Zeta电位测试等分析改性后聚胺阻垢剂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产物热稳定性提高、黏度增大、表面张力降低、溶液粒径增大。将改性聚胺阻垢剂用于分散铝硅酸钠颗粒,对处理前后的颗粒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并通过对悬浮分散液进行稳定性、颗粒沉降等测试,评价聚胺阻垢剂的阻垢分散性能并初步讨论其分散机理。当m(PEI, M_w=10000)∶m(KH560)∶m(1-氯辛烷)=10∶2∶0.5,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75℃时,合成的阻垢剂分散性能最佳。当结疤的质量浓度为30 g/L时,悬浮液颗粒沉降速度达到最低值0.047 cm/d,沉降速率减小程度达到94.8%,分散性显著提高。经过改性后的PEI在氧化铝工业生产中具有高效的阻垢作用,可通过在工厂进行条件优化,进一步替代传统的强酸型阻垢剂,减小管道腐蚀程度,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3.
以聚异丁烯丁二酸酐、氨基水杨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采用红外光谱对反应物聚异丁烯丁二酸酐进行分析,计算出目标产物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摩尔质量。同时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分析,确定产物为目标产物并分析其中目标产物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相对纯度,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反应物的酸酐比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相对纯度的影响,得到反应物的酸酐比为1.2∶1.0、反应时间为6h是最佳合成条件,产物中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相对纯度可达到94.8%。  相似文献   

4.
以聚异丁烯丁二酸酐,N,N-二甲基-1,3-丙二胺,3-氯-1,2-丙二醇为主要原料,经过酰亚胺化、季铵化两步反应,合成了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阳离子季铵盐高分子乳化剂,并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测定了产品的极限乳化性能与储存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阳离子季铵盐高分子乳化剂的乳化稳定性较好,极限乳化性能与储存稳定性能均优于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2),适用于乳化炸药行业,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乳化炸药用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热合原理及工艺流程。对氯化法和热合法生产的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在粉状乳化炸药中的使用效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罗强章 《广州化工》2020,48(15):68-69,108
以聚异丁烯丁二酸酐,N-羟乙基-乙二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乳化剂产品,并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测定了产品的乳化性能与储存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新型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乳化剂的乳化性能与储存稳定性能均优于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2)以及聚异丁烯丁二酸聚甘油酯乳化剂,适用于乳化炸药行业。  相似文献   

7.
以季戊四醇(PE)与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二代超支化聚酯(HBPE-OH),通过马来酸酐(MAH)对HBPE-OH进行改性、羧酸化,生成超支化聚酯(HBPE-COONa)。使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超支化聚酯进行结构表征,用静态阻垢法测定阻垢率,探究合成和改性过程中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对阻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阻垢剂合成最佳温度为145℃,合成时间6 h,催化剂用量为0.5%(质量分数);改性最佳温度105℃,改性时间3 h,催化剂用量0.1 mL。冷却循环水中含有超支化阻垢剂6 mg/L时,对硫酸钙的阻垢率可达97.1%,优于聚环氧琥珀酸钠和聚丙烯酸钠等市售阻垢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光光度法作为检测方法,通过对各种常用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研究了纳米铜粉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同时利用四球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含纳米铜粉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分散剂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4)、单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1)及Span80与Tween40的复配对纳米铜粉在10#机械油中的分散稳定作用较好,含w=2%纳米铜粉的10#机械油极压性能比基础油极压性能提高了28.64%。  相似文献   

9.
丁二酰亚胺在乳化炸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作为乳化炸药乳化剂的技术特点,并同常用乳化剂司苯 80作了比较。研究表明,以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作为乳化剂的乳化炸药,具有小而分布均匀的W/O粒子,较强的稳定性及良好的爆炸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制备N 羟基丁二酰亚胺的一般方法 ,研究了采用丁二酸酐与盐酸羟胺制备N 羟基丁二酰亚胺水合物的工艺方法 ,以及从一水合N 羟基丁二酰亚胺出发制备高纯度无水N 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催化裂化(FCC)油浆的综合利用已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焦点之一。由于催化裂化油浆富含芳烃,可作为生产道路沥青的有效调和组分。本文选取掺量分别为3.5%、4.0%、4.5%和5.0%的线型SBS(YH-791)和星型SBS(LG-411)分别改性自制油浆改质沥青(AFS),考察了SBS掺量和类型对SBS改性油浆改质沥青(SMAFS)性质的影响,确定了SBS改性油浆改质沥青的线型和星型SBS最佳掺量均为4.5%。  相似文献   

12.
以水溶性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与聚琥珀酰亚胺(PSI)为原料,合成了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阻垢剂PASP/O-CMC。用FTIR与1HNMR对阻垢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静态阻垢法考察了PASP/O-CMC和聚天冬氨酸(PASP)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当阻垢剂质量浓度为100 mg/L、温度为80℃、时间为16 h、pH=10时,PASP/O-CMC对BaSO_4的阻垢率达到93.6%,而PASP对BaSO_4的阻垢率只有78.4%。通过SEM、XRD和电导率法分析了阻垢剂的阻垢机理,结果表明:阻垢剂对BaSO_4的作用主要包括晶格畸变作用、吸附分散作用和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采用直接热加合法合成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工艺过程。将活性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直接反应生成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然后再与四乙烯五胺进行胺化反应得到目的产物,过程中不使用毒性大的氯气和不安全的引发剂,使得该法安全且具有污染小、产品中氯质量浓度低于30mg.L-1等优点。实验考察了配料比、温度、聚异丁烯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催化油浆利用率,采用催化油浆先拔头再改性后与基质沥青调和的工艺制备道路沥青,研究了油浆改性工艺和调和工艺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兰炼油浆实沸点蒸馏在468℃的切割温度下得到的蒸馏残油收率为47. 4%,25℃针入度为128×10~(-1)mm;采用实验室自制改性剂A101,并对兰炼油浆蒸馏残油在不同改性缩合反应条件下获得的缩合油浆进行四组分分析,确定适宜的改性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30℃、反应时间为10 h。缩合油浆与高富AH-50沥青、高富AH-70沥青的质量比为2∶4∶4时,调和沥青样品各项性能均可满足AH-70沥青(A等级)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马来酸酐(MA)与氨水为原料热缩聚法合成聚天冬氨酸阻垢剂,分别考察了原料配比、热缩聚温度和热缩聚时间对产物的阻垢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合成条件:n(MA)∶n(NH3)为1∶2.0,热缩聚温度240℃,热缩聚时间3 h。当实验水中Ca2+质量浓度为240 mg/L时,聚天冬氨酸阻垢剂的阻垢率达到72%,适用于低矿化度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和油田回注水。同时使用L-天冬氨酸对聚合物开环改性,其阻垢率可达到87%。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选取HYZ、CD-1、1#、2#、3#五种不同类型的阻垢剂进行阻垢剂复配,在常压、温度为65℃和75℃条件下评价阻垢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阻垢剂的阻垢效果随阻垢剂加量的变化而波动,即存在阻垢剂最佳加量,且除阻垢剂HYZ和1#、HYZ和2#外,其他复配阻垢剂的阻垢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阻垢剂HYZ和2#复配在65℃,阻垢剂加量50m g/L时,阻垢效果最好,阻垢率高达98.41%。  相似文献   

17.
9-芴甲氧羰酰丁二酰亚胺酯的纯化工艺;四苯甲烷衍生物及其应用;N,N’-二环已基碳二亚胺生产工艺;α-氰基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连续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2-辛基-3,4-二(7-异氰酸酯庚基)-1-己基环己烷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相似文献   

18.
选取辽河油田生产的沥青为原料,加入废旧橡胶粉和催化裂化油浆,在高速剪切机的作用下制备橡胶改性沥青,研究老化时间对沥青软化点、针入度、延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软化点升高,针入度和延度降低,饱和分、芳香分与胶质的含量降低,沥青质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9.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及马来酸酐(MA)为单体,(NH4)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水为溶剂,通过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两性共聚物阻垢剂。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探讨了聚合工艺条件对共聚物阻垢效果的影响,评价了其阻垢分散性能。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对碳酸钙、磷酸钙具有优异的阻垢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氧化铁性能。当共聚物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其对碳酸钙的阻垢率达90%以上,对磷酸钙的阻垢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催化裂化油浆利用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兆前  李正  朱根权  谢朝钢 《化工进展》2007,26(11):1559-1563
概述了催化裂化油浆的组成、性质和净化技术,介绍了催化裂化油浆在石油加工、石油化工领域利用的技术进展。分析了油浆在沥青改性、与煤共处理制取沥青改进剂、溶剂脱沥青、强化蒸馏、减黏裂化和延迟焦化工艺中的应用;评述了油浆的深度分离技术及分离所得组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