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诸国平 《中国市政工程》2002,(B08):27-29,42
选用宁波市的典型地质资料,结合典型道路填土实例,对市政桥梁桥头跳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路面沉降与土层性质、固结时间的关系,对水泥搅拌桩加固下卧软土层与搭板设置相结合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在宁波软土地区,水泥搅拌桩结合搭板设置处理桥头跳车问题无论是技术上或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桥头跳车是高速公路开放通车后的质量通病之一。首先分析了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然后对桥头搭板、土工格栅以及CFG桩复合地基3种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确定了3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对软土地基上的桥头跳车问题可以通过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并配合设置桥头搭板或过渡板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常杰 《山西建筑》2012,(23):181-182
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产生桥头跳车现象的根本原因,通过采用水泥搅拌桩地基、填筑透水性材料、强夯、注浆、设置桥头搭板等综合处治技术解决了桥头跳车难题,使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水泥搅拌咬合桩的施工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立交桥引道地基处理工程中,水泥土搅拌桩与水泥土搅拌咬合桩共同加固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与检测方法。提出了仅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会造成地基承载力不均及地基整体性差的问题,由此立交桥桥头跳车问题便不能解决。指出水泥土搅拌咬合桩是处理软土引道地基和解决桥头跳车问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已建成的城市快速通道,由于桥头地段沉差较大,所以桥头跳车严重。分析了桥头搭板设计引起跳车的原因。通过对鄂尔多斯市城市快速通道桥头搭板的从2条缝改为1条缝、设置挤密桩和枕梁等改进设计,使跳车现象明显改观。工程应用证明改进的桥头搭板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龚志刚  朱晓龙 《山西建筑》2008,34(3):127-128
以某高速公路1号试验典型断面为例,对水泥搅拌桩处理桥头路基的效果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得出了水泥搅拌桩能有效减少软土路基总沉降和差异沉降,搅拌桩处理路段稳定性好能提前工期的结论,从而推广水泥搅拌桩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岳维平 《山西建筑》2012,38(9):196-197
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桥梁桥头搭板的水泥混凝土施工工序、钢筋加工与安设施工工序等重要施工工序的控制,进一步说明设置桥头搭板是解决桥头跳车的有效措施,从而起到防治桥头跳车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基上道路桥头跳车缓解工法的设计与工程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软土地基上道路行车的“桥头跳车”现象,列举了在日本经常使用的几种桥头接坡过渡段地基处理的方法:(1)设钢筋混凝土连接搭板;(2)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加铺维修;(3)切短桩头的办法重建构筑物。分析了这几种传统的桥头接坡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经济性。在日本佐贺平原有明软粘土地基上的桥头接坡段地基处理工程实例的基础上,介绍了缓解桥头跳车现象的设计施工法——CA工法;给出了CA工法的设计内容及参数确定的方法,包括搅拌桩的长度与接坡段的处理范围;最后通过现场监测结果说明所提出的设计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高速公路桥头跳车及桥梁养护的重要性,从优选路基填料与设备、设置桥头搭板、路基处理等方面,阐述了桥头跳车病害防治措施,并提出了桥头跳车与桥梁养护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路堤荷载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0 引  言软土路基上桥头段沉降较大,形成桥面和路面的高差,产生“桥头跳车”现象。采用过水泥搅拌桩等方法处理桥头段软土路基,但对于深厚软土路基,其加固深度受到限制。低强度桩是指复合地基中的低强度混凝土竖向增强体。与钢筋混凝土桩相比,低强度桩强度和刚度较小,和桩间土共同承担荷载,形成复合地基。浙江台州浃里陈大桥桥头段采用低强度桩对路基进行处理,本文是对现场观测结果的分析。潘纪顺等[1] 、郭忠贤等[2 ] 、池跃君等[3] 对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进行了现场载荷试验研究。化建新等[4 ] 通过试验探讨了垫层土类及厚度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吴慧明等[5] 通过模型试验,得出了柔性基础下桩土应力比的  相似文献   

11.
杨家峪隧道裂拱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杨家峪隧道裂拱发生的机理,认为造成裂拱的机理是:裂拱发生区段拱顶衬砌与围岩之间存在空洞,在水平膨胀压力作用下拱顶产生很大的负弯矩作用,致使拱顶衬砌外缘受拉开裂,内缘受压劈裂。  相似文献   

12.
通过稳态法进行了控轧控冷(TMCP)型Q550高强钢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得到常温及200~800℃9个不同高温下钢材的表观特征、应力-应变关系与基本力学性能参数,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断后伸长率。结果表明: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在常温时有屈服平台而高温下没有,在超过300℃的高温下曲线形状不同;温度不超过300℃时弹性模量与强度小幅增长,此后二者皆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400~700℃为主要的衰减区间;温度不超过450℃时断后伸长率有所折减,此后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与已有的淬火回火(QT)型Q550高强钢相应研究结果的对比表明,TMCP与QT型Q550高强钢高温下的强度折减规律与程度基本一致,但TMCP型Q550高强钢高温下的弹性模量折减程度比QT型Q550高强钢严重。从微观组织方面解释了Q550高强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变化。根据试验结果,建立TMCP型Q550高强钢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13.
孙泉 《山西建筑》2010,36(33):214-215
结合建设工程特点,介绍了建设工程项目文件材料的积累工作,分别阐述了在初步设计完成阶段,设计结束和总结阶段,施工前以及竣工验收阶段的文件材料积累重点及注意事项,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4.
周慧蓉 《山西建筑》2012,(30):103-105
以壶关县庄头水库工程库区及坝址区工程地质为例,分析了库区工程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问题,并对坝址区工程地质岩性进行了阐述,从而更好地为水库灌溉及供水等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赵德慧 《山西建筑》2009,35(31):298-299
针对浙江省桥头跳车严重的现状,分析了桥头跳车的原因及其对行车速度的影响,并从理论与施工上论述了解决我省公路桥头跳车的措施,从而避免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确保行车畅通。  相似文献   

16.
Precipitation collected by a wet-only sampler (WP), precipitation collected by a filtering-type bulk sampler (BP), throughfall (TF), stemflow (SF), fog water (FW), and atmospheric aerosol and gases were collected at two sites with different site classifications: an urban site (Mt. Rokko) and a rural site (Mt. Awaga) to investigate canopy-atmosphere interactions and to study the chemistry of precipitation in forested areas located in different atmospheric conditions. Compared to those at the rural site, the monthly volume-weighted pH values at the urban sit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p>0.05) different for WP, higher (p<0.05) for BP, not significantly (p> 0.05) different for TF, lower (p<0.01) for SF, and lower (p<0.01) for FW. The order of mean pH values at the urban site was FW相似文献   

17.
以8根配置500MPa钢筋后张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曲裂缝宽度试验为基础,对不同位置处的裂缝宽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位置处的短期裂缝宽度扩大系数,比较了不同位置处的裂缝宽度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并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试验数据,建议了不同位置处裂缝宽度换算的计算式。结果表明:各位置处的裂缝宽度均服从正态分布,各位置处的短期裂缝宽度扩大系数基本相同;在梁侧面,预应力筋重心高度处裂缝宽度小于纵向受拉非预应力筋重心高度处裂缝宽度;在梁受拉底面,当裂缝量测点至最近的纵向受拉非预应力筋重心的距离较小时,纵向受拉非预应力筋对量测点处的裂缝具有较好的约束作用;建议计算式可以较好地对不同位置处裂缝宽度进行换算。  相似文献   

18.
《Soils and Foundations》2023,63(1):101264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strength behaviors of dredging slurry at high water content reinforced by polypropene fibers. Variables, including cement content, curing time, fiber content, fiber length, and water content, w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n the strength of the treated slurry.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was lower with slurry at higher initial water content at 174% than that at 145% at given cement content regardless of fiber contents; and tha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fiber content at all cement contents at the water content of 174%; whereas, the effect was less significant at water content of 145%. The fiber length was not observed to affect the strength of the treated slurry in this study. The fiber-soil network would form and be enhanced by the hydration products of cement, lim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racks. The cement content and curing time dominate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s of dredging slurry. In addition, three forms of failure were observed with fiber-reinforced dredging slurry. The admixture of polypropylene fiber would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cracks upon failure, improving the brittleness and increasing strain at failure of treated slurry.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型公共建筑高大中庭冬季供暖出现的顶部温度过高、底部温度过低现象,提出从高大中庭顶部直接送入室外新风,与顶部高温空气混合后进入底部低温区,形成室内正压,阻止冷风从高大中庭底部进入,改善高大中庭顶部和底部的热环境,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20.
深部黏土在不同应力水平作用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力学特性,已有试验结果表明高应力水平下正常固结饱和深部黏土的压缩指数和内摩擦角均小于中常压下相应值。为揭示深部黏土力学性质发生上述变化的内在机理,首先利用现有基于双电层理论推算高压黏土压缩曲线的计算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计算,发现其低估了深部黏土在高压下的压缩性,分析表明原有的两黏土薄片中点无量纲势函数与黏土薄片无量纲距离参数的对数假设关系存在不合理之处,利用新提出的假设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获得的预测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然后利用弹性黏着摩擦理论对内摩擦角随应力水平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 0.2 MPa 作用下土的摩擦系数是 1.6 MPa 相应值的 2 倍,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